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6日,全國醫療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出席了會議,并對2017年醫療管理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醫政醫管局2017年工作要點同時下發。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路平、郭燕紅和焦雅輝做了2016年工作情況通報。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巡視員段勇主持了會議。來自國家衛生計生委機關及直屬和聯系單位、各地衛生計生委、委屬醫院及大學醫院管理處及特邀相關部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圖注: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
2017年醫療管理重點工作
一、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分級診療制度是對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服務模式和就醫秩序的基礎性、長遠性、系統性的制度設計,貫穿于醫改各領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事關醫改成敗。要堅持居民自愿、基層首診、政策引導、創新機制,重點解決群眾愿意去、基層接得住、大醫院舍得放、政策更配套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要縱向貫通,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優化資源配置。通過組建醫聯體、對口支援、醫師多點執業、遠程醫療等多種方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一方面要橫向漸進,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紐帶,鼓勵二級醫院專科醫師和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與。逐步形成全科與專科相結合、社區醫療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模式。
完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鏈,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要從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入手,以需求為中心增強簽約服務能力,優化簽約服務內涵,確保服務質量,建立健全簽約服務的籌資支付和分配機制。讓群眾樂于利用簽約服務,讓基層醫務人員樂意簽約服務。
二、以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是要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厘清政府與醫院之間的關系,落實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政府重在加強宏觀管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政策、管方向、管規劃、管評價等方面,加大對醫療行為不規范、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監管。形成“政府辦好醫,部門管好醫,院長經營好醫院”的氛圍。
公立醫院要逐步形成以決策、執行、監督為核心的科學管理體系。通過制定章程、院訓、工作制度、崗位職責等,完善內部運行體系和管理機制,努力提升醫院管理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效率和效益。
三、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
要健全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完善政府監管主導、第三方參與、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社會監督為補充的多元化的綜合監管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醫療機構門診、住院診療行為和費用的全程監管、監督和智能審核。引導和規范醫療機構建立內審制度,加強自查自糾,強化醫務人員法制意識,提高依法執業能力。
從完善薪酬待遇、發展空間、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多方面入手,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一,加強全科醫生、兒科醫生、護理人員等短缺人才的培養機制,針對人才缺口推進醫教協同;
第二,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建立適應醫療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鼓勵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放寬人才流動,落實醫師多點執業政策;
第三,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強化責任感和使命感,廣泛宣傳先進事跡,塑造行業清風正氣;
第四,創造良好的職業環境,繼續深化平安醫院建設,果斷處置、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完善“三調解一保險”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要注意傾聽群眾呼聲,收集、梳理、分析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并逐個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圖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2017年工作要點
關鍵詞:分級診療 醫聯體 日間手術
在85%地市級城市全面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團隊簽約為重點,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切入點,推動基層首診。推進醫聯體相關工作,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組織開展三級醫院日間手術試點,探索建立急慢分治模式。
關鍵詞:預約診療
三級醫院全面實施預約診療服務,推動實名制預約診療試點工作。持續提升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深入推進優質護理,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落實便民、惠民措施,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關鍵詞:電子證照
建設電子證照制度,推動建立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執業全過程、動態化和高效能的管理模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關鍵詞:區域醫療中心 縣醫院
逐步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和建設工作,加強縣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建設,落實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
關鍵詞:康復體系
加強護理隊伍建設,發展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提高護理特別是老年護理服務能力。
關鍵詞:健康扶貧
落實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推進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全面實施農村貧困人口9項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完善制度建設和信息登記系統,推進疾病應急救助。
關鍵詞:遠程醫療
推進遠程醫療試點工作,在局部地區構建有利于遠程醫療應用的政策環境,引導和規范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科學評定醫院信息化水平。
圖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巡視員段勇
關鍵詞:臨床路徑
完善和落實臨床路徑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基于臨床路徑管理的質量控制、效果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加強重大疾病規范化診療管理,開展重大疾病診療效果評價。
關鍵詞:藥事管理
推進藥師立法,完成《藥師法》起草工作,完善臨床藥事管理制度,開展藥師培訓,促進合理用藥。
關鍵詞:器官移植
加強器官捐獻與移植管理,啟動《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及相關配套文件修訂工作,加強器官移植與腦死亡質控,進一步規范移植行為。
關鍵詞:醫療安全
加強藥品和醫療器械臨床安全使用管理,探索建立重點科室患者安全管理指南,健全血液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推進臨床用血考核評價制度。
關鍵詞:DRGs
指導各省開展DRGs工作,逐步實現運用DRGs開展醫院評價,推進按DRGs收付費。
關鍵詞:征信體系
建立衛生計生系統征信體系,制定衛生計生系統征信系統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實施辦法,探索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完善行業禁入制度,建立用藥和醫用高值耗材公開公示制度。
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工作情況
關于行風建設、援藏援疆和DRGs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路平在就行風建設、“組團式”援藏援疆和DRGs相關工作等做情況通報時介紹,2016年,醫療領域行風建設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工作成果進一步鞏固,督辦和調研了行風問題典型案例,開展了醫用耗材專項治理工作。初步形成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牽頭抓總,辦醫主體、醫療衛生機構齊抓共管、各司其責的工作格局。
圖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路平
“組團式”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受援地區醫療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援藏援疆醫療隊起到了“傳幫帶”的實效。據不完全統計,已治療患者近3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5700臺,討論疑難病例1700次,會診1.2萬人次,50多種“大病”治療和300多種“中病”治療可以不出自治區,指導受援醫院開展新業務新技術348項,同時,受援醫院的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臨床數據得到進一步規范管理,2016年編制了《常用臨床醫學名詞》,更新了臨床版ICD-10和臨床版ICD-9-CM-3,擬定了《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技術方案》和相關工作的通知,為開展精細化的支付方式改革,特別是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改革(DRGs)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有利于引導各級各類醫院更加重視醫療質量安全、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關于依法行政、醫療質量管理、醫患關系和血液管理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通報了2016年各地醫政醫管部門在依法行政、醫療質量管理、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和血液管理等方面工作情況。郭燕紅介紹,2016年各地醫政醫管部門嚴格履行法定職責,扎實推進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推動健康服務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法行政方面,修訂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相關條款,出臺了《醫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全力推行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電子證照工作,在京津冀地區開展了電子證照試點工作。
圖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
加強了我國醫療質量管理的制度建設和體系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建設,頒布施行《醫療質量管理辦法》。完善了質控組織體系建設、重點專業、重點病種、重點技術質控指標,新啟動10個重點專業的質控組織。對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中對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特別是醫療質量管理的重點內容和薄弱環節進行了專門部署。穩步推進了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建設,加強了醫療質量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全國醫療糾紛和涉醫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安全隱患明顯減少,醫療糾紛數量和涉醫違法犯罪案件數量實現連續三年“雙下降”的良好勢頭,醫生執業環境和患者就診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2016年,全國共有近1400萬人次參加無償獻血,采血總量達到2360萬單位(4720噸),較2015年分別增長6.1%和6.2%,為2011年以來最高增幅,基本滿足當前臨床需求。血液區域聯動保障制度不斷健全,血液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關于分級診療、縣醫院能力、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和健康扶貧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就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縣醫院能力建設、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和健康扶貧等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焦雅輝介紹,分級診療工作在2016年總體來說開局良好,各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充分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開展分級診療工作,試點范圍不斷擴大,部分省份基層診療量持續上升,雙向轉診初現成效,配套政策不斷完善,遠程醫療服務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
圖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
通過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縣醫院服務能力在2016年得到了明顯提升,龍頭地位進一步加強,臨床專科設置更加豐富,臨床專科服務能力顯著增強,醫技科室對臨床決策的支撐能力顯著提高,醫療服務數量明顯增加、醫療質量穩定提升。
“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啟動兩年來,各地堅持問題導向,以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服務流程不斷優化,醫療質量不斷提升,服務模式不斷創新,醫患關系進一步和諧,平戰結合做好兒童醫療服務。
目前,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已會同民政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在8省區啟動了該工作,截至2016年12月,山西、陜西、安徽、四川等省份已印發相關工作方案,并啟動救治工作。此外,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救治工作正在穩步開展,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階段性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