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并多次提及要利用“互聯網+”力量來進一步深化改革。可見,互聯網與醫療的結合成為兩會的熱議領域,不少代表、委員都就此提出了建言,今年或將成為行業的發展良機。
推進分級診療,增加互聯網售藥的監管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建議,對所有非營利性二級醫院和所有非營利性三級醫院,一律不允許設立普通門診,二級醫院只設專家門診和急診門診;三級醫院只設立疑難雜癥門診和急危重癥門診,并建議政府加大力度精簡整合公立二級和公立三級醫院。醫保機構對能夠自覺地按照分級診療的總體要求分級診療者,給予適當提高醫保報銷比例的優惠政策。
此外,謝子龍還建議,加快修訂《藥品管理法》,增加互聯網售藥的監管要求,制定網上售藥規范。謝子龍認為,應制訂《互聯網食品藥品交易法》,交易平臺經營者,要對入駐商戶及產品把關,對假冒偽劣商品問題應負連帶責任。他表示,現行的《藥品管理法》對規范第三方物流、互聯網藥品銷售等缺乏法律依據,存在監管空白,應加快推進修訂。對于網絡銷售假冒偽劣藥品的企業和個人,應建立“黑名單”。
而老百姓大藥房也在互聯網浪潮中積極前行,早在2014年9月,老百姓就與春雨醫生合作開展“遠程問診+移動購藥”服務,去年,又與多家第三方平臺簽訂了合作協議。據透露,未來老百姓推出的醫藥O2O服務未來將以近千家門店為基礎,在全國15省市實現緊急用藥1小時送達。長沙已啟動這一服務。
加速推進“醫藥互聯網+” 助力供給側改革
“百姓用藥其實品類并不多,有很多重復性生產,有兩千到三千個品種就能適應百姓的使用,現在業內品牌多、產品多,導致產能過剩。”在談到醫藥行業的產能過剩時,全國政協委員、仁和集團董事長楊文龍并不否認。
楊文龍認為,加速推進“醫藥互聯網+”,將有利于推進醫藥產業轉型升級,有效解決醫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他建議,國家應抓緊研究制定醫藥產業戰略發展規劃,加速“醫藥互聯網+”轉型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去年發展情況來看,互聯網醫藥行業的崛起讓人們看到了醫療領域的“藥”問題,能夠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推動改革。不少送藥APP提出了1小時送藥上門的口號,這其中又以首倡核心區域“28分鐘免費送到家”的叮當快藥最為引人矚目,經過一年的發展,用戶數量突破500萬,成為先行者。
用戶只需用手機下載叮當快藥APP,完成手機驗證碼注冊后,就可以看到首頁有癥狀自診、藥師服務以及感冒用藥、皮膚用藥、兒童用藥、腸胃用藥等各藥品的詳細分類。如果無法確定選購何種藥品,可進入 “藥師服務”,通過咨詢24小時在線的專業藥師,獲取用藥指導服務。選取了合適的藥品并自助下單后,就可以在家坐等藥品配送上門。
更為重要的是,用藥百姓對藥品安全本身會更為關心。因此,在互聯網大舉進軍各行業的同時,也應明確行業壁壘,確立行業規范性。據悉,2015年,仁和集團全面進軍“互聯網+”,開啟大健康產業鏈新格局,并完整構建了M2F+B2B+ O2O叮當大健康生態圈。
叮當快藥這樣擁有傳統藥企資源支持的背景,無疑對其專業服務帶來的幫助。在其成立之初,并于260家藥企建立“FSC藥企聯盟健康服務工程”,確保藥品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其發展模式是與線下實體藥店進行合作,由藥店進行藥品銷售及配送,叮當快藥則提供規范化的流程培訓,這同樣確保了配送藥品的安全性。
促進在線醫保、醫藥服務、醫保藥品在線報銷等方面開拓性嘗試
今年兩會上,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委員也就互聯網醫療熱點提出了建議,他表示,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互聯網醫院”模式的調研、支持和推廣。目前國內已有不少互聯網+醫療的創新舉措,比如“烏鎮互聯網醫院”模式。經過調研,烏鎮互聯網醫院模式相當于在空中架起一張網,與現有的醫療、醫藥、檢查等資源對接,形成線上協作與線下工作密切結合的模式。
另一個受到關注的熱點是在線醫保的開放問題。郭廣昌委員表示,目前很多老百姓對使用互聯網醫療的興致不高,一大原因在于醫保尚未對互聯網醫療服務進行覆蓋。他建議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在在線醫保、醫藥服務如醫保藥品在線報銷等方面進行開拓性嘗試。
目前來看,OTC多數為常見疾病藥品,消費者習慣的購買渠道仍在線下,客單價低,處方藥才是B2C實現盈利的主力。而處方藥網上銷售做大規模的另一個必備條件則是醫保必須能夠支持線上報銷。需要長期用藥的慢病患者尤其看中醫保報銷,而慢病用藥也是醫藥電商最具市場潛力的品類。若能完成這樣的突破,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試想,當用戶可以通過叮當快藥這類送藥APP享受專業藥師用藥咨詢服務,并能通過醫保消費,購買到適用自己病癥的處方藥,只需在家等待送藥上門即可,勢必大大節約醫療資源,為逐步實現大健康管理,促進國民健康升級。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