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智慧醫療院長峰會順利進行,此峰會由北大人民醫院院長助理劉帆主持,廣東省中醫院黨委副書記胡延濱以《借助信息技術推動中醫藥發展》為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大家好!中醫藥是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這是國家提出來的對中醫藥的一個評價。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對于中醫藥的事業發展也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機遇。廣東省中醫院是全國最大的中醫院,同時也是服務患者人數最多的一家醫院,我們全年門診量有750萬,住院的病人11萬次,這么龐大的患者人群怎么樣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服務,是我們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大的門診量給病人帶來的一些困擾。這些困擾包括他選擇醫生預約和掛號都有一定的困難,同時患者在就診過程當中,怎么樣實現更好的更順利的流程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看完醫生之后,讓病人滯留在醫院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環節,一個環節是支付,一個環節是候藥取藥的過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對于解決這些問題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路徑。
我們通過線上的預約和支付,可以使病人預約專家,可以精細到半個小時。也就是說在預約的時候,他可以明確選擇他所要就診所選擇的這個醫生的時間是哪個時間段,選擇了這個時間段之后,就可以實現網上直接的預約和支付。支付完了以后,來到醫院,他就可以直接到醫生的診室外進行報到就醫,而且提前15分鐘來就可以了。就醫之后,可以通過線上支付完成支付過程,對于我們來講,其中一個困難是藥物的環節。因為支付完了以后,他仍然需要到藥房去取藥和候藥,同時中藥是非常特殊的情況,他拿回去還要有一個煎煮的過程。很多病人希望能夠醫院幫他來代煎煮,我們從很多年前就推行幫助病人代煎煮,但是病人很多,而醫藥能力有限,這就使得很多病人替煎藥,拿到藥要兩天以后,等于已經延誤了他的過程,兩天以后,對于我們中醫來講,他很多癥狀已經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這個服務對很多病人沒有辦法提供,通過我們建立智慧藥房的方式,借助第三方,建立一個藥物配送的中心。病人的處方由醫院直接發送到智慧藥房,智慧藥房的藥師對藥物進行撿取,配方,調劑之后,按照病人處方的特點,進行一個標準化的操作,為他代煎煮,之后可以把藥直接送到病人家中。從去年6月份我們推動智慧藥房的工作,很快得到病人的歡迎。起先只是中藥飲片可以得到這樣的服務,之后我們把成藥都推到了線上服務,病人就醫愛在醫院就醫時間,最快可以停留半個小時,看完病就可以離開,手機支付,藥物直接給他送到家,中藥選擇,上午選擇,下午就可以送到,這樣大大便利了患者的就醫,智慧藥房的推出,也得到了衛計委和媒體的關注,認為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
不僅如此,這里面還有許多很多后續的工作可以做。我們知道中藥不僅僅給病人提供的是一個飲片的服務,我們常說的煮中藥的服務,中藥還有很多很好的做法,而這些做法限于今天大型醫院的規模和它服務病人的人數,它沒有辦法更好的提供。比如說我們常說的膏、丸等等沒有辦法給病人提供很多,智慧藥房建立以后,可以根據病人的特點和需要,為他提供個性化的中藥服務,使得中醫藥服務病人的這種特色進一步得到了一個突出。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患者在選擇中醫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個詞語,叫做我和某某醫生很有醫緣,這是他在實踐體會中得到的一個經驗。他看很多中醫師,發現某個中醫師特別投緣,吃他的藥好的特別快,這里面是有潛在規律在里面的,這個醫生更能抓住這個病人的特點,這個過程建立在這個醫生用藥的習慣和這個病人的體質的一種吻合。這種吻合我們可以通過系統的辦法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幫助醫生找到一個更合理的方法,然后把這種醫緣的形式轉化成為可以把握的一種關系。那將大大提高臨床當中病人對醫生的信賴,也會進一步提升臨床的療效。我們可以根據病人的特征,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就醫數據的分析,建立一個患者就醫特征的分析模型,來幫助我們更好的服務患者。
老百姓看病還有一個苦惱,就是怎么去找醫生的問題,其實并不是最有名的醫生是最適合自己的。也不是那些診金最高的醫生是最適合自己的,而是要找到一個和自己的治療或者自己的患病更加匹配的一個醫生,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覺得可以建立一個分診的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分診的系統實際上是包含了兩部分的內容,第一個就是為患者提供一個線上自我診斷的評估系統,很多病人不知道我的癥狀應該去看哪個科。通過這個自我評估之后,就可以大大降低他這個選擇科室錯誤的機會。同時另外一方面,實際上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專家的地圖和團隊的地圖,就是專家和科室團隊的地圖,對他們的特征進行介紹,然后把這個特征的數據和患者輸入的信息進行相互的匹配,幫助病人能夠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醫生和專科。
第三個就是我們可以搭建知識的倉庫,為醫療的決策提供更多的支持。臨床療效的發揮有時候對于醫務人員自身的知識結構和他自己的臨床經驗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怎么樣才能幫助一個醫務人員提高他的能力呢?我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更好的決策系統,比如以中醫為例,中醫臨床療效的提高不僅取決于他對古代經典的理解,他的信息量的把握,以及對前人經驗的傳承,都有很大的關系。但是一個臨床醫生他成長的經歷可能會影響到他不能那么充分的去繼承前人的經驗,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利用數據庫的方式,建立一個特殊的龐大的知識倉庫,而這個知識倉庫可以為醫生提供一個決策的系統,為醫生采用一個最佳的診療方案提供一個支持。我們目前建立了一個古今文獻的中醫知識庫,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一套決策的知識體系,把它接入醫生的工作站。醫生在判斷病情的時候遇到一些猶豫不定的時候,他可以輸入一些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就可以幫助他搜索到歷代的醫家對于這個問題他們的看法,甚至他們使用的方和使用的藥。這就為臨床的醫生提高他的決策能力提供了一個支持。同時還可以進一步的通過這樣一個系統和數據的分析,臨床的案例,相互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循環,不斷的去提升這個醫生臨床的水平,也為臨床直接開展中醫藥療效的驗證和他們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個支持。
第四,信息化可以提供一個網絡醫院,剛才很多專家都已經談到了這個問題。為患者提供一個家庭醫生,在這方面我們可以通過以病人、醫生為中心這樣一個網上醫院的建立,構筑起這樣一個網絡。利用醫生和患者在線的咨詢以及對于病人數據進行管理,建立起來一個完善的體系,可以關照到病人的方方面面。后面我還會提及,這里不做進一步的說明。
目前醫療改革其中特別重視的就是三級診療體系的推動,特別是發揮基層醫療體系的作用。怎么樣能夠推動這個過程的落地呢?在今天的論壇當中很多專家也談到了這些問題,我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目前應該認識到三甲醫院對于優質醫療資源和醫療技術以及在臨床科研等等能力方面的資源把握,是占有絕對優勢的,怎么樣才能使基層的能力提升起來呢?除了基層的人才培養和設備設施投入之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怎么促進知識從三甲醫院向基層的擴散,我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情。
這一部分工作怎么完成呢?目前我們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協作醫院網絡,這個協作醫院網絡納入了140多家分布在廣東省和全國各地的基層中醫院,納入我們的體系。我們希望通過這樣幾個工作來支持他們,一個是通過四個下沉,所謂的管理、文化、技術和專家下沉,實際上是一些對點的支持和幫助。同時通過互聯網技術,我們希望能夠構筑起五個中心,這五個中心包括遠程的會診中心、檢驗的診斷中心、影像以及病理的診斷中心、教育培訓中心以及病人的轉運的中心,從而和基層的協作醫院一起,構筑起一個健康的安全網。這個健康安全網可以使得三級診療效率有很大的發揮,基層可以得到三甲醫院的支持,同時一些危重的病人可以及時收轉上來。其他一些疾病可以在基層得到更好的治療。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實現利用這樣一個網絡覆蓋鄉村社區甚至家庭,能夠使它的覆蓋面更加廣泛。第三個就是中醫藥其中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健康養生以及治未病的領域有非常大的優勢。目前我們在治未病的工作,把人群分成這樣幾個類型,第一個類型我們稱之為健康人群,但是他的體質各有差異。不同體質的人應該有不同的健康養生的方法,在生活中我們老人家經常會說,你這個人是一個寒底,是一個熱底,從中醫的學術來講,就是體質的差異,決定了在飲食、起居等等方面都有不同點。這樣一些方案通過我們的互聯網技術,可以直接輸送到家庭去,通過對患者體質的分析,給予他相關的一些經驗和指導。第二類的病人我們稱之為欲病的人群,這些人已經出現了一些癥狀的改變,同時一些理化的指標也開始變化。比如他的血壓開始長期波動,但還不至于被評定為高血壓患者。有些病人的血糖開始出現波動,但還沒有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等等。這些病人通過及時的干預,他的情況可以逆轉,不至于發展為高血壓病人、糖尿病病人。還有一類就是已患病的病人,這部分病人就是目前醫療機構所重點解決的患者。還有一類人群我們稱之為慢病的人群,這一部分的人群就是已經被帶上帽子的病人,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病人。通過中醫藥的參與,一方面能夠解決有些慢性病人許多的癥狀,是現代醫學不太關注的,但是又給病人帶來許多困擾,這一部分的問題中醫藥在解決和干預的時候,具有自己的優勢。同時怎么樣減少這部分病人對藥物的依賴性,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提高他的生活質量,也是中醫藥參與的一個很重要的地方。第三個,通過中醫一系列的健康養生的方法,提高他的生存質量,改變他的生活習慣,對慢病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還有一個就是剛才說到的安全網,對于他的一些危急數據的把握,給他建立更安全的體系。
互聯網技術對于中醫藥傳承還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助力,有助于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助推中醫藥的師承模式。我們知道中醫藥技術的傳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隱性的知識,要依靠師帶徒的方式來進行傳承。為什么要依靠師帶徒呢?有大量的知識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處于老先生心中的法則,而這種法則必須建立在弟子和老師長期的甚至于生活上的接觸之后,對他的思維習慣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以接受和傳承下來的。這是師帶徒最大的一個特點,但是師帶徒也有問題,但是老師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帶很多的弟子,這就為他的傳承帶來一個瓶頸。第二這種傳承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跟隨,要在跟師過程中慢慢才可以傳承,同時也不能避免傳承中有衰竭。我們認為信息化技術通過知識管理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老先生的這些經驗當中的一些要點,對弟子進行提醒,這樣傳承就變得有方向,這樣傳承的效率就會提高。同時可以運用大數據的方法,對老先生的經驗進行整體的歸納和總結,這比過去單個人的傳承來的要更快,來的要更多,也對集體性的對師傅的經驗,老先生的經驗進行挖掘和整理,提供了先決的條件。
目前我們圍繞著全國的一大批老中醫,建立了自己的名醫工作室,每個老先生都有一個名師的工作室,一個團隊,他們就利用現代知識管理的一些方法,對老先生的經驗進行系統的挖掘和整理。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努力的一個方向。
最后,通過構建一個云平臺,可以建立起來一個集預防、保健、養生、診療,剛才有位專家提到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料的模式。這樣一種模式對于我們今天這樣一個社會來講是特別特別重要的。當把醫療的重心應該往前移,要更加強調健康的照料。只有從健康照料角度去出發,才能解決我們醫療面臨的很多問題,包括成本不斷上升等等這樣一系列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中醫藥有機會發揮和有優勢發揮它的極強的作用。中醫藥是非常強調保健養生的,保健養生與治療融為一體,恰好是它的一個特色和特點。同時我們利用剛才說的建立起這樣一整套的干預方案之后,可以通過互聯網的系統,建立一個平臺,通過云平臺的技術,就可以到家庭。
目前和我們進行合作的除了有通過云醫院的模式來進行推動這項工作之外,也包含通過家庭有線電視網這樣一個系統來推進這樣一項工作的,它可以使得這些設備和一系列的可穿戴設備連接起來。特別是近些年中醫藥診療設備的挖掘開發,對于這個的落地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機遇。目前我們正在不斷的探索,利用我們醫院是國家中醫藥治未病研究基地的一個身份,利用我們這些年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干預方案,以這些為基礎,正在嘗試和社會力量,和互聯網技術進行進一步的結合。我們的目標是希望通過這樣一些設備,能夠搭建起這樣一個平臺,真正深入到社區,深入到家庭中去。
以上就是我的匯報,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