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業界 > 三方分成“和緩”模式 互聯網切入分級診療

    三方分成“和緩”模式 互聯網切入分級診療

    2017-01-06 業界 Eli

    三方分成“和緩”模式 互聯網切入分級診療-智醫療網

    近日,和緩醫療與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共同建立了全國眩暈專業遠程會診中心。和緩醫療CEO李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是為了滿足遠程會診需求,借助移動設備iPad及和緩醫療自身架設的移動應用和云平臺技術,配合醫生完成遠程協作,以達到分級診療中‘強基層’效果。”

    與其他切入分級診療“患者/基層醫生/專家醫生”的互聯網醫療不同,和緩醫療提供了基層醫生與專家醫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平臺,李宇認為,由于時間、空間及學習成本限制,目前190萬名左右基層醫生接觸先進診療的機會很少,致使診療水平難以提升,這也是分級診療落實的最大難點之一。

    微醫創始人廖杰遠此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級診療推行的難點是患者對基層醫生的信任度。”

    2016年12月底,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指出,2017年85%以上的地市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劉國恩認為,在資源不做大幅增量情況下,要實現這個目標,強基層是關鍵所在。

    85%以上地市分級診療試點

    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時間表再次明確。

    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表示,2017年85%以上的地市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漸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分級診療業已確立為本輪醫改的重中之重,其主要特點包括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和急慢分診。

    我國自2010年公布第一批試點城市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驗田后,各省也相繼拉開分級診療的改革序幕,但是多年來見效甚微。

    天津市遠程醫療協會會長馮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此前之所以沒有大面積推廣,是當時的認知、智能硬件普及、衛生保健知識宣教等多個因素造成的,其中多年形成的就醫模式也是重要原因。

    “過去曾推出過‘點名醫療’,即患者選擇醫院和醫生的就醫模式,導致許多小病患者選擇大醫院,大醫院‘虹吸’病人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小醫院卻門可羅雀。”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醫院院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據了解,此前湘雅一、二、三醫院設立了專家“點名費”服務項目,也出現小病找名醫現象。

    造成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層醫療機構專業技術水平較低。和緩醫療CEO李宇近兩年來與基層交流中發現,基層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總量不足、質量不高。

    “十三五期間衛生系統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推進分級診療,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這就必須加強縣醫院建設,尤其把縣醫院的重點科室建設好,提升重大疾病、疑難重癥的診療能力。”李宇指出。

    和緩醫療D2D

    隨著互聯網及智能硬件的普及,分級診療中的信息溝通得到有效改善,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醫療加入分級診療。

    如“微醫”將患者匹配給合適的基層醫生,將基層醫生匹配給合適的專家團隊。為完成該目標,微醫集團開始籌建全科醫學中心和區域手術中心。

    而就醫160則側重醫院與社康中心的雙向轉診,主要從患者角度展開,包括區域內上下級醫療機構間轉診及跨區域同級醫療機構轉診。

    上述模式涉及患者、基層醫生、專家團隊,與之不同的是,和緩醫療以D2D模式來切入分級診療,即基層醫生對專家團隊。

    據了解,和緩醫療主要針對遠程會診需求,提供醫生與醫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平臺。同時,借助iPad等便攜移動設備及和緩醫療自身架設的移動應用和云平臺技術,配合醫生完成會診。

    “基層醫生急需提高自身診療水平,利用移動互聯網優勢,讓醫生與醫生形成無縫對接,把優勢資源下沉到基層,解決分級診療中的基層賦能與授信問題。而基層醫生更了解患者的深層次需求。”李宇介紹。

    iPad的使用則讓遠程會診更為便利,醫生在查看患者病例時,尤其查看全序列影像時可測窗寬、窗位、角度、距離,以及多窗口對比查看,甚至可以直接在iPad上放大40倍掃描查看細節。

    李宇介紹,和緩醫療為基層醫生和專家免費提供平板電腦和協作平臺,遠程醫療會診費由患者承擔,單次咨詢費用分為399元和699元兩檔,和緩醫療、基層醫生和專家分成。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