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互聯網醫療發展所遇到8大問題

    互聯網醫療發展所遇到8大問題

    2021-07-27 觀點 Eli
    互聯網醫療發展所遇到8大問題已關閉評論

    互聯網醫療發展所遇到8大問題-智醫療網

    如今互聯網遍布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互聯網逐漸成為患者獲取醫療信息、進行并且溝通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就醫模式,逐步形成了網絡醫療模式。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出臺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等制度,大力推廣和持續優化網絡醫療模式,解決我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問題。

    目前互聯網醫療可以做到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超聲、遠程心電、遠程病理、遠程查房、遠程監護、遠程培訓、遠程健康監測等。我國互聯網醫療共經歷了4個階段:探索期、發展期、遇冷期、規范期。政策探索期(1999-2013年):國家開始關注遠程醫療,但僅限于衛生信息咨詢等服務,作為互聯網醫療的前生,遠程醫療的發展為互聯網醫療奠定了基礎。政策發展期(2014-2015年):隨著醫療需求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開始重視互聊網技術在醫療體制改革中的應用,鼓勵建立醫療網絡信息平臺,對醫療數據進行信息化管理,積極推進醫療關聯性服務和“互聯網+”的結合,力求打造線上線下醫療健康閉環。政策遇冷期(2016-2017年):囿于行業同質化嚴重,在線咨詢業務缺乏創新突破,產業模式與用戶需求不能實現對接,難以釋放市場潛力,資本的投資趨于理性,國家政策支持力度較低,由此這一時期的互聯網醫療發展遭遇瓶頸,整體進程較緩慢。政策規范期(2018至今):互聯網醫療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從頂層設計到具體細則和實施意見,確立了互聯網醫療的行業地位,特別是新冠疫情的爆發,使費接觸醫療服務模式走進大眾視野,互聯網醫療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并迅速蔓延,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衛生行業沖上了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為了防止病情傳播,各級政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聯合多部門加大對民眾自我防范的宣傳力度,各省均啟動了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要求民眾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盡量減少出行、不聚會、不聚餐、不到人群密集處,但時值冬季,除了新冠肺炎外,還有許多慢性病、常見病、季節性多發病等,這部分患者的醫療需求可能因為患者害怕去醫院交叉感染以及出行限制等因素得不到及時滿足,或者無法獲取維持性藥物。同時受疫情影響為了避免發生醫院感染,醫院部分科室停診。此外隨著疫情蔓延,各地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隔離病房超負荷運營。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醫療再次得到重視。

    目前我國互聯網醫療面臨的問題:

    1、由于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國家規劃不完善等阻力,互聯網醫療在農村地區的影響力較小,城鄉二元化阻礙了互聯網醫療的整體發展進程,基層醫療機構對互聯網醫療的參與度不高,由于上下級醫療資源銜接不力,互聯網與分級診療融合效果欠佳。

    2、互聯網醫療需國家多部門密切合作,但個職能部門分工交叉或斷層,積極性和動力不一,難以形成合力。

    3、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信息共享和挖掘未有效推進,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條件之一是醫療健康大數據的快速流動、匯聚、共享和挖掘,而目前大數據平臺與醫療信息系統未充分結合,難以實現對醫療服務全過程進行實時管理。

    4、行業人才資源匱乏且缺乏正向激勵,醫師多點執業尚未完全突破人事管理制度的約束,且同時兼具專業醫療技術和信息技術人才十分稀缺,醫療人才福利待遇較差,醫務人員參與互聯網醫療積極性不高。

    5、居民對互聯網醫療的知曉率及服務利用率不高。

    6、法律監管制度尚不完善。

    7、各地醫保尚未完全開通互聯網醫療網上報銷渠道,醫院、醫藥、醫保之間存在信息壁壘。

    8、互聯網醫療可能成為某些醫院、企業和個人傳播不當醫療信息的媒介,由于信息不匹配和甄別信息真假的能力有限,患者可能因錯誤信息對醫生的正當診療行為存疑,目前屏幕對屏幕的交流無法完全替代面對面溝通,互聯網醫生不能完成最基本的體格檢查(視觸叩聽),同樣的疾病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表現,醫生難以制定精準化的治療方案,醫療風險會顯著增加,影響醫療質量。

    參考文獻:互聯網醫療政策的執行問題和對策——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分析 華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鴿棚楠 趙雨 韓彩欣。

    來源:搜狐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