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江蘇無錫一家針織品出口企業的老板陸勇成為新聞人物,這位46歲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故事被無數媒體述說,瑞士諾華公司名為“格列衛”(通用名“伊馬替尼”)的抗癌藥。
梗概如下:2002年,陸勇被檢患病,醫生推薦其服瑞士諾華公司名為“格列衛”(通用名“伊馬替尼”)的抗癌藥,該藥售價為23500元一盒,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每個月需要服用一盒。經濟壓力之下,2004年6月,陸勇開始服用藥效幾乎相同的印度仿制藥,該藥價格一盒僅售4000元,另外,他也開始幫病友代購,現在的團購價已經低至200元。
但印度仿制藥未在中國申請注冊,在法律意義上為“假藥”。所以,陸勇因為“銷售假藥罪”和其他罪名,在去年7月被提起公訴,期間在經歷了輿論關注、病友聯名寫信等事件后,2005年1月,陸勇被撤回起訴被釋放。
除了中、印差價為何如此之大,公眾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陸勇不求助于醫保報銷?而陸勇在記者采訪時也說,如果這個案件能夠讓醫保現狀改變一點的話,“我覺得這個才是有意義的。”
實際上,格列衛并非個例,治療腎細胞癌和肝癌的“多吉美”、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治療肺癌的“易瑞沙”,這些天價藥,也均未進入醫保,這些藥都是國內患者代購印度仿制藥比較多的品種。
前述藥物均為靶向抗癌藥,靶向藥多在腫瘤等治療領域,其可以瞄準腫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對高的濃度,延長藥物的時間,提高對腫瘤的殺傷力,而對正常組織細胞作用較小。而我們常聽說的化療藥物由于不能準確識別腫瘤細胞,因此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殃及正常細胞。
因為當初研發費用的高企,這些靶向藥物定價都很高,考慮到支付能力,國家醫保近期要實現將靶向藥物納入醫保,這顯然很難。根據是,國家醫保目錄已有5年沒有調整,僅有部分腫瘤化療藥物眼下被納入。
但在地方層面,已經有少數幾個省份有所突破,比如,陸勇所在的江蘇。2013年,江蘇將格列衛與另外兩種靶向藥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職工醫保報銷比例不低于75%,居民醫保不低于70%,而2015年開始,價格相對較低的國產仿制藥品種亦進入江蘇醫保。
所以記者對陸勇的采訪僅著眼于他沒有談過的醫保。
記者:現在國產仿制藥的價格在每盒4000元左右,通過報銷,患者每盒自付1000多一點,你是否考慮換國產藥,還是繼續買印度藥?
陸勇:我不會去換藥。重大疾病的人不會輕易換藥,會有一定的副作用,身體會產生反應,當初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才從格列衛換成印度藥。
而且,諾華曾對格列衛有過改良,藥效提高30%,而從印度買來的就是改良型的仿制藥。諾華的格列衛改良型的專利在中國要到2018年到期,國內藥企仿制的都是未改良過的格列衛。
不僅藥效好,而且印度的藥確實便宜,價格已經能夠壓倒200元以下。(編注:患者近期去買未在國內注冊的藥已經不算違法行為。根據2014年12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銷售少量根據民間傳統配方私自加工的藥品,或者銷售少量未經批準進口的國外、境外藥品,沒有造成他人傷害后果或者延誤診治,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記者:在你接觸的病友中,按照這種報銷比列,患者的支付是否還存在問題?
陸勇:報銷后,使用國產藥的話,這個價格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于已經買了印度藥的意義不大。
但是對于新發現患者的意義比較大,因為在醫院診治時,醫生給用藥建議時,會有完成注冊的國產仿制藥選擇,患者會比較聽從。
另外,如果購買格列衛,報銷到每盒7000左右,而對于經濟情況較差的患者,中國慈善總會有一定救助,如買3盒送9盒,這樣總體壓力也比以前小。
如果當年國內有這樣的報銷情況,我可能也不會去吃印度藥,冒險去買印度藥是實在沒有辦法的。
記者:在你的病友圈子中,有沒有病友去積極呼吁醫保的事情?
陸勇:吉林、湖南、四川等地的病友之前幾年在去當地的醫保部門進行請愿、溝通,在一些地方已經有了效果,比如四川已經將格列衛納入醫保了,這也是病友爭取的結果。
據我所知,江蘇將格列衛納入醫保,病友請愿的因素較小,可能是生產企業在爭取的結果。
記者:你如何看待各地政策的改善?現在越來越多關于高價靶向藥進醫保的呼吁。
陸勇:國家應該有一些動作,不要逼我們去國外賣藥,冒風險求生存。而在醫保方面卻是有一些問題,如果這個案件能夠將醫保現狀改變一點的話,我覺得這個才是有意義的。
【延伸閱讀】各地關于高價靶向藥政策
2012年7月,青島率先在全國試水城鎮大病醫療救助制度,2014年從9種醫保范圍外用藥、耗材擴展至26種,其中不乏腫瘤靶向藥品,格列衛等藥物被增補進入。
2014年12月,浙江省公告,決定將31個藥品納入全省大病保險特殊用藥談判范圍,邀請生產廠家參加談判,格列衛、赫賽汀、易瑞沙、多吉美均在列。
2015年1月,四川省發布通知,規定從2015年3月1日起,慢粒白血病正式納入醫保,因治療而產生格列衛的藥費納入各統籌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報銷比例為75%。
【延伸閱讀】“第三世界藥房”印度的藥價為什么這么低?
要理解印度的藥價問題,可以先從美國吉利德(Gilead)公司在印度的商業策略講起。
吉利德在2014年8月、9月連續宣布兩個事情:
一是在印度以1%的價格,來銷售丙肝明星藥物索菲布韋片(Sovaldi),即每片的價格約為10美元;
二是已與印度7家仿制藥商達成合作協議,這些仿制藥企業通過向吉利德支付基于銷售額的特許權使用費,獲得生產索菲布韋片技術,并進行仿制藥的生產,印度企業生產的這些藥品銷往91個發展中國家。
索菲布韋片于2013年12月在美國上市,是當年最重磅的新藥,2014上半年的銷售額高達51億美元。該藥副作用少,且治愈率高達80%~90%;在美國,一片索菲布韋售價近1000美元,而一個療程需要8萬多美元。
從上市開始,索菲布韋片便飽受爭議,問題便源于高昂的價格,患者、機構甚至美國國會都曾呼吁降藥價,而吉利德卻堅持自己的價格體系。
但到了印度,又是降藥價,又是轉讓生產技術的,為何吉利德在印度難以強硬?這或許與印度國內關于藥品專利的法規有著不小的關系。
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主流做法不同,專利藥在印度的保護力度較低。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規定只對藥品的生產過程授予專利,而不對藥品本身授予專利。
首先,如果申請專利的藥品是已有藥品的改進版本,要享受專利保護就要滿足很高的條件。最主要的是,改進后的藥品必須能證明功效有所提高。更要跨國藥企命的是,印度認為,在無法獲得、支付不起或不能適當提供的情況下,本地企業可以向印度知識產權局申請強制許可,生產和銷售仿制藥品。
申請專利失敗的最知名的案例,就是瑞士諾華公司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藥物“格列衛”。也就是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所涉及藥品。
格列衛不僅在印度申請專利藥時遭遇挫敗,而且已有印度藥企強行仿制該藥物,仿制藥價格比諾華公司產品低90%以上。
近幾年,包括羅氏、葛蘭素史克以及拜耳等跨國藥企在內的專利藥在印度被取消專利藥身份,或者干脆就不申請專利。相關的知名藥物有:治療乳腺癌的藥品赫賽汀(Herceptin)、抗癌藥多吉美(Nexavar)等。當專利藥得不到保護,印度的藥品市場就是一些強行仿制藥的天下了。
有了前車之鑒,吉利德的做法無疑是規避了這樣的風險:不降價的話,可能就會被印度國內企業強行仿制。藥品本身的價格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研發費用,制造成本并不高,低價售藥仍可以獲取一部分利潤,技術轉讓亦可以收取相關費用,用這種方式處理,總比竹籃打水一場空好吧?
得益于政策,印度的仿制藥產業處于較高的水平。有數字統計,目前全球有20%的仿制藥產自印度,而印度產的仿制藥又有大約一半出口到其他國家,這令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藥品供應國,被譽為“第三世界藥房”。
由于印度藥品低廉,中國國內代購亦興起。但印度仿制藥在中國如果沒有被審批,就會被認定為“假藥”,所以,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歷次公布的假藥信息中,相當一部分是印度仿制藥代購網站。
(責任編輯:龍寳玉 轉載: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