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在2017年底前建立1個市級遠程臨床會診中心和4個多平臺的市醫技會診中心,包括影像、血液檢測、病理診斷和心電診斷,向全市醫聯體開放使用此舉將促進分級診療體系的進一步建立和深化。
截止2015年底,北京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425個,其中三級醫院108家(包括部隊三級醫院19家),二級醫院12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979家。社會辦醫療機構4140家,占全市醫療機構總數的40.39%。2013年11月北京出臺了《區域醫療聯合體系建設試點指導意見》,正式開展了以加強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為重點的醫聯體建設工作,推動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經過三年多的醫聯體建設工作,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北京全市共建立了由50家核心醫院, 558家合作醫療機構組成的53個區域醫聯體,基本覆蓋了北京市的服務人群。在醫聯體管理結構上,醫聯體分為了緊密型醫聯體和松散型兩類。醫聯體主要開展了雙向轉診、上級醫療機構定期派出專家到基層出診查房帶教、基層醫師到上級醫院進行專業培訓及免費進修、基層預約大醫院專家號源、遠程會診等信息化建設、推進檢查結果互認等幫助基層提升水平的工作。
1月9日,北京市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工作會召開,會議提出下一步將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分級診療工作。一是提高四類慢病患者在社區診療效果,逐步提高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四類慢病患者的簽約率、社區就診率,在轉診率、用藥對接上形成機制。
二是推進市級臨床會診中心、醫技會診中心建設工作。市、區將加大投入,加強建立遠程會診信息聯網系統,推進市級臨床會診中心、醫技會診中心建設,提升服務效率,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合理的治療,減少無序流動。
三是探索并完善醫聯體建設和管理。健全完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通過醫聯體逐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和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2017年將啟動專科醫聯體建設,解決疑難、復雜、危重病等患者的治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