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進數據整合和信息共享、發展以數據為基礎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11月28日至29日,“2015中國醫療健康大數據峰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圍繞“開放、變革、發展”的主題,邀請主管部門、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優秀企業、市場研究機構等領導與專家、高層及800余位行業精英參與,深入探討科學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應用和價值挖掘、推動醫療健康大數據依法有序開放、醫療健康大數據互聯互通、數據標準與安全等醫療健康大數據相關熱點議題,為我國醫療健康的數據的發展提供前瞻的思想與觀點,為研究制定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政策和戰略獻計獻策。
在29日上午舉辦的醫療健康大數據建設論壇上,仲陽軟件總經理高希余作了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仲陽軟件高希余,我們軟件公司和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承建的大數據平臺,今天陳院長有事情不能趕來,他特地讓我匯報我們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建設大數據平臺的情況。
我的題目是《大數據平臺助力醫院質量管理的提升》。
我匯報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醫院大數據平臺的建設的背景。第二,大數據平臺的基礎上,在醫院管理方面做的一些實際運用,這一部分是比較實的一些成果,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啟發。第三,總結。
第一,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是山東省直屬的很大醫院,在山東省像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這個規模的話,大概有五六家左右,整個醫院的門診人次2014年在200多萬,出院病人是在13萬左右,一年整個的應收在20億左右。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信息化建設情況在山東省來說,比較有特點,也是比較早的。他們醫院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建設自己的His系統,當時在山東省魯西南地區,好多別的醫院就是用的他們醫院的His系統。他們醫院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和在全國的領先程度,確實是比較超前的。
整個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在信息化建設,到2013年左右已經形成了89個系統,四大領域,包括患者服務、電子病例、運營服務、信息管理。在全國比較領先的三甲醫院里,差不多都是這個規模。像北大人民醫院,還有別的大醫院,信息系統的規模都是在一百四五十個左右,我們也調查過。現在這些系統有這么多,所以才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另外,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山東省內部非常注重它的醫療質量的管理,2012年左右當時國家大的政策范圍是對醫院評審還沒有強調的時候。當時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和山東省的山大二院基本上是第一批獲三級甲等的醫院,今天是獲得最佳評審的。今年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通過整個評審,在山東省是首家。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利用,包括三甲評審、GCI(音)評審的時候,確實不是為了評審而評審的,確實是想通過這些評審提高自己醫院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在魯西南地區的服務是很有特色的一個醫院,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過去參觀一下。在地區,在別的醫院里,有很多的條件。但是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在魯西南主要是靠優質的服務,這是一點都不虛的。
醫院信息化建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總數據量到100個TB左右,醫院的系統有十幾家廠商進行建設。出現的問題,可能現在很多大信息化,超前的大醫院都已經出現了,就是醫院的數據不好利用,包括信息孤島問題,接口比較困難,還有歷史數據是殘碎的,很難利用。數據的安全監控存在隱患,數據提取困難,利用不充分。有時候領導要一個數據指標,可能要經過1-2周信息化開發,才能把指標提供出來,這個跟整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的水平是不大相符的。
所以說在這個大背景下,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從2014年開始,決心建數據中心,就是建設大數據平臺。現在是仲陽軟件,和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一起承建的大數據平臺。整個建設目標可以總結為,建設一個平臺,五大數據索引,三類數據應用門戶。主要目標,一是消除醫院的信息孤島,提升醫院整個數據共享水平。二是在質量管理和患者服務,能夠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三是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作為魯西南的醫聯體和區域醫療中心,會為以后的醫療體制打造提供很好的信息化基礎。四是支持科研。
到現在為止,目前整個數據是以10個TB引進大數據平臺,包括標準情況。大數據的數據集成有三個步驟,一是按照流程、時間和體系對數據進行集成。目前所有的數據一致性和標準化是很成問題的,就拿為患者服務的基本信息,在各個廠家,包括姓名、身分證號、電話號碼,這些最基本的信息都有可能在同一個醫院岔開。通過沒有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整合,你在后面進行數據管理應用的情況下都是很大的問題。在數據繼承完了以后重點建設五大索引,患者索引、員工索引、醫囑索引、科室索引、資源索引。大家在別的會上提得比較多,圍繞患者提得比較多,但是其他的索引也非常重要。科室和員工索引,這是醫院內部管理,做績效考核的很重要的一個數據基礎。如果你在做醫院數據考核的情況下,醫師的數據拿不到,那就是停留在紙面上,沒有好的支撐。醫囑索引是醫院的很多流程是圍繞著醫囑形成一個閉環,醫囑索引就是在做評審的時候,醫療過程閉環的很重要的數據基礎,所以這是醫囑索引的因素。資源索引,特別是大型設備的索引,高質設備、耗材的索引,就是醫療里發生一些風險,在做追溯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數據基礎。中間我們主要圍繞數據五大索引的建設。前臺是三個方向,一是臨床數據中心,二是圍繞著醫院整個的精細化管理,管理數據中心,三是圍繞醫院的發展方向,重視客戶服務這個方向。這是大數據平臺的基本架構和理念,這塊展開有很多內容要說,但不是匯報的重點。我匯報的重點是在大數據平臺上做的一個個見得到的應用。
整個質量管理的體系可以用三個要點概括,一是全面質量管理,二是以患者為中心,三是醫院的運營目標。醫院運營目標是整個醫院大的戰略方向和基礎,如果醫院沒有好的環境,沒有好的財務,你醫院發展是很成問題的。全國以后進行的三甲評審,三甲復審的工作中,三甲復審的核心是全面質量管理。GCI的醫院評審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所以說它的質量體系是是涵蓋三甲復審,三該GCI的評審,加上整個醫院的運營質量,是它核心管理的事情。進行這個體系建設的時候數據就變得非常重要。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大數據構建三級質量管理體系的時候,有三級,一是院級,二是職能部門級,三是科室主任級。院長這一級,院長辦公環境不是固定的,不像大夫似的,整天在醫生工作站上,或者說在病房里接觸到臺式電腦。院長這一層應用的時候基本上是移動設備。職能部門是建儀表盤的管理。在臨床科室主任是每一個主任這一級的數據分析和質量控制的監控,包括問題的反饋和處理。總重要的這一級是職能部門這一級,包括醫務處、護理部、運營處,這是構建質量管理體系的核心。
我們在構建大數據平臺的基礎上有一個小小的體會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平時說醫院數據利用的時候,有的時候即使這個數據我們用了,我們可能強調的是在臨床發生的一些數據,然后應用到管理上,這是沒有錯的。特別是大的醫院,這些醫務處、護理部、科研處本身就產生應用。如果僅僅考慮臨床應用管理,而不考慮產生的臨床數據應用于大數據管理,這是不夠的。對管理信息,職能部門產生的衍生數據,包括他去現場調研的數據,對管理都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在構建整個醫院體系管理平臺的時候,職能部門管理平臺這一級相互也要打通,這就是質量管理體系整個的架構。
下面是具體的管理應用,比如說院長管理平臺,通過院長管理平臺可以看得到實際醫院發生的情況,可以第二天的時候就反饋到院長手機上,可以看到長周期的變化,也可以看到住院量、手術量、科室哪些醫生做哪些事,只要院長看都可以看到具體的應用。
在職能部門管理這一級,主要是建一些實時監控的指標,能夠讓職能部門實際看得到各個系統里運行情況怎么樣,質量情況怎么樣,風險情況怎么樣。重點手術、麻醉分級,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以前是從病案、His等弄出來,現在直接就可以到醫務部門。
運營監控的基礎上,如果發現醫療質量問題,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或看到每個業務的實際細節,這都是大數據平臺的基本功。在醫院里,在質量感覺層面,包括死亡病例,一些手術,都是醫院管理的重點。這些內容如果沒有大數據的平臺情況下只能做事故分析,案例發生以后到月底的時候對每個案例進行分析。現在我們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做得到的實時的,只要是這個病人過來以后,我們根據大數據的規則判斷他,實時進行處理,管理的力度比以前好得多。
這是質量管理的另外一個應用,在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下,我們每個大醫院,醫務處和病案室,去查病例文書的質量。病例文書檢查的時候是很費時間,只能做到抽查,不能全部查。在人腦查病例的規則,是可以放到計算機里面去的。比如說病例文書拷貝的三個問題,一是時效性的問題,二是缺項的問題,三是病例拷貝的問題,這些問題計算機都能查。現在一般的電子病例系統只能解決一部分剛才我說的問題,實際上你要是在后排進行查,這些規則都可以放到計算機里去。
我們做了一個實際的實驗,有三萬多個手術,基本上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幾年就全部拿出來了,規則庫建設好了以后,十分鐘就可以把手術病例跑一遍,這里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暴露出來。這里暴露很多問題,都是醫療的地方。現在在大數據平臺里,有800多個質控點,事故的質控點放在里面。
病例拷貝問題,修改的醫生責任心稍微弱一點,就會以前某一個病例的內容拷貝到目前的案例里,這在醫療里是不允許的,但是以前是很難查的。有了大數據基礎以后,可以把海量的病例記錄、手術記錄和以前的進行比對,這樣就很容易查出來。
還有一個實際做的案例,深靜脈血栓的動態預警。每個醫院對深靜脈血栓比較重視,因為深靜脈血栓一旦發生以后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后果,甚至造成病人死亡,如果早預防就會避免。原來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用以前的形式進行病人深靜脈血栓的風險評估,大外科、每個科室都要查。原來查的時候是拿打分卡,然后進行評估,護理人員要不停地問病人,評估一次記下來,過程很繁瑣。現在我們做了一個事情,把發生深靜脈血栓的病人進行反向分析,抽出來我在數據庫提得到的特征定出一個模型,病人一旦進來以后,可以對醫院里所有病人的深靜脈血栓進行測算,這給醫院節約大量人力物力。我們做的結果,在大數據基礎上建模型比打分卡的模型記錄還要高,這是大數據很生動的一個實例。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把深靜脈血栓,就是80%人的發生人群集中在醫院,10%-15%的范圍內,這個精度就相當高了。
再一個是大數據在人員管理的應用,醫生處方權,手術的基本權利,我授權的時候,是不是只根據經驗和幾個人的評定就可以。實際上用大數據,用索引,可以把醫師幾年手術都可以調出來,他看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手術,他擔任手術什么角色,是主刀、一助,還是二助。你做某一個醫師的處方,或手術分權的時候,就可以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數據,判斷醫師能不能進行授權,這也是大數據很好的應用。
這個大數據的應用是在績效考核和成本核算,特別是成本核算會牽扯到很多成本的數據,成本數據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有140多萬信息化系統,成本數據,我收復的數據,百分之七八十都用在信息化里面。以前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還是怎么樣進行統計,大數據中心建完了以后,百分之七八十能夠從信息系統提出的指標就可以直接抽出來,大大縮短時間,這也是大數據平臺很好的應用。計算考核和成本核算應用面非常廣,剛才我講的深靜脈血栓它數據是相對固定的,但是頻率是很高,我們五分鐘、十分鐘就可以評一次,這些是我們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做的大數據方面的應用。
總的來說,現在醫院大數據平臺在醫院起的效果,一是起數據中心的作用,把以前全網狀的結構形成數據中心的結構,數據得到了大大提高。二是數據透明度大大增加,以前在管理上有層級,具體到某一個科室發生的事情,上報到科室主任,上報到職能部門,職能部門再上報到院長。一級級上報,信息會產生錯誤,也會產生人為數據的扭曲。你有了大數據中心,這些管理數據在數據庫里都已經算好、整合好了,這個數據是同時提供的,那么這個數據透明度就大大增加。特別是在座的領導有這個體會,透明度只要提高了,管理就會有一個很大的威懾力,對于醫院也同樣是一樣的。質量的數據、安全的數據,一旦直接到達職能部門和院長這一級,實際上管理效率會大大提高。這一部分是歷史數據的價值,原來歷史數據的應用只能是在一個單獨系統進行應用。His系統可以用His系統的歷史數據,如果His系統用電子病例系統的數據就很難。
大數據平臺建完以后,就是把所有的歷史數據進行整合,所以說歷史數據的科研和管理價值就會大大提高。三是促進了醫院全面質量管理。醫院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臨床管理方面,反而是管理和客服比較重要。各個系統的數據,包括設備、財務,各個管理系統的數據,以及客戶服務系統,包括用戶訪談這些數據,都需要大數據平臺。這些數據都拿到大數據平臺,醫院做全面質量管理的情況下,特別是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全面注重質量管理的情況下,這些數據就會給醫院提供更多的價值。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