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智慧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健康中國計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16年4月13日—14日,由健康報社、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智醫療聯合主辦的“第六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暨第四屆智慧醫療健康峰會”,在北京正式召開。會議以“智慧醫療的進化與蝶變”為主題,與會專家針對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等議題展開精彩演講和討論。1000余位醫院、企業、科研機構、投融資行業精英參加了會議。
13日下午,互聯網+醫生品牌論壇順利進行,此論壇由今日頭條主持,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黃鵬醫生以《只要能讓患者記住就是品牌》為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主持人好,在座各行各業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之所以我用非常大的聲音問好,是前面五位老師講的非常非常精彩,我對醫生品牌這件事情也是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覺得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二,我也給自己鼓鼓勁,我們醫生這個時候,大多數的醫生起碼都很困了。因為 我們醫生太累了,就拿301醫院的醫生來說,每個醫生都要治病救人,開刀做手術,我本人帶七個研究生,也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我們打仗的時候,部隊醫院是要沖上去,保家衛國。那天我突然想到這個事,每個人做的事要用高大上的說法來說,那是叫做治病救人,加上保家衛國,加上教書育人,我自己嚇的一跳,這三件事我能干成半件,在我這輩子就無怨無悔了。更何況我們還要寫論文、科研,我還在每天晚上回答患者的問題都到深夜。所以我們每一個醫生的確非常非常累。
但是今天下午我把我的手術推掉了,拿時間來跟大家分享醫生品牌這件事,是因為我認為這件事更重要。我要跳過剛才五位老師講的一些重復的觀點,我集中在比較細節的問題,一個是怎么讓患者容易找到我。然后怎么建立品牌,怎么維護品牌這樣的問題。
為什么以前我們沒提到醫生品牌的問題,到了2016年很多人說這是醫生品牌的元年,這個時候提起來了。我認為跟兩件事有關系,一個就是我們要順勢而為,這個勢頭起來。我們整個大家都在說這件事,從上到下大家都在說這件事。我們看,我們在醫生品牌這個情況下,要借勢,這個勢我本人可以理解成為一個風口,我們可以看到前一部分,我們在兩會上人大代表給大家在說這件事,各行各業都在吹這個風,我們也在動起來,我們來就是我們的行動,醫生在場,媒體在場,可以叫做風吹草動,這個勢頭肯定起來了。第二,肯定是互聯網的作用。
我們說互聯網最大的意義,我認為它可以跟最基層的一個細胞有一個緊密的連接。以前我們找醫院真是找大牌的醫院,現在我們找具體的醫生,我們一個是在勢頭上,一個是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今年我們可以深切的感覺到大家都在談醫生品牌的問題。
大家雖然都在吹風,但是在我們真正有行動之前,我們每個人心在動,有一些老教授真的不在乎。他說老衲不關心,不參與,因為都是個人的事。但是我們要想做這件事,意識到這件事是一個重要的事情的前提,是我們真心想完成這件事,要心動。
我們首先回答心動的問題,大家想不想要品牌,如果我想的話,就能建立一個品牌,用各種方法,可能你的快,我的慢,大家想做這件事是能做好這件事。另外,我們動力不足,晚上有人回答問題到11點,在和病人互動,真心實意。我在網上每一個字都是我敲上去的,沒有任何一個學生來替代我。所以說,我們也行動,動力很足,等于想做這件事的愿望,行動取決于我們的動力。我們沒有捷徑,建立品牌是漫長的過程,是心血澆灌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想建立品牌,首先我們的療效要好,其次我們的服務態度要好,在這兩個都好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口碑。我們看這兩個字是怎么寫的?碑是立在牌子上的,是給人家看的,是掛在我們胸口的,胸牌上的。以前在傳統媒體上,我們大醫院里的這個碑是掛在門診大廳里面。互聯網上我們可以有各種充分的展現文字的漫畫,甚至是視頻等等的展現。我們沉淀在互聯網,所以這個碑時代的不同,碑也不同。
這個碑樹立好了以后,大家都看到這個碑以后,通過我們的口傳播出去。我們不斷的找到這個碑傳播出去,沉淀沉淀,經過很長的時間澆灌形成了品牌,這個是怎么寫的?三個口放在這。因為我們傳了很長時間了,沉淀了很多了。所以,眾口形成了一個品。很多碑,一塊一塊放在這,形成了一個碑。所以,口碑的傳播是品牌。我認為有的專家,以前某些院長說我們頂多是干了一個口碑的事,不是品牌的事。我想,他認為這個品牌一定是跟商業有關,我想不是,可能是讓大家記住就是一個品牌,我倒承認醫生,這是一個品牌。最終我們要讓患者記住我們,并且取得聯系,這是我們的目的。
我們的具體戰術,這是我要講的重要的內容,精準的建立品牌。下一頁,要做三方面的比較精準,一個是學術選擇的精準,患者選擇的精準,和我們經營的指導要精準。學術品牌上,我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是脊柱外科醫生不能什么都做。十年后我還是有喜歡的,也有不喜歡的。我就是做脊柱微創,我跟所有的患者說我就是做脊柱微創。甚至我現在跟大家說,我就是做腰椎脊柱微創,其他的事我會,我也不寫。因為我希望我得到的病人是這樣的,我喜歡的病人。我有短暫的痛點,其他的病人都不來找我了。我會做脊柱腫瘤,這樣的病人短時間不來找我,但是長時間怎么樣,全是我喜歡的病人,我很開心的。
所以我們要精準選擇自己的學術目標,要放棄一些東西,學會拒絕這個東西,我就讓大家記住所有的都是這個,我會寫很多骨質疏松的文章我不寫。我要打造這個品牌,脊柱微創的品牌。下一頁,然后就是我們的患者選擇的精準化,我們是分診治療和院后的管理,我們都要仔細想,仔細考慮這些問題。我認為一個有品牌的醫生,他肯定是個好醫生,因為,他想建立這個品牌肯定得效果好。他想建立這個品牌,肯定也是有責任心的。一個人既有好的醫德也有好的技術,肯定是好醫生。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精準的分診都要圍繞這個來進行,以前我們的分診是什么。再大的腕也要自己分診,這個病人來了五花八門,他要挑出自己的病人今天來接管手術。可能20個病人里面有兩到三個這樣的挑出來安排手術,自己分診。之后,這個人有一個團隊以后,團隊幫著分診,但是還是一個低效的。在互聯網的今天有很多互聯網的公司,我認為他們巨大的貢獻就是幫助大家做了分診,在網上已經做了分診,我的團隊,包括我本人再進行分診。幾關的把握,使醫生的效率提高了。
我也感謝很多互聯網的公司,在分診方面做了努力,分診現在我覺得可以做這樣的,有的互聯網團隊在做智能分診,再加上他們團隊里面有人工分診,這樣結合分診效率增加,再用技術手段提高醫生的效率。我具體講一下院后的管理。這是為了解決,我們要把患者沉淀在網絡上,每個患者都有十萬個為什么,我們要把它變成隨身聽和點讀機,我的網站上有20個病人看我的文章,甚至有三個人都在討論,所以說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24小時提供內容和信息的方式。
我可以進行百分之百的隨訪,我本人對患者是百分之百的隨訪。這是提到了院后的管理,我在這里重點的強調一下。他可以理解成3+1,三個來源和一個手段。首先院后的患者是我流量重要的來源,不是院前,院前看文章是來了。但是院后我治好的一個病人,他會給我帶來全村相同的病人,或者全公司相同的病人,甚至整個縣的病人都是我的。第二,口碑的重要來源,所有在好大夫上,或者這些媒體上點贊的,不是說你寫的文章很好就點贊,他是來了看了我的門診,甚至我手術以后,20個這樣的病人很好,其中才有一個很好評和點贊。所以,沒有在前面點贊的,只有在后面點贊的。這是我們品牌的來源在于院后。第三,是我們科研的數據,我們沒有隨訪,沒有院后就沒有好評。剩下是一個手段,這個病人一定得讓他找到你,如果他找不到你,他有點問題都解決不了。他如果輕而易舉找到你,你給他一解釋,OK了,這件事都煙消云散了,他也理解了。如果他在醫院找不到你,可能就在法院找到你。所以說這個問題我認為非常重要。
下一個,互聯網的重要性,我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針對于一個非常真實的情節,患者向醫生要電話,患者是非常喜歡要醫生的電話,不光是媒體想要我們的電話,患者非常想要。我在2005年到2007年三年期間,就把我的手機號給患者了。那個時候我是主治醫生,治療了很多患者,關系都非常好。他們走的時候,我沒有理由不給他電話,我在三年之中給出4000個電話,大家猜想,發生了什么事情?電話給了太多以后,就等于沒有手機一樣,我會在無意中接到很多患者的電話,他可能感冒有問題,月經的情況有問題。我甚至在凌晨接到老患者的話,我看以為發生什么事了。他說你當年對我太好了,我突然想起這件事,就打電話問候。我說謝謝,我瘋了,當時我根本就不開機,換號之后這件事才消停。
但是患者找不到我,剛才我講了,患者一定要找到你,他找不到我,我在想,我辦公室的電話我不在,不行。我留了護士站的話,做成名片開始發,這個事不到半年護士跟我談過很多次,所有人都對我有意見。因為正常工作沒法開展,接的都是我患者的電話,我還不在場接,每天他都替我在接電話,所以護士在說我,護士受不了。我正愁這件事情沒法解決,我第一個學生,研究生就來了。研究生這些人太好了,研究生真是聽老師的話,我給研究生買了一個超長待機的電話,我給他交錢,我把這個號給患者。這回我輕松了,我的研究生會不知疲倦接所有患者的電話,而且態度非常好,這都是老師交給的任務。所以我每次想找研究生的時候找不到他了,他每次多躲在角落里面打電話。我每次喊都喊不到,我后來沒瘋,但是我的研究生崩潰瘋了。最后我這個方法通過互聯網來解決,現在是二維碼,二維碼在我手機的背面,患者要的時候我給他留一個電話。患者不用隨時找到我,有重要的事我可以看到他的留言,特別重要的我要分著回。但是現在也流量比較大,一天我得回100多個患者的留言,的確也比較辛苦。但是這件事在互聯網的今天還是得到一個相對好的,我可以放心大膽的事,二維碼讓大家掃一下,所以這個就是我要講的一個品牌的故事。
我用這個方式既沉淀了品牌,又取得了跟大家院前院后的聯系,也希望大家更重視這個品牌,也呼吁大家作為一個好醫生,要想想建立個人品牌的時候是不是到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