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電子病歷將成為移動醫療的樞紐

    電子病歷將成為移動醫療的樞紐

    隨著遠程醫療的發展,電子病歷日益成為醫患之間溝通的橋梁。電子病歷不僅為醫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也為病人對自我疾病的認知和治療提供了參照。

    隨著電子病歷的發展,其統合性載體的特征越來越明顯。以為出發點,診療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能整合進來。除了PracticeFusion的藥物營銷模式外,美國的電子病歷服務提供商Athenahealth從電子病歷起家,現在通過收購和戰略合作,已經能提供基于云服務的電子病歷、業務管理、病患溝通以及協調護理和藥物應用等多種服務,幾乎涵蓋了問診之后的所有環節。其新近整合的Ingenious Med就是一家能為醫生篩選高危病人并提供醫患溝通工具的公司。

    雖然中國的遠程醫療還未真正意義上有大的發展,電子病歷依舊可以在未來的一個階段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國的電子病歷的最大問題是信息孤島。各家醫院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軟件系統,使得各個醫院之間的電子病歷無法做到完全的互聯互通,這阻礙了病人就醫和醫生判斷病情的便利性。不過這也為創業者帶來了市場機會。

    目前醫院端的電子病歷無法全部獲取,要打破信息孤島,除了政府強力推行意外,創業公司可以開發云端存儲和識別系統,從而將不同格式的電子病歷統一轉換為同一種格式,并儲存在云端的服務器上。但這樣做對這類云端公司來說有點吃力不討好,因為在國外,云端存儲是要向醫院收取費用的,但中國的醫院既不愿意給出這些數據,也沒有動力去存儲在云端,畢竟現在的醫院削減成本的動力還不是很強。當然,隨著醫藥分開的推廣,醫院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未來這方面的動力會逐漸增強。

    除了醫院端,患者端的電子病歷建設在國內也開始逐步展開。目前國內已經有數家公司在展開這方面的創新。比如新近拿到聯想之星天使投資的同心醫聯和位于杭州的萬醫等。同心醫聯是以患者為中心建立其長期電子監控檔案。這一檔案存儲在云端,主要針對慢病人群,為其配備固定的醫生提供長期服務。而萬醫也是通過為慢病人群提供自我電子健康檔案來進行健康管理。

    美國也有類似的創業項目,Picnic Health就主要集中在腫瘤病人的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上。過去,醫生一直苦于腫瘤病人的資料不連貫,缺乏病史,檢查數據的匯總會嚴重影響到醫生對病人診斷的判斷,在醫生方面也有很強的動力去督促病人收集并存儲這些數據和資料。

    對于普通疾病來說,病人是沒有動力來自己建立電子病歷的。但對于慢病人群來說,電子病歷的重要性非常明顯,只有通過連續的檢測數據和復診,才能獲得自身疾病的準確數據,便于醫生的診斷和自我的康復。而這些都可以建立在自己的電子病歷上。

    如果僅僅有病人提供自身的數據,這樣的電子病歷意義并不大,畢竟專業性不強,對醫生的診斷參考意義下。因此,這就要求病人自己去收集之前的相關病歷。好在中國的病歷大都是手寫的,收集并不困難,只要將其轉化為電子版本即可。但是,每個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不同,這類創業公司雖然開發了自己的系統,但很多醫院并不會采納。所以,除了指定的相關醫生外,最終病人在其他醫生處看病完成之后,還是需要手動或者掃描輸入。

    因此,這類項目仍舊需要在地面進行大量的醫院推廣工作,非常費時費力。在用戶積累到一定量之前,也無法獲得較大的發展。所以,云端存儲和識別軟件依舊在病人端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這類公司開發出了云端的存儲和識別系統,將大大有利于病人端電子病歷的建立。只要用戶數能達到一定的量級,病人端的電子病歷將帶動其他業務的發展,無論是藥品廣告、病患溝通還是護理等都可以依托于電子病歷來展開。

    病人端的電子病歷將是移動醫療中的一種反向操作的手法,雖然缺點是專業性不夠強,但其能夠提供有效的診療依據,對醫生還是能帶來很大的便捷性。關鍵是這種模式還能找到一條較為獨特的發展路徑。因為用戶大都是慢病人群,用戶的需求較為明確,比起大而全的問診平臺要有針對性的多。所以,基于其上的交易和廣告平臺將更為有效,也能帶來一定的業務量。

    關鍵詞:智慧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數字醫療遠程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