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2.29億,占總人口比重16.6%;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占比為17.17%。但權威報告表明,我國目前所能提供的各類養老服務床位為551.4萬張,相當于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6張;同時,按照《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的數據顯示,國內養老機構現在收留老年人的數量僅為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總數的2.1%和全國失能老人總數的8.5%。日益增大的養老壓力與需求倒逼養老服務必須擴大市場規模。
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養老床位數要達到35—40張,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不是公共財政單方面所能。為此,《意見》明確鼓勵境外投資者設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并強調其與境內投資者設立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同等優惠政策。同時《意見》支持跨區域投資,明確非本地投資者舉辦養老服務項目與當地投資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不僅如此,《意見》允許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范圍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同時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一樣可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另外,《意見》提倡與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按照《意見》要求,到2020年,我國養老服務市場將全面放開,這無疑將在破除養老服務市場發展瓶頸和顯著擴充其有效供給能力的同時,大大增強老年人群的獲得感。而對投資企業與相關經營主體而言,也拓展出了更寬闊的產業騰挪空間。據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測算,目前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約4萬億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13萬億元。養老服務業在凸顯出民生事業特征的同時,也彰顯出其作為朝陽產業的巨大吸引力。
當前,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受制于模式創新。圍繞如何收錢這個問題,各地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杭州模式
全市統一公開招標,建立服務商資格庫,各區再從庫中自行選擇。市里通過公開招標有6家服務商入圍。招標方式采取的是定價招標,通過固定價格,避免服務商低價投標惡性競爭的行為,把重心放在服務比拼上。
同時,服務項目三類共13項服務。其中一類服務為本輪項目的重點,服務內容以“助急”為核心,在保留上一輪緊急呼叫、親情通話的基礎上,強化應急救助服務,新增對孤寡、獨居老人的主動關懷和特殊時段的“助急”內容,老年人無需付費;二類服務為“七助”服務,包含“助急”、“助潔”、“助餐”、“助醫”、“助浴”、“助行”、“助聊”等內容,服務商主要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服務面向所有老年人,并提供優惠價格,由老人自行付費;三類服務為具有區域特色的服務,要求服務商整合區域為老服務資源,向全區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推介所在區域政府購買服務及公益服務內容,老年人可無償或低償享受服務。
服務終端也從原先單一的手機、固定式終端轉為五大類,以適應更多個性化需求。具體包括無線呼叫器;傳統的帶有紅綠按鈕的老人手機;可穿戴類設備,如智能手表;跟固定電話連接的居家式終端,設備還包括安裝在家中的一些紅外線、門磁設備;其他服務商自行開發的科技產品,符合要求,并經專家評審通過,也可納入。
廣東模式
養老工程建設。打造養老企業總部經濟中心、養老金融創新中心、養老服務教育培訓科研中心、高科技老年用品研發制造中心、養老用品會展營銷和國際分銷中心,同時盡可能地發揮經濟特區的優勢,將金融、產業、科技、人文等優勢,大力發展集“養老+醫療+保險+文化+科技+金融+地產+購物+休閑”于一體的現代養老服務業。
巴中模式
森林康養建成一批精品老年度假基地依托全市4 個國家森林公園、1 個國家地質公園、12 個AAAA 級景區和17 個國有林場,重點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并與海南多地市合作,形成“ 三亞過冬、夏居巴中”的跨地市生態康養產業鏈。以“ 清心避暑、賞心觀景、潛心靜養、舒心健身、安心療養”為主題,打造光霧山— 米倉山、諾水河— 空山森林公園、鎮龍山、天馬山、佛頭山森林公園森林康養基地。力爭在2030 年建成一批標準化精品老年度假基地,把巴中打造成中國最佳森林康養目的地。
云南模式
發展智慧社區養老模式。構建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推行“線上+線下”的智能社區居家養老方式。采用科技化、智能化、云計算的手段,實施“健康管理、緊急救援、醫療康復、生活服務、機構管理”五大方面,以及結合人體感應、跌倒報警器、智能床墊等硬件支持,建立健康數據檔案、健康分析報告。采用手機APP,隨時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實現實時主動監測和及時報警等。無論子女身在何處,打開手機,傳遞子女關愛及孝心,關注老人身體狀況。
廈門模式
“智慧養老平安鈴”終端設備通過內置號碼卡,可設置4個親情號并實現一鍵撥打,同時還具備SOS緊急求救、定位等功能。如遇緊急情況,老人可通過終端設備一鍵接通12349市民養老公益平臺,接線員及時了解老人情況后,通過定位功能為老人提供緊急救援服務、精神關懷、便民服務等多項關懷服務。
上海模式
“海派文化,智慧養老”提供管家服務、健康管理、醫養服務、智慧講堂、文化養老、開心農場、智能信息、志愿者服務等,讓長者們享受有尊嚴、快樂的養老生活。可滿足長者醫、食、住、行、樂、學、養等方面的多樣需求。如房間門前設置一個記憶板,可以擱置家人相片或其他長者們熟悉的物品,方便回家辨識;大門配有電子智能門鎖,彈性地板有效防滑防摔;房間內裝有不活動監測器,應對緊急突發狀況;智能電視機實現遠程親情互動、一鍵呼叫管家服務等。
北京模式
五級戰略服務體系給予了詮釋:“第一級,BKCN腕帶智能終端。 方便穿戴,操作簡單,智能科技,全天候服務,發生任何危險狀況,立即啟動救援機制,生命體征檢測,健康管理及時啟動報警和救援,從而關愛老人。第二級,APP云平臺智護服務。 提供云端服務管理與監控,健康管理、數據分析、信息咨詢、疾病分析等適時提醒子女、老人和監護機構提供照護服務,并為老年人推薦個性化生活服務及醫療服務等。第三級,社區養老服務館。 落地就近養老服務,提供私人醫療方案、養生保健、健康體檢、產品體驗、信息咨詢、問題解答、養老文化活動等。第四級,救護服務。 家人陪同下救護。提供遠程醫療監護服務,將百康星居家養老服務平臺與“120”救護車的監控系統連接,實現對老人救助過程的實時互通。第五級,服務監控。 呼叫中心客服,一站式呼叫中心平臺,提供7*24小時專人服務,提供緊急服務、健康咨詢、醫療咨詢、服務回訪和評價等信息內容,其意義在于搭建“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平臺”。
總而言之,不論是何種模式創新,都將取決于構建怎樣的智慧養老信息化系統。系統集成商的機會凸顯。
體現在:1. 智慧養老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的系統集成項目,開展無拘束生命體征測量、疾病預警、重大慢病決策管理等業務;2. 養老地產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包括利用綜合布線、樓宇自控、通信、網絡互聯、多媒體應用、安全防范構建適合于養老的智慧家居;3. 把智慧社區、智慧旅游、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綜合集成。4. 助殘服務機器人以及相關設備的系統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