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移動醫療創新論壇順利進行,此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院管理處處長王海濤主持,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計算機中心主任陳金雄,以《移動醫療的破局之路》為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謝謝海濤處長,謝謝組委會,很榮幸跟大家分享交流自己對移動醫療的一些想法。
首先,談一下移動醫療的發展歷程:
2005年,WellDoc成立,推出藍星的手機糖尿病。國內,2011年3月好大夫推出APP,7月春雨醫生成立。2014年,引起關注,融資7億美金。阿里推出阿里健康和未來醫院。被稱為中國移動醫療元年,進展一般,未來醫院建立了37家。2015年應該是中國移動醫療發展非常快速的一年。現在醫患服務系統應用普遍,移動支付取得突破。網上診療系統發展迅速,醫療O+O閉環逐步形成,輕問診、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穩步推進。公立醫院對移動醫療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轉變。
為什么2015年發展比較快?我覺得跟政策的推動比較有關。2015年3月份“兩會”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戰略。7月,國務院頒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在此之前4月,國家衛計委發言人明確表態反對網上診療,指導意見頒布之后,反對聲音明顯弱化。12月,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習總親自出席,烏鎮互聯網醫院推出。
下面,談一下顛覆式創新的理念和思維。
顛覆或者重構,其實有明確的對象,醫療是個很寬泛的概念,醫療本身也有很多業務,你顛覆了什么、重構了什么,數碼相機顛覆了什么呢?顛覆了膠卷,它重構了什么呢?重構了相機,提升了照相機。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概念想明白,如果這個概念不想明白,說我準備顛覆醫療,談了半天老談不清楚,比如智能手機,智能手機顛覆了什么?相機。今天在座的帶卡片機的有沒有?可能都沒有吧,我家里PC機已經幾年都沒開過了,除了辦公室在用電腦。所以,我們不要怕顛覆,顛覆的目的是為了回歸到事物的本質。
大公司的機會在持續性創新,小公司的機會在顛覆式創新。持續性創新小公司沒有太多機會。外部突破,邊緣切入,大道至簡。一個偉大的人,都是具有顛覆式創新的思維的。我們把中國發展的歷史,毛澤東是典型的具有顛覆式創新思維的。外部突破,農村包圍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定律,打土豪、分田地。
我們都知道,IBM不斷的在顛覆自己,PC機顛覆了大型機,后來又把PC機賣掉做咨詢服務,現在把咨詢服務全面轉向量子計算。回顧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個典型的顛覆式創新。包括了體制改革、經濟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但是,這幾句話在深圳喊起來很正常,在內地城市搞不好就會被抓起來。
下面,談一下顛覆式創新的路線圖。
在中國的醫療問題: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質量差、矛盾深。病本位與利本位對立。所以,有了互聯網以后,我們都是從移動支付開始做起。移動醫療從來都不只是手機+WiFi,而是一個生態鏈,是一個由物聯網、可穿戴設備、信息采集、大數據、智能醫療、精準醫療等組成的。
醫院的幾重職能:1、連接患者和醫生,現在通過移動互聯網比到醫院里找醫生更方便了。2、有了移動互聯網以后,醫療業務更協同,范圍更廣,效率更高。段濤院長提出對策是,公立醫院+資本+資源。莆田系醫療一年賺200億,他靠什么賺錢?靠渠道賺錢,百度就非常重要。醫生、醫院、人群,甚至機器人,未來會一起來為我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健康診療一體化、線上線下一體化,院內院外一體化,機器醫生一體化。我相信,健康、線上、院外和機器人的比重會越來越大。以病人為中心,患者更多自我管理和參與,更便捷的連接醫生,無邊界的醫療協同,智能醫療發揮更大的作用,醫院形態的多樣化,第三方機構的崛起,遠程診療質量大幅提升,按健康付費,按價值付費。未來,我們不生病能讓醫療機構掙錢,而不像今天生病了醫院才掙錢。
面對顛覆,有人很興奮,有人很敏感。馬車從交通工具變成了旅游體檢,電影從故事情節變成了情感體驗。所以我說,未來一定是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粉絲經濟,一定是線上連接+線下體驗。
這是我個人的微信公眾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