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分享 > 美國向患者開放個人健康信息查詢

    美國向患者開放個人健康信息查詢

    2017-01-02 分享 Eli

    美國向患者開放個人健康信息查詢-智醫療網

    醫療數據的碎片化帶來衛生服務效率低下、醫療錯誤頻發和醫療成本增加,在此背景下,美國政府意識到開放健康醫療信息給個人對于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價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醫療服務提供方將患者的個人健康醫療信息開放給患者,強調個人層面的賦能來提高其健康管理的能力,為我國醫療機構向患者開放病歷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向個人開放健康醫療信息的定義

    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認為“開放數據”須滿足開放授權、方便獲取性、機器可讀性和開放的格式四項要求。

    而數據持有者向個人開放健康醫療信息屬于定向開放,不需滿足“開放授權”的要求;根據“開放數據”的特征,數據持有者向個人開放健康醫療信息的定義應為:各個數據持有者將個人的健康醫療信息向患者/用戶以方便、機器可讀、可修改、可一次性完整下載、沒有限制(法律限制、經濟限制、技術限制)的格式開放,實現患者/用戶通過互聯網技術,可隨時隨地下載個人的健康醫療信息,且信息可以再利用。

    美國政府積極推動患者獲取個人健康醫療信息

    20世紀美國衛生保健系統碎片化,醫療護理組織、醫療機構、醫生之間缺乏溝通協調,患者健康醫療信息碎片化分布,導致醫療衛生系統效率低下,醫療錯誤頻發,醫療資源嚴重浪費,衛生保健支出和醫療保險費用以高于一般通貨膨脹率的比率持續上升,這種問題在慢病患者身上變得尤為突出。

    意識到患者獲取健康醫療信息對于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進醫療之間的協作,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率、降低醫療錯誤,進而節約醫療成本有著重要價值,故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醫療服務提供方開放健康醫療信息給患者,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

    2004年,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發布《衛生信息技術十年:通過信息技術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衛生服務戰略行動框架》,提出“個性化醫療”的目標,鼓勵個人健康檔案(Personal Health Record,PHR)的使用,并在2008年《ONC協調聯邦HIT戰略規劃:2008-2012》中進一步提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目標。

    指出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取決于患者能夠獲取自己的健康醫療信息,推動電子健康檔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和PHR在全國的應用,鼓勵醫療衛生組織提供給患者可利用的、標準格式的健康醫療信息,促使患者更加積極地參與管理自身的醫療健康,從而提高其健康和幸福。

    2009年,奧巴馬簽署《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該法案對《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進行了修訂,要求使用EHR的醫療服務提供方,經患者申請,應為患者提供電子形式的健康醫療信息,并首次提出電子健康檔案的“有意義使用”,并對“有意義使用”電子健康檔案的醫院和醫生給予財政激勵。

    “有意義使用”第2階段(Meaningful Use Stage 2,MU2)要求:對于符合條件的醫生,在4個工作日內,患者能夠在線查看、下載、傳輸健康醫療信息;對于住院患者,符合條件的醫院在患者出院后36小時內,讓患者能夠在線查看、下載、傳輸其健康醫療信息。

    2014年,美國聯邦政府專門負責信息化規劃的國家衛生信息技術協調辦公室(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or for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ONC)發布了《美國聯邦政府醫療信息化戰略規劃:2015-2020》,規劃指出關鍵的電子健康醫療信息必須隨時隨地可獲取,充分發揮健康醫療信息對于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作用,并在2015年發布《共享全國互操作路線路》,促進電子醫療信息無縫交換,推動個人和醫療機構在線隨時發送、接受、搜索和使用健康醫療信息。

    隨著美國政府的積極推動,從2012年開始,ONC的調研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在線查看、下載、傳輸(view,download,transmit,VDT)自己的健康醫療信息,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并與他人共享。

    美國民眾獲取個人健康醫療信息的統一標識“Blue Button”

    2010年,美國馬克爾基金會(Markle Foundation)聯合美國政府召開了一次討論授權公眾下載個人健康數據的會議,會上誕生了“Blue Button”計劃。所有參與計劃的醫療機構可在患者獲取個人數據的門戶網站放一個藍色按鈕,顯示“Blue Button”字樣,即代表醫療機構可支持患者查看和下載在該機構的就診記錄。

    2010年,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VA)加入Blue Button計劃,發布了第一版VA Blue Button,在其患者門戶網站My HealthVet上第一個展示Blue Button標識。之后,成千上萬的老兵點擊Blue Button去下載其個人健康醫療檔案。2013年,VA參與OpenNotes項目,從此VA Blue Button開始對患者開放臨床病程記錄。

    同時,由于大量的退伍軍人經常遷移至不同城市生活,在VA 醫療系統外就診十分頻繁,因此信息共享和醫療協作至關重要。為解決信息交換問題,2013年1月,VA發布了VA連續臨床文檔(Continued Clinical Document,CCD),VA CCD是患者關鍵臨床信息的總結,是一份標準化的電子交換文檔,允許退伍軍人與非VA的醫療系統或服務提供方共享信息,這和電子病歷的“有意義使用”中以患者為中心的目標一致。

    根據My HealtheVet賬戶類別不同,VA對個人開放的健康醫療信息也有所差異。其賬戶分為三類:基本賬戶、高級賬戶和白金賬戶。所有用戶都可注冊為基本賬戶,查看和下載自己輸入的健康醫療信息;若希望查看和下載來自VA醫療系統里的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用戶需升級為高級賬戶或白金賬戶。

    如用戶是退伍軍人并使用了VA的醫療護理系統,只需通過VA審核,便可升級為白金賬戶。VA對患者健康醫療信息的開放以VA Blue Button 和VA Health Summary(VA CCD)兩種形式開放,前者實現用戶可根據時間段或數據類別自定義選擇需要開放的健康醫療信息,而后者是標準化的電子文檔,允許退伍軍人與非VA的醫療系統或服務提供方共享信息。

    隨后,國內很多大型的健康醫療數據存儲機構,如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CMS)、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DoD)、私人醫療保險公司如聯合健康(United HealthCare)和安泰保險(Aetna),都加入了Blue Button。

    ONC看到Blue Button的潛力后,2012年開始與VA、白宮、其他公共與私營部門合作,旨在將Blue Button向全國推廣。2014年,已有超過500家機構或組織響應Blue Button,承諾支持讓患者在線獲取自己的健康醫療信息。

    然而,盡管為患者提供在線獲取健康醫療信息服務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MU2實施后顯著增加,許多患者仍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可以獲取自己的健康醫療信息。

    于是,在2014年,Blue Button Connector網站發布,這是一個鏈接不同機構的平臺,網站并不存儲患者的健康醫療信息,也沒有將不同來源的健康醫療信息進行整合,而是通過Blue Button Connector,讓患者搜索和鏈接到可以在線獲得個人健康醫療信息的渠道,輕松引導到機構(如醫院、實驗室、藥店、健康醫療信息交換中心等)讓患者可獲取健康醫療信息的門戶網站。

    此外,為實現患者獲取的信息人類可讀和機器可讀,且可傳輸至患者指定的工具或服務器,以進行更好的數據再利用。ONC與公眾密切合作制定了與Blue Button相關的技術標準(即Blue Button+),對數據的內容、下載、傳輸、接收、隱私安全等方面都做了標準規定,數據持有者(醫療服務提供者、醫療保險機構、供應商等)和數據接收者(PHR供應商、其他APP和服務器等)都需要遵循該標準,使開放的個人健康信息能夠得到有效利用。

    Blue Button為患者帶來了很多健康獲益。一項2012年的在線調查發現,使用Blue Button后,73.3%的患者對其歷史健康情況更加了解,72.2%的患者認為可以更容易地監測自己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并加深了對臨床用藥的理解等, 69%的使用者認為提高了他們的健康管理能力。

    對我國醫療機構向患者開放健康醫療信息的啟示

    我國目前患者獲取個人醫療信息的主要途徑有:醫療機構病案室復印/打印、醫療機構機器自助打印、醫療機構網絡在線查詢和區域衛生信息查詢平臺等。

    基于“向個人開放健康醫療信息”的定義,我國目前尚無符合“開放”要求的醫療機構或平臺,醫療機構普遍處于讓患者“獲取”信息的階段,且獲取的信息是高度碎片化和不完整的,距離以方便、機器可讀、可修改、可一次性完整下載、無限制(法律限制、經濟限制、技術限制)的格式開放有一定差距。

    開放健康醫療信息給個人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推動,我國政府應充分認識到開放健康醫療信息給個人為衛生系統帶來的價值。希望國家未來能在政策法規制定、技術標準制定、個人健康宣教等不同層面提供支持服務來助力醫療機構向個人開放相關的健康醫療信息。

    同時,醫療機構是醫療行為發生的主體,所產生的病歷信息儲存在各個醫療機構。個人健康醫療數據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病歷信息,因此開放的落地離不開醫療機構的支持和積極參與。

    醫療機構也應積極向患者開放個人信息,幫助提升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管理能力。建議醫療機構的開放工作可充分參考國家發布的《衛生信息共享文檔規范》作為標準化的文檔格式,先從向患者提供一份簡單可視化的個人電子病歷信息做起,再逐漸發展到提供一份完整、規范、標準化、可再利用的檔案,做到以人為中心、方便獲取、保障隱私安全,真正讓患者從中獲益。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