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2016第六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直播 > 衛寧健康孫嘉明:技術驅動醫療連接生態的變革

    衛寧健康孫嘉明:技術驅動醫療連接生態的變革

    為了推動智慧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健康中國計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16年4月13日—14日,由健康報社、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智醫療聯合主辦的“第六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暨第四屆智慧醫療健康峰會”,在北京正式召開。會議以“智慧醫療的進化與蝶變”為主題,與會專家針對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等議題展開精彩演講和討論。1000余位醫院、企業、科研機構、投融資行業精英參加了會議。

    衛寧健康孫嘉明:技術驅動醫療連接生態的變革-智醫療網

    13日上午,會議主題報告中,衛寧健康科技集團副總裁孫嘉明以《技術驅動醫療連接生態的變革》為主題,做了深入的報告。以下是報告文字實錄:

    各位同道上午好!非常榮幸有這樣的機會和各位分享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觀點。本次會議的主題叫做“智慧醫療的進化與蝶變”,我覺得起的非常好,也非常的文藝。但我今天主要聚焦技術,技術對我們這個行業和醫療生態所產生的影響與變革。

    我們往往在講到醫療生態的時候,我們也在考慮其中的各個單元在發生著發酵和變化。我個人的觀點,當然,每個醫療生態當中的單元都在變化。但它的變化,其實不是那么根本性的。最簡單的,我們在想,醫療生態當中的變革,更多的是說醫療生態當中,單元與單元之間,他們的關系在發生著變革。也就是我今天的主題,技術是如何驅動醫療生態當中各個單元的關系,也就是所謂連接的變革。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連接”。過去的連接,幾十年前,醫療生態當中最主要的兩個角色:患者和醫生之間,他們從時間角度來說,無論是由于患者個人健康意識還尚未建立,包括從患者角度來說他只有到生病的時候,生一些疑難雜癥的時候,才有可能和醫生發生交互。所以,從交互角度來說,他們的交互是碎片化的。從地域角度也是這樣的,過去我們沒有辦法支撐患者能夠跟遠方的醫生有交流和看病的機會。所以說,鄉村的患者,他根本沒辦法享受到大城市的醫療資源。所以,時間和空間兩方面來看,患者和醫生之間,作為醫療生態當中最最關鍵的兩個主角,他們之間并沒有連續的連接。

    我想,管理也是這樣,中間已經畫出來了。我們的管理方,也沒有辦法跟醫生之間、患者之間,建立持續的連接。因此,這個監管一定是粗放的。

    我們再來看看當前的連接。從技術角度來看,我覺得當下的連接已經可以做到很多。包括從人和人之間,我們可以看到醫生和患者,已經可以有個非常有效的聯動,地域和時間上都已經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我舉個例子,很多地方都已經建立了區域平臺。通過平臺的建設,醫生已經可以調閱到這個患者歷史的診療記錄、健康檔案。所以,他們之間的連接豐富了,隨著患者個人健康意識的加強,所以他并不僅僅是看病的需求,而且他會考慮到對看病的認知,對情感方面的需求。

    我記得,美國有位著名的醫生,他也出了好幾本書,叫做阿圖格蘭格醫生,他把此稱之為不完美的科學。那么,醫生怎么能做到完美?一方面是他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他對患者的關心和情感訴求回饋,這也是非常關鍵的。當然,這可能不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同樣我們發現,現在連接的醫生和醫生之間、患者和患者之間,包括管理者和醫患之間,這樣的連接我們已經可以做到,實現醫療生態當中人與人之間相對高效、有序的連接生態。

    我們再來從行業角度看一看,跟醫療改革所相關的,我們一直在講“三醫聯動”,因為醫改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我們看一看政府和市場,“十三五”非常鼓勵市場和資本辦醫。政府層面有46312自頂向下的整體規劃,但從市場角度來說,不管是辦醫的本身還是信息化角度,更多的是自己向上伸展。這兩者,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運動規律是完全相反的,他們雙方之間能不能建立更有效的連接?我覺得,基本上也不成為問題。在當下,其實已經做到,包括在于市場上也已經發現越來越多的需求。很多民生醫療機構,都在做集團化的醫療集團、門診部、醫療中心,所以這也是我們在當下技術方面可以做到的。

    我們再回到當下的時空,現在我們的連接其實已經可以跨出國界。我相信,很多跟我們同類的公司,都在做這方面的試點。我們可以跟中日友好醫院,跟格魯吉亞這些地域連接。時間也是這樣,我們可以按照不同的主線,把所有信息按照時間的長軸串聯在一起。剛才前面幾位專家都講到了大數據,可能后面我也會簡單提到。可能不需要大數據的技術,這個時間軸交叉已經成為現實。現在在區域系統上建立一個健康檔案,實際本質就是圍繞患者,把他的信息按照時間軸串聯起來。所以我們簡單總結一下,當下的連接,從整個醫療生態當中,人與人之間,三醫之間,政府和市場之間,時空和地域之間,這方面的連接從技術角度來說,已經不成為問題。

    我們將來的連接,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呢?我個人認為,可能會有3個方向:1、連接更加的全面,不僅僅是按照我們的邏輯去設想的那些關聯,所謂行業之間的關聯,人與人之間的關聯,這個連接會更加的變化多端,更加全面。2、這個連接并不是預設的,我們現在講連接,更多的是從我們自己角度來說,我們認為我們非常了解這個行業,我們的政府主管部門在做醫改,也認為它可以把這個方向調整好。但是不是這樣子?將來可能這個流程優化不僅僅是人來設定的,我們可以有虛擬的,有人工智能,有知識的東西,他去分析這個流程該怎么走,這個連接該怎么做。3、跟我們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連接,這會將我們的醫療生態跟技術連接起來,跟我們的信息連接起來,這可能是我們將來大的連接生態。

    我們可以簡單來看一看,我套用了一下哲學上面的這樣三個問題,我覺得套用在生命科學上也是適用的: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是誰?很清晰,健康檔案這些信息就代表著我是怎樣的生命體。從哪里來?基因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基因測序也越來越成熟了,包括它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我覺得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馬上就能用到臨床上去。到哪里去?我們可以做很多健康方面的預測,根據這個預測和評估,就可以做針對型、預防型的動作。我相信,這方面已經有非常非常多的案例,時間原因我也不去逐步展開。

    跟這個相關的,涉及到前面幾位老師講到的精準醫療,涉及到人工智能,我發現這今天也是非常熱的一個點,多位老師都講到了阿爾法GO,講到了Google在里面扮演怎樣的角色。在很多年前我們讀書的時候,當時我們講的是IBM沃森戰勝了國際象棋手,而IBM現在已經把它應用到了臨床上面。而Google現在做了深度思考人工智能系統,它已經可以戰勝比國際象棋更復雜的圍棋選手。所以,當中有很多很多的想象空間,可能很多臨床手段都會發生改變和變革。

    前面我就簡單分析了一下我對于連接進化的看法,接下來我想講一下衛寧健康。衛寧健康在互聯網醫療方面,我們所主張的是4+1戰略。

    我們非常看重,在互聯網醫療當中4個方向:云醫、云藥、云險、云康。這個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云醫:聚焦就診環節,當然這不是單個的醫療機構,我們也會關注到互聯網怎么能幫助到分級診療。云康:更多關注慢性病患者,以及孕婦、老年人這樣一些特殊人群。云險和云藥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首先,我們非常看重這4個方向當中,應該可以誕生出非常有價值的互聯網醫療模式。但我們認為,包括這4個方向上我們已經有非常多的產品方面的投入、投資,我們也成立了非常多的合資公司、控股公司,在做這方面的運營工作。但對我們來說,我們更看重的是1:創新服務平臺。因為我們知道,每個方向當中所產生的模式,一定是離不開統一的方向,這個1可以做調配的功能。比如,云康會涉及到藥品的配送,它可以連接很多我們的資源和合作伙伴的資源。

    另外,創新服務平臺,也可以跟衛寧健康已經在承建的4000多家醫療機構對接起來。因為我們知道,所有的這些模式要落地的話,一定要跟醫院對接,只有跟醫院對接,他才真正的具備生命力。所以,我簡單的講一下,我對于衛寧健康對于互聯網醫療4+1的戰略。

    下面,我可能不想把我們的互聯網醫療當中的模式再分散講,因為互聯網醫療的模式當然很重要,但模式之所以具有那么強的生命力,如果模式是可以的話、OK的話,一定是可復制的。我相信,業內有這么多的資本比我們更雄厚的企業,我相信他們在速度方面、資金投入方面,都會比我們更加迅捷。所以,一家企業在互聯網醫療當中,我們希望扮演怎樣的角色和定位?我認為我們要思考。我自己的觀點,我們還是要專注于技術本身。我記得,前段時間有本書比較熱,關于Google是如何運營的一本書。其中講到很簡單,Google兩位創始人在創辦這家公司的時候,其實沒有想到這家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而是他們純粹想每個人都有用搜索獲取知識的需要。因為廣告需要精準,搜索精準了之后,廣告才能吸引到客戶。

    所以,我們也要專注云技術本身,我們在做很多嘗試,我們做了很多大數據方面的臨床應用,因為我們確實積累了非常多的醫院臨床信息,我們跟很多專科主任在一起溝通,在研究我們的信息化、大數據上的挖掘,怎么幫助到臨床。現在很多地方醫院都不再提供膠片服務了,包括醫保也不把膠片納入到醫保報銷范圍了。所以,我們已經提供了一種在線端的APP和微信的方式,可以讓患者拿到自己的膠片。而且,這個膠片是在線形式的,完全可以用于診療。

    我們今年的目標,要在全國推進100家醫院,我們希望也是一些中高端醫院,包括在醫保風控這塊,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國外不僅僅講醫保風控,他會講有一整套非常完整的體系,沒有有一家公司專門做PDN,他可以做成全球的500強企業之一的,只有我們幫助到他,我們這件事情才是成立的,才可能對于我們醫療的服務生態產生改變。

    我只是舉了一些例子,把衛寧健康我們的技術跟整個行業融合結合的工作,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最后也做個總結:我覺得將來在醫療生態當中,一定是全面連接的時代。我相信,技術也一定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美好。

    這就是我的發言,謝謝各位!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