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2016第六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直播 > 春雨張銳:移動醫療在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春雨張銳:移動醫療在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13日下午,移動醫療創新論壇順利進行,此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院管理處處長王海濤主持,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以《移動醫療在患者管理中的作用》為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春雨張銳:移動醫療在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智醫療網

    謝謝各位!移動醫療可能有很多作用,但今天下午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移動醫療對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剛剛聽到幾位嘉賓提到移動醫療公司在做什么,這里有個等式:上面有個分子,70億人,全球有多少醫生呢?1600萬醫生,一除等于437人,這就是87.5:32.27的關系。我們希望能擴大供給,減少消耗,擴展每個醫生的智力半徑,現在每個醫生的智力半徑是32.27,我們希望能夠拓展到87.5。那么,如何拓展一個醫生的服務半徑。

    我們曾經做過一些摸索,其實成績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血淚教訓和坑,也不便于今天在這兒分享。前段時間我們知道阿爾法GO戰勝了李世石,醫生的智力是需要極高成本才能訓練出來的,但我們如果能在人工智能方面幫助醫生做智慧的沉淀,將會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人工智能是不是機器人看病?no!那么人工智能是什么呢?是一個更高效的智慧凝聚。

    給大家看看這個表,我在這張表里列的是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兩個特點。人類智能一個人的學習是有學習曲線的,到老了就學不動了。而人工智能,我們經常提到一個詞叫醍醐灌頂,佛教里有個詞叫頓悟。而人類的智能是以人為單元的,而人工智能是可分解的。比如大家晚上開車,車燈會自動打開,這就是人工智能的應用。這只是自動駕駛中非常淺顯的一個例子,當然人工智能還有其它的優點,比如它可以快速學習。現在的人工智能能夠戰勝李世石,我們說在圍棋領域戰勝了世界上人類最頂級的智慧,阿爾法GO目前還是個商業行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價值是人類擁有平均智慧。

    輕問診其實本身是遠程醫療的一個平臺,外部看我們是做醫患交流的,而我們實際真正的內在動力就是在做人工智能。比如我們對病人做的是春雨的人工智能診斷系統,我們的軟件里面有個自診環節,就是在我們已有的數據庫和現在每天每分鐘醫生會回答患者20多個問題,這會凝聚下來成為我的數據,這個數據就是我人工智能不停學習的營養藥。

    百度從搜索引擎跳到各個網頁中去找,而我們是結構化的搜索引擎,用戶輸入問題就可以提供診療方式和藥物。我們用了40個月不到的時間,把一個醫學白癡訓練成一個大二水平的醫學學生,這就是我們的臨床輔助決策系統。醫學院里面的很多學生現在考試作弊就在用我們這套系統作弊,因為他省得記了。這個系統使用的人越多,它將會學習的越快、越聰明。遠程診療意味著什么?我們現在在跟301、中日友好在做遠程診療的合作,一個301的主任醫師智力輻射半徑是有限的,但我們用互聯網,可以使很邊遠地方的人也能接受這樣的服務。

    另外就是我們現在做的春雨診所,對我們公司了解的,我們現在不僅在做線上,也在做線下。為什么要做線下?1、輕問診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開藥、手術都要到線下。2、線上服務想收錢很困難。我剛剛演講的15分鐘時間,我們平臺上已經解決了4580個健康問題。這些都是醫生智慧的結晶,我們需要將這些智慧結晶積累下來,讓它輔助我們的人工智能。

    另外,我們做了一個O+O的體系。1、基層這就是我們的互聯網層,我們希望通過EHR實現人機交互,因為這樣的問題邊際成本是零,而且自診用的人越多我越聰明。2、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不解決醫生自由身份的問題,說的再直接一點,如果還像以前醫生的智力價值如此的低廉。我們希望能夠改變醫生的分配機制,然后做一個M-HMO的模式。

    如何用移動互聯網的方法增加一個醫生的智力半徑,當每個醫生的智力半徑擴大幾倍,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醫療問題將不再是很大的問題。我們面臨著大量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偽命題,這兩者不應該同時存在,另外一方面看病貴一方面醫生收入低更不應該。希望我們用我們的手段和技術,讓這個領域變得更好。

    謝謝各位!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