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智慧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健康中國計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16年4月13日—14日,由健康報社、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智醫療聯合主辦的“第六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暨第四屆智慧醫療健康峰會”,在北京正式召開。會議以“智慧醫療的進化與蝶變”為主題,與會專家針對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等議題展開精彩演講和討論。1000余位醫院、企業、科研機構、投融資行業精英參加了會議。
13日上午,會議主題報告環節順利進行,主題報告由健康報社移動健康研究院秘書長羅剛主持,國家衛計委醫管中心高學成以《分級診療推進新醫改》為主題,做了深入的報告。以下是報告文字實錄:
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情況,醫改從2009年啟動到現在,醫改從中央國務院到個部門,到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
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標志改革的意見,若干年前已經進一步把這個深化,目標就是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制度對全球提供安全的效率,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醫改我們從2009年開始,經過這些年的醫改,中央的要求,咱們醫改辦對過去的醫療工作,進行了總結和梳理,去年正式印發了,關于分析指標的若干意見,這個分析指標的意見在前幾年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事情。
按照兩會上說的,分級診療是不是醫改的成功,這個分級診療在這個簡單的過程,一個就是基層首診斷,就是要建立幾個常見的多發病的患者,首先到基層的醫療會診,對于超出基層醫療服務中心的定位,和服務中心的體驗,由基層醫療中心給患者提供完整的回報,讓大家會覺得大醫院有看不完的病人,基層醫院有一些地方,為這種地方,重建新秩序希望我們堅持基層秩序。就是看病的時候,先到縣及縣以下,或者是社區,讓需要的到相應的專科醫院或者是三甲醫院。
第二個,就是雙向管理,科學就醫方便權重提高效益,完善雙項管理的程序,建立健全,完成承諾,重點就是慢性的體驗,患者向下轉移通道,這樣進一步的提高大醫療服務的效率。能夠給群眾很好的看病的需求。有些病需要在大醫院看,要一些是需要在大醫院極性治療,或者是康復性的,就轉到基層醫療機構。明確和落實各地各類醫療機構,其患病診治的服務功能,完善他的社交康復,長期為患者提供科學、適宜連續的診療服務。對于有一些特殊服務,讓他們到二級醫療醫院就診。
第三個,就是上下引導,引導不同的醫療機構建立目標明確,非公企業的機制,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重點,推動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縱向移動,這個主要講的就是補充的醫療機構之間,應該建設有機的聯系,開展分工、協作,大醫院或者是三甲醫院,他的優質的醫療資源能夠到基層醫療機構為群眾就近提供醫療服務。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縱向挪動,這樣的話,我們大醫院的醫生就能夠很好的治療。
分級診療分為兩個任務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到2017年分診診療的政策體系要逐完善,優質醫療資源,能夠有序下載。以前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隊伍建設的得到了加強,效率進一步提高了。他的表現就是說基層醫療服務機構,診療站從診療院的比例應該有明顯的提高,就義的秩序更加的合理規范,每年都有統計報告,從這可以分析,是不是診療變化,基層提高比較多,或者是占比比較大,這是到2017年的目標。
到了2020年,應該說這個目標有多少,分診診療的服務的能力全面提高,保障逐漸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實施地明晰,功能的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恤,基本組建。基層首診雙向的完成,上下的分診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上建立了分體診療診療制度,所以這10個字,實際上就是咱們要建設分診診療的模式,他這個建成以后,是什么樣,就用這10個次來概括。基層首診斷,雙向反診,急脈分治。
或者說推動診療制度建設,也進入了7個階段,從下發到實際化醫改,應該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分診診療實施,他是很重要的。大家對于分診診療,為什么要開展分診診療、分診診療達到了什么樣的目標,應該也比較清楚。因為我們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說,國家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的醫療資源又嚴重不足,造成了目前機構開了智慧醫療的情況,長期來看,我們需要通過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能量。
這是我們兩種模式的做法,一個就是優質醫療資源,要通過內部資源,通過建立聯系,也包括我們遠程醫療的方式。
還有一個就是要讓他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造血能力,自身的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素質,服務能力。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做法,就是全科醫學制度的推進和實施。
下一步,要加快推進分診診療建設,這幾個方面的工作,一個就是加快開展分診診療工作的試點,按照咱們深層次的要求,以綜合醫改試點審核將近4個。供應鏈改革,試點城市為重點,尤其是改革,現在進一步的增加,加快社區診療,在70%的地市,今年開展治理,試點地區對于重點規范化的診療的管理隊伍有30%以上。
第二點,就是要擴大全地市的簽約服務,要推廣。那么,我想我們前寫年做的工作也為現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現在的分析診療有困難,但是只要照著文件里的知識,這件工作還是能取得預先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