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人均期望壽命78.8歲,孕產婦死亡率0,嬰兒死亡率2.5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33‰,居民年住院率12.5%,慢性病患病率26.7%,醫藥費用下降15%以上……“十二五”期間,揚州衛生計生主要健康指標均好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前不久,省督查組對我市“十二五”衛生計生主要工作表示肯定。
據市衛計委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揚州多項醫療衛生工作位于全省前列:率先打造“15公里半徑醫療急救圈”,實現市、縣、鄉120急救系統三級聯網運行;率先啟動建設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著力解決農村居民看病就醫問題;建設以政府為主導的蘇北醫院醫聯體,探索分級診療新模式;創新構建“醫療衛生健康”六大體系,將醫療衛生和全民健身有機融合;率先啟動“五統一”農村居民大病保險,相關工作被國家衛計委推廣。
五年來,群眾得到的實惠前所未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揚州人均期望壽命由2010年的74.8歲上升為78.8歲,而同期,全國人均期望壽命為75歲,江蘇省為76.6歲。人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由2010年的20元增加到40元,免費實施12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百姓拉起防病網。全市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由2010年的150元提升至480元,參保率99.7%,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比75.84%,最高補償限額提高到18萬元,讓參合農民就醫有保障。家庭醫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團隊服務在全市推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急診占各級各類門急診比例達49.7%。全市所有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醫藥費用下降15%以上。去年,居民住院率為12.5%,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4.9%)。去年,我市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病人次均醫療費用139.9元,平均每個出院者住院費用8300.3元,均低于省平均水平。
“五年來,揚州人均期望壽命增加了4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市衛計委負責人表示,這不僅與市委、市政府把醫療衛生作為重要的民生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努力構建現代醫療衛生健康體系,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醫改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有關,而且與市委、市政府精心謀劃,科學布局,積極推動城鄉事業均衡發展,連續10多年以“1號文件”形式推動民生工程,讓揚州水更清、生態更美、出行更便捷等有關。在實現基本民生“兜底”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又提出要讓城市“文起來、動起來、樂起來”,讓百姓享有更優質的文化娛樂,擁有更強健的體魄,過上更有幸福感的生活,努力打造“健康中國”的揚州樣本。
人均期望壽命
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的年齡,反映了一定年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自然環境條件、醫療衛生水平、生活水平等狀況,是國際通用的評價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標。
健康是送給老百姓最大的民生福利。這組數據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連續推進“民生幸福工程”,讓百姓“喝上干凈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鮮空氣”的綜合體現。
(來源:揚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