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智慧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健康中國計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16年4月13日—14日,由健康報社、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智醫療聯合主辦的“第六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暨第四屆智慧醫療健康峰會”,在北京正式召開。會議以“智慧醫療的進化與蝶變”為主題,與會專家針對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等議題展開精彩演講和討論。1000余位醫院、企業、科研機構、投融資行業精英參加了會議。
13日下午,移動醫療創新論壇順利進行,此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院管理處處長王海濤主持,康康體檢網董事長李殿召?以《互聯網+體檢O2O》為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各位朋友,下午好!我來自深圳天康達有限公司的李殿召。
最近幾年,互聯網醫療非常熱,很多人進入了這個行業。還有一些傳統醫療公司,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創新,開始進行業務的轉型升級。總之,互聯網醫療是個非常熱的行業。這可以從最近兩年,很多互聯網醫療創業公司拿到了大筆融資得以認證。也感謝投資界的朋友,對互聯網醫療的支持和發展。
但是,到目前為止,客觀的說,整個互聯網醫療還沒有找到一個成功的模式。這突出的表現在,互聯網醫療的很多公司,在不斷的轉換自己的商業模式。這種不斷轉換的本身,就說明當前的發展沒有那么順利。
另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互聯網醫療公司有巨大的現金收入,有利潤的就更少。或者說,有些雖然有利潤,但并不是迅速可以放大,可以爆發式發展的模式。
為什么互聯網醫療會遇到這種困境呢?我覺得,原因有很多,這個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互聯網醫療的創業公司,他們的核心優勢是什么。我們知道,醫療服務是要靠醫生、靠醫療機構來提供的,互聯網醫療的創業公司,他們的核心價值在哪呢?我認為,互聯網醫療這些公司的核心實際上是信息化服務。
在醫療方面的信息化服務,我認為有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的東西,就是電子健康檔案。當然,在整個互聯網醫療方面還有很多信息值得分享,但電子健康檔案是很有價值的大數據,也是對互聯網對醫療的主要貢獻。但恰恰在這個關鍵點上,目前還沒有取得質的突破。這里,我們可以從互聯網醫療公司,目前的幾個切入點分析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
到目前為止,下面簡單的列舉了一下互聯網公司的幾個切入點:診前咨詢、預約掛號、慢病健康管理、診后隨訪、商業健康險。
首先,從輕問診和預約掛號環節來看。當患者問醫生問題的時候,如果醫生點開這個人的健康電子檔案,那么這樣的提問效率一定會大大提升。自從烏鎮的互聯網醫院設立以后,專家們一致認為,現階段的技術支持下,遠程的醫療只符合復診,認為首診依靠遠程依靠還是不可靠的。為什么呢?醫生看過這個病人之后,兩三天后可以通過視頻跟病人溝通。 關于診后的隨訪更是如此,但目前很多隨訪院內和院外的系統是沒有打通的,這樣的隨訪有效性就有很大的問題。
再說說商業健康險,這是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寄予厚望的一個事情,因為到目前為止互聯網醫療的支付依然沒有解決,但商業健康險在支付這方面的核準是需要醫療機構開放電子健康檔案的,否則商業健康險是有巨大風險的。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整個電子健康檔案,在互聯網醫療中是一個基礎型非常重要的工程。這個基礎型重要工程是互聯網公司做出來的,造成這種現狀的客觀原因很多,比如以國營醫院為基礎的機構,不太愿意開放這部分數據。
我相信,中國在短時間之內是難以取得進展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作為互聯網醫療的創業者,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我覺得,怨天尤人是沒有意義的。正確的做法,就是立足于本公司的優勢,你認為你能夠在哪方面做哪些工作,現在可以扎扎實實的做。積淀資源,等著國家的改革到了一定程度,你能夠收集電子健康檔案的時候,你的技術就是你的。
基于此,我們從健康體檢和民營診所這兩個點切入。怎么切入呢?首先,我們涉足互聯網的體檢,叫康康體檢網。另外,我們盯著民營診所,為民營診所開發了一個基于SAAS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平臺,我們叫民康診所平臺。然后,通過這兩個業務向個人延伸,通過把體檢報告和電子健康檔案推到手機上,開發了一個康康在線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
我們公司是一個一直從事醫療信息化研發的公司,我們在這個行業也耕耘了很長時間,到現在為止我們擁有全套的醫療信息化技術。同時,我們在健康體檢和居民健康檔案方面,我們的產品在原來的業務中,在細分領域中是第一的。在全國有150個衛生局和2000個社區中心在用我們的平臺。所以,我們在健康體檢和診所居民健康檔案方面,有深厚的技術沉淀,沉淀了一批用戶。
另外,我們認為健康體檢和民營診所,都是非常有想象空間的醫療服務方向。這里我可以分享一組數據給大家,在2015年全中國的健康體檢市場規模950億。專家預測,2016年將會達到1200億。到2018年,會達到將近2000億的規模。由此可以看到,健康體檢的市場是多么大,最近幾年的符合增長率也有26%。可以說,健康體檢是健康人的一個最大流量入口。
分級診療目前的核心是醫聯體,國有的醫院再加上國有的社團中心。但我認為隨著分級診療的進一步深化,今后三級醫院要嚴格控制門診,而目前國營的基層醫療機構一共將近100萬家,這里國營的只有30%左右。在日本、臺灣、美國,基層的醫療機構,原則上來說,大部分的國家都是以民營的機構為主,政府購買基本服務。所以我們認為,今后民營診所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它將成為患者的最大入口。
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兩個,是因為這兩個很開放,體檢完提供給你的是什么呢?主要是一份體檢報告,這份體檢報告一定得給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提供一個互聯網的解決方案,讓這個報告更方便、更準確的發送到你的手機上,這種服務對體檢中心來說是愿意接受的,他愿意跟我們合作。正因為他們是開放的,我們才可能實現體檢報告的收集,才可能實現體檢機構以及體檢中心之間分享。民營診所為什么要開放?民營診所少則是夫妻店個人,多則五六個人,他們沒有能力建自己的互聯網平臺,而我們可以提供SAAS檔案平臺給他們應用。這就是我們公司從體檢業務和診所業務切入的原因。
下面,給大家介紹我們在這兩個方向上具體的進展情況。到目前為止,民康診所平臺,合作的民營診所總共有25000家用戶,深度的重度用戶有7000多家,每天平臺上的患者有3萬人。
下面,再說說康康在線。康康在線本身就是體檢平臺和民營診所平臺的一部分,我們通過在檢后的健康管理及診后的隨訪環節,把康康在線打造成一個面向個人的電子健康檔案平臺。?隨后,我們基于這個電子健康檔案的收集和分享,在不違背體檢中心和民營診所利益的前提下,整合第三方服務來到這個平臺,共同為患者提供增值服務,同時也提升體檢中心和民營診所的競爭力。
最后,說一下我們參加這個會議的兩個目標:
1、融資,去年10月份我們拿到了經緯領投的A輪,現在開啟B輪,希望在6月份左右完成。
2、我們是開放的,希望能夠同整個大健康產業鏈中的企業進行廣泛的合作。比如說商業健康險公司,健康管理公司,還有醫療保健類的第三方線上平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合作伙伴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這個事業的發展。
我的分享就到這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