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

    2021-07-28 資訊 Eli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已關閉評論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智醫療網

    7月13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快速擴大,達到1961億元,同比增長47%。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為2.15億,占網民數量(9.89億)的21.7%。報告預測,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2021年將達到2831億元,同比增長45%,大健康產業整體營收規模達到7.4萬億元,同比增長7.2%。同時,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突破650億元,同比增長18.6%。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智醫療網

    報告指出,“互聯網+醫療健康”1.0時代,主要是醫療機構通過自己的網絡服務平臺為患者提供預約掛號、疾病咨詢、風險評估、提出診斷建議、院外候診等醫療服務;2.0時代出現了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通過網絡平臺開展互聯網診療,醫生可以線上開具處方。

    互聯網醫療加速發展

    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解決線上醫療服務支付報銷難題。2019年8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符合一定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可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智醫療網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我國互聯網醫療正處于加速發展的階段

    政策方面來看,新政頻發驅動行業加速發展醫院信息系統建設規范、電子病歷規范、新電子病歷評級等針對醫療IT的政策越來越細化和可操作性。互聯網醫療政策已由大政方針演變成《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將有更清晰的路徑。醫保局將推出更多政策和新型管控方式,配套的信息系統也面臨升級換代和新建。同時,“十四五”規劃下互聯網醫療也將得到更快發展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智醫療網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今,共有100多家互聯網醫院獲批或建成上線。與此同時,醫保支付也快速到位。

    多地醫保部門、醫療機構火速改造信息系統實現在線結算。公開資料顯示,近期已有數十家互聯網醫院接通醫保,還有部分醫院正在進行對接。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智醫療網

    圖:已接入醫保支付的部分醫療機構

    也就是說,互聯網醫療服務廣度、服務深度均在疫情推動下取得重要進展,一方面是越來越多實體醫院更重視線上服務,另一方面是醫保接入,使在線就診閉環更加完整。

    患者的使用數據在近期也有較大突破。據國家衛健委介紹,截至3月20日,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一些第三方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診療咨詢量同比增長20多倍,處方量增長近10倍。

    互聯網醫療

    “新冠疫情”成為刺激的一支強心劑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在線醫療優勢凸顯,行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報告顯示,通過大數據篩查精準確定患者和密接人員、智能醫學影像加快新冠肺炎診斷效率、“互聯網+醫保”保障疫情期間醫療費用無接觸支付等服務,互聯網醫療為疫情防控帶來多項助力。

    在疫情中,國家及各地也都紛紛出政策,對醫保覆蓋互聯網診療進行進一步明確。3月2日,國家醫保局、 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智醫療網

    疫情期間,多個平臺都推出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問診專區,收獲了用戶量和問診量的大幅提升。比如微信“支付”頁,從1月26日開設“新冠肺炎疫情專區”起,截至2月6日,短短10天內,日服務超過千萬用戶,核心服務日接口調用次數超過十億。

    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2月,疫情期間,全國超過10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欄,200多家公立醫院開展新冠肺炎免費互聯網診療或線上咨詢。阿里健康在線義診平臺上線4天內,訪問量達到160萬人次;截至2月11日,平安好醫生平臺訪問量,達11.1億人次,App新注冊用戶增長10倍,新增用戶的日均問診量增長9倍;截至2月10日下午15點,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免費義診專區訪問量超過9702萬,集結2.6萬名醫生在線接診,累計提供醫療咨詢服務116萬人次。

    除了互聯網醫療平臺,醫療機構也紛紛推出疫情期間的專科在線咨詢平臺,以緩解門診壓力。比如,北京協和醫院的線上專科咨詢服務甫一推出就備受熱捧。

    最新報告:2021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達2831億元!-智醫療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互聯網作為賦能工具,在保障疫情信息的公開透明、傳遞防疫抗疫醫療知識與疫情輿論導向、保障民生、協調與配置醫療資源等四方面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14億人共同“宅家抗疫”的時期,互聯網診療平臺以“無接觸”的方式,滿足了醫療需求互聯網科普平臺,以有理有據、生動明了的方式傳遞了醫學信息;互聯網購藥平臺,讓宅在家里的人們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必須的藥物;互聯網會診平臺,在醫療機構之間開啟了遠程病例討論的通道。說互聯網醫療是抗擊疫情的“第二戰場”,實不為過。

    對這個第二戰場,政府也在第一時間給予了政策支持。2月18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文,制定公布互聯網復診項目價格及醫保支付政策。2月23日,上海市醫保局表示,上海將具備互聯網診療服務方式的定點醫療機構,為常見病和慢性病參保患者復診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試行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3.0時代,“三醫”聯動

    現在即將進入3.0時代,該階段的主要特征是通過互聯網實現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醫療健康大數據、智能化輔助診斷系統廣泛應用,同時形成線上與線下醫療雙軌并行的服務體系。

    目前,互聯網醫療行業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

    就像互聯網興起之初,都認為網絡是虛擬世界、一切都是不可信的;電商興起之初,都認為網購商品是貨不對板的。但是在企業不斷創新的同時,監管政策、監管方法也不斷完善和演進,行業日漸規范并蓬勃發展,甚至成為了社會基礎設施,電商也已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互聯網醫療或許也是如此。

    來源:醫信邦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