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個慢性鼻竇炎全量化診斷平臺、全球首個“眼部影像篩診肝膽疾病”系統、全國首家“基于5G云邊協同的多院協同智慧醫院云平臺”……
啟動儀式
7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下稱“中山三院”)舉行人工智能科研成果發布會,展示多項人工智能科研成果,涵蓋醫、教、研多方面內容。
中山三院院長戎利民
與聯通共建全國首家“5G智慧醫院云平臺”
“通過建設‘醫療中心云’,能夠滿足院前急救、數字化病房、影像超聲等不同醫療場景中的時效性、安全性需求。”中國聯通醫療基地首席技術官邱述洪介紹,中山三院建成全國首家“基于5G云邊協同的多院協同智慧醫院云平臺”。
在5G院前急救場景中,利用5G網絡實時傳輸車內的超高清音視頻實況、車輛行駛信息、患者生命體征監護數據(包括CT影像信息、心電監護,除顫,心電圖機等),使急救中心和醫院能夠提前快速準確獲取病情、制定急救方案、及時指導在途救治、部署急救資源,提高急救治療效果,為急救病人打開綠色生命通道,實現“上車即入院”的救援理念。
通過5G醫療專網實現超聲圖像和數據無壓縮的傳輸,解決超聲檢測過程中對影像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實時性高要求的問題。“以服務粵東西北地區為例,我院富有經驗的超聲科醫生可以用5G遠程會診的形式,引領一批基層醫生,服務覆蓋一大批患者。”中山三院副院長任杰說。
中山三院副院長任杰
5G云邊協同利用5G MEC(邊緣云),可滿足低時延和業務的就近響應和快速處理,將其與醫院所在的醫療云進行融合,構建移動邊緣云+醫院行業云混合架構,打造“云邊協同”的智慧醫療新平臺。
全球第一個慢性鼻竇炎全量化診斷平臺
中山三院副院長楊欽泰介紹了耳鼻喉科與清華珠三角研究院聯合研發的“鼻息肉病理分析云平臺”。這是全球第一個慢性鼻竇炎全量化診斷平臺(AICEP)。
中山三院副院長楊欽泰
楊欽泰介紹,該平臺具有速度快、準確率高等特點,解決了鼻息肉精準分型個體化藥物診療難題。“從全片掃描到定位黏膜固有層,再進行人工智能分析、病理分型,以往醫生要花兩個小時看的片子,AI用兩三分鐘就能完成,分析效率提高27倍。同時,經過大量訓練,AI的準確率高達96%,能為醫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掃描后的片子,一張就有七八個G大,用4G上傳要兩三個小時。改用5G后,只需要20秒就能完成。
楊欽泰表示,多中心臨床試驗已明確該AI病理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并建立基于該AI分析模型的疾病病理自動分型和治療結局預測系統,為該AI平臺的臨床推廣應用提供高級別的循證依據。
全球首個“眼部影像篩診肝膽疾病”系統
中山三院肝膽外科教授鐘躍思介紹了其與中山大學中山眼科醫院副主任林浩添共同研發的全球首個通過眼部影像篩診肝膽疾病的技術及評估系統。
“高血壓、糖尿病、重癥肌無力等疾病,都能在眼部影像中窺見端倪。”鐘躍思介紹,該系統旨在以眼睛為窗口創新疾病管理模式,全球首創通過眼部影像篩診肝膽疾病的技術,在診斷肝癌、肝硬化等常見肝膽疾病時取得良好效果。
相關研究已于1月26日在線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柳葉刀-數字醫療》(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此項跨學科的智能技術的成功研發,開啟了智慧醫療和健康管理的新時代。
同時,中山三院“云上三院”推出兩款全新的小程序,分別服務過敏患者和需要甲狀腺穿刺的患者,在線上搭建了醫生與患者溝通的平臺,拉近了醫患距離,簡化就診程序,提升患者就診的獲得感。
中山三院院長戎利民表示,人工智能科研成果發布會的成功舉辦,展現了中山三院人工智能研究的先進水平,促進了各單位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推動人工智能相關研究更加多樣化地發展。
來源: 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