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紅杉、高瓴醫療行業搶賽道 “小而美”早期科技醫療公司受互聯網資本青睞

    紅杉、高瓴醫療行業搶賽道 “小而美”早期科技醫療公司受互聯網資本青睞

    2021-07-23 資訊 Eli
    紅杉、高瓴醫療行業搶賽道 “小而美”早期科技醫療公司受互聯網資本青睞已關閉評論

    紅杉、高瓴醫療行業搶賽道 “小而美”早期科技醫療公司受互聯網資本青睞-智醫療網

    來源:鑰城網

      醫療科技依然是當下最火的投資賽道。

      2021年剛剛過半,紅杉資本在醫療領域的IPO即將突破10個。專注于高性能微球材料的納微科技6月23日上市首日創出1273%漲幅,成為科創板最牛新股,主營產品是生物醫藥、分析檢測及體外診斷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材料,這也是紅杉今年在醫療領域的第8個IPO項目,一周后(6月30日),數字刷新到第9個。

      “今年A股科技股行情持續是因為市場結構真的不同了,因為藥明康德、納微科技、寧德時代、中芯國際這樣一批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公司來了。”一位二級市場分析師表示。

      在一級市場,醫療+科技概念更是這兩年的風口,生物制藥、AI醫療都是最熱門的細分賽道。

      紅杉、高瓴等大型投資機構緊盯醫療“獨角獸”們的同時,還有一類產業資本在漸漸發力,他們從自身業務需求出發,更關注科技基因鮮明的早期醫療創業公司。

      強者恒強,頭部機構繼續搶賽道

      緊隨納微科技,2021年6月30日,藥物研究的材料供應企業集萃藥康也在科創板披露了招股說明書。集萃藥康成立還不到4年,雖然只完成了兩次融資,但是卻吸引到了紅杉、高瓴、鼎暉等著名投資機構。

      同日,百洋醫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2015年紅杉即參與了百洋醫藥的A輪融資,是百洋醫藥最早以及最大的機構投資人。至此,紅杉中國2021年上半年收獲了9起醫療健康領域的IPO,為上半年完美收官,而其參與投資并成功IPO的醫療健康企業數量也刷新至38家。

      公開資料顯示,紅杉是國內最早布局醫療健康產業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紅杉中國16年來在醫療健康領域先后投資了超過200家企業,投資范圍覆蓋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精準醫療、數字醫療等多個細分領域。

      高瓴對醫療領域的投資雖起步晚于紅杉,但成績單并不遜色。

      2012年高瓴進入中國市場不久就開始布局醫療相關投資,累計投了約160家各類型醫療企業,覆蓋醫療上中下游工業鏈,總出資額超越1200億,所持公司的總市值超越2萬億。醫療行業可謂是高瓴最重要的投資賽道。

      根據動脈網統計,高瓴在一級市場醫療投資中有兩大特點最為明顯,一是對生物醫藥這個賽道的青睞。目前高瓴的布局基本覆蓋了生物制藥的各個方面,既包括近年來新興的生物科技公司如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百濟神州、天境生物等,也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大藥廠,如三生制藥、翰森制藥,還包括創新藥上下游服務鏈上的一些企業,藥明康德、合全藥業以及凱萊英等。

      二是對細分領域覆蓋全,從醫療器械到零售藥店到民營醫院,很難找到一個高瓴未曾涉足過的領域;從輪次偏好來看,從天使輪到Pre-IPO,高瓴也都有覆蓋,他們還在二級市場投資了大量醫療上市公司。

      資本推動下,醫療科技類公司近兩年快速發展,國內市場更是誕生了藥明康德這樣有著“醫藥茅”之稱的大型企業。大量企業走上IPO也讓這些投資機構收益頗豐。

      2020年有超過70只醫療股IPO,以生物科技類和醫療器械類為主,分別有42個和20個。其中高瓴資本收獲11個IPO,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緊隨其后,收獲10個IPO。

      鼎暉也是醫療領域的主要投資人,投資了超過40家企業。2020年鼎暉資本投資的復旦張江、成都先導、南新制藥、天境生物、神州細胞等企業陸續上市,目前也有近20個項目順利完成IPO。

      醫療行業素有專業壁壘高、生命周期長、受政策高度影響等一系列特征,投資風險大,投資周期長,且往往需要在早期介入,持續投資,這些積累了投資經驗的頭部機構目前的優勢越發凸顯,強者恒強的意味突出。

    紅杉、高瓴醫療行業搶賽道 “小而美”早期科技醫療公司受互聯網資本青睞-智醫療網

    圖片來源-藥智網

      醫藥賽道的另類布局者

      在醫療領域投資中,除了紅杉、高瓴這樣的老牌PE機構,阿里、騰訊、小米等新興的互聯網產業逐漸成為一類特殊的投資人,并展現出獨特的投資風格和投資偏好。

      相比之下,從自身企業特色和戰略出發,發揮“互聯網+”優勢是這類互聯網產業資本進入醫療大健康領域早期的路徑。例如騰訊投資的微醫、丁香園等公司,都是互聯網+醫療的代表性企業;小米則先后投資了華米科技、九安醫療iHealth、秒秒測、貝醫生、茄子科技等智能醫療硬件企業。

      小米的投資中關注度較高的是其與九安醫療的合作,這也是小米投資的第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目前,雙方合作的消費級硬件產品有電子血壓計、醫用電子體溫計、智能血糖儀、霧化器、胎心儀等。

      隨著對醫療行業的逐漸深入,市場發現,騰訊的醫療投資也進入新階段——除了互聯網+醫療外,他們開始明顯偏好于有科技特色的創業公司,加速在AI+醫療、生物制藥等領域投資創新類公司。

      通過公開信息,僅今年6月份,騰訊就投資了多個醫療行業早期項目。

      其中,騰訊參與了基因科技與精準醫療服務商微遠醫療的戰略融資。據了解,微遠醫療專注于感染精準醫學行業領域,旗下擁有病原宏基因組學平臺IDseq和病原CRISPR快速診斷平臺ID-CRISPR。

      同時,騰訊還參與了英國著名手術機器人初創公司CMR Surgical的新一輪融資。CMR Surgical成立于2014年,總部位于英國劍橋,其產品Versius手術系統專門為微創手術設計。

      今年上半年,騰訊戰略投資了創辦僅兩年的高科技生物制藥企業華毅樂健,并領投了睿心智能醫療的B輪融資,還參與了眼科藥物研發制造商極目生物的B輪融資。

      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騰訊在醫療科技行業的投資明顯加速,他們投資了人工智能醫療公司體素科技VoxelCloud,腫瘤一站式管理公司量子健康,智能制藥企業晶泰科技,新一代血糖醫療機械商微泰醫療,醫療大數據企業思派網絡,醫療人工智能公司森億智能,生物基因藥企業和元生物,醫療云企業醫渡科技,醫藥行業SaaS服務提供商太美醫療等。

      這些項目中早期項目占了大多數,且科技特色鮮明。不同于傳統PE,這些互聯網公司自身發展戰略中,科技+醫療的產業布局也是重要方向。AI醫療一直都是騰訊自身對前沿科技布局的重要戰略方向,也因此在投資中,他們更易于理解前沿類科技的早期項目,偏好也更明顯。

      今年初,騰訊與醫療器械行業國內龍頭企業邁瑞醫療簽署AI合作框架協議,將利用騰訊AI Lab的人工智能技術及配套資源,結合邁瑞在玻片處理、成像系統、集成設計、臨床專家、海量數據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共同推進血細胞形態分析儀的細胞識別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騰訊覓影則是騰訊首款人工智能與醫學結合的AI醫學影像產品。馬化騰曾提出要讓AI“可知、可控、可用、可靠”。2017年騰訊覓影就從早期食管癌篩查起步,目前主攻肺部疾病、消化道腫瘤、宮頸癌、乳腺癌、眼底疾病等學科,以及AI病理分析。

      大健康也一直是阿里的重要戰略板塊,相對比騰訊,阿里先是將自身板塊阿里健康獨立上市,再輔以對外投資,瞄準醫療科技前沿技術。

      6月15日,曾獲阿里戰略投資的零氪科技向美國SEC遞交了招股書。零氪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專注于為醫藥、醫療產業提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醫療科技公司。

      3個月前,阿里健康剛剛完成對英盛生物聯合投資,英盛生物已經推出的一站式臨床質譜解決方案,質譜技術是醫學領域一項前沿創新技術,在臨床生化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檢驗以及臨床分子生物診斷等多個臨床領域擁有應用潛力和科技價值。

      突發的新冠疫情無疑正刺激醫療行業進入新一輪發展期,各大PE機構以及互聯網公司,通過投資或自建不同策略帶動資本涌入,也催生了一個更快發展的科技醫療時代的到來。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