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醫改的重點之一就是開展分級診療,但與此同時,如何提高基層醫療醫資水平,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市人大代表崔云香表示,珠海社區門診存在衛生條件差、醫療設施落后等諸多問題,建議開展多項措施提升基層醫療醫資水平和監管力度。
社區醫療機構問題多
一直以來,公立醫院掛號難、看病難的問題困擾著老百姓。雖然政府部門不斷改、擴建公立醫院,依然沒有緩解這一問題。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等問題,社區醫療門診隨之產生,而這也是確保居民小病不出社區的便民舉措。
不過,崔云香表示,在現實中,人們有病卻依然會舍近求遠,選擇去大醫院就診。與公立醫院相比,社區門診明顯冷清,患者寥寥。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主要是老百姓一直以來對社區門診信任度不高,當然也有理解的誤區與偏見。
崔云香稱,社區門診之所以遭受冷落,主要是其衛生條件差、醫療設施落后、醫護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甚至有些醫護人員無證上崗等等,這些都存在著安全隱患。加上時有發生的門診醫療事故,尤其是打點滴致人死亡事件的發生,讓老百姓對社區門診心存疑慮,心有余悸,不敢前往診療。
建議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整體水平
“本來政府加大社區門診開設的出發點是為了惠民、便民、利民,但現實中,這種社區門診利用率不高的現象,顯然又變成了對社會資源的一次浪費,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對社區門診加強監管也是當務之急。”崔云香建議,由衛計局或者相關部門對全市的社區醫療門診進行一次大檢查大盤點,全方位了解社區醫療衛生資源,建立相應的大數據庫,加大統籌與監管力度。
同時,對社區門診醫師的執業情況進行一次大摸底,對無證行醫者進行清理,并作出相應處罰,堅決杜絕非法行醫。對持證者統一進行職業操守培訓,規范管理。要求各社區門診設置專門櫥窗,陳列執醫資格證及執業醫師編號等,方便患者查詢、了解,明明白白就醫,安安心心治病。
其次,則是對一些衛生條件差或存在著安全隱患的門診,責成其立即著手進行整改,并按照統一的行業服務標準提出具體的整改措施,讓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通過公立醫院幫助提高水平
除了上述建議外,崔云香還表示,應做好社區門診成立前的嚴格把關,設定相應的條件與標準。特別是對于一些私人診所,一定要嚴格把好入門關。對于舉辦人的具體情況要全面了解;對于從業的醫護人員的執業資質等進行嚴格審核。
同時要建立公立醫院與社區門診對口聯系與交流長效機制,公立醫院不定期派員對社區門診進行指導,從管理、技術等方面給予具體指導,幫助社區門診全方位提升其專業水平與服務能力。
另外,可由衛生部門牽頭,每年開展一次優秀社區門診及優秀社區醫護人員評比表彰活動,樹立行業標桿,激發社區門診爭先創優的意識,增強基層醫護人員的榮譽感及歸宿感,吸引優秀人才進入社區門診工作。“多措并舉,讓社區醫療門診真正發揮作用,讓老百姓真正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安全、優質的診療服務,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其稱。
部門回應
正在解決基層醫療機構“接得住”問題
目前珠海醫改推行的分級診療,已經將部分慢性病或者小病下沉至社區,而據市衛計局介紹,未來還將繼續將一些診療項目下沉至社區醫療機構。據市衛計局稱,為了能夠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同時也是為了做強基層醫療機構,解決基層醫療機構“接得住”等問題,珠海也已經和正在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
3年培養400全科醫生
比如解決基層人才問題。珠海出臺了《珠海市強化鎮村一體化管理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工作方案》等文件,全市10家鎮衛生院和135家農村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實行一體化管理,通過人員統一管理,促進人員流動,解決農村醫務人員短缺和夜診等問題。
同時,還將計劃3年培養400名全科醫生,建立穩定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力爭3年內實現每萬人口3名全科醫師的目標。而且,擬用3年時間將基層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全部三級醫院進行輪訓,同時三級醫院每年派出100名中、高級職稱人員到基層服務或掛職鍛煉,通過雙向交流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每年1億培養基層人才
除了上述措施外,市衛計局還將落實《珠海市醫療衛生強基層、促均等、提水平三年行動計劃》,將連續3年每年安排1億元經費用于基層人才培養、設備更新和信息化建設等。
另外,從去年開始,將農村衛生服務中心經費由原來的每年10萬元提高到每年30萬元,解決農村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問題。而針對民營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完成對101家上述醫療機構的標準化考核,建立民營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穩定的補償機制,以幫助它們提升水平等。
而且,為了鼓勵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留住人才,珠海正在完善基層績效激勵機制,基層醫務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要占到績效工資總量的比例不低于40%,同時對增量部分收入實行獎勵政策。市衛計局表示,提高珠海基層醫療機構水平,還需要一定時間和有一段路要走,但珠海也正在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