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上海作為戰略頭部牽引地區,將人工智能視作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
在剛剛落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斯利康舉辦了“醫無界,AI致遠”為主題的論壇,參會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分享了最新前沿科技信息與人工智能在疾病領域的實踐應用,共同探討醫療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之路。
與會專家對于人工智能在制藥領域的發展前景看好,并相信伴隨著創新實力的加強與資本力量的助力,中國將在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針對“AI+醫療”在腫瘤和慢病管理領域的實際應用,來自醫療行業的專家表示人工智能提高了實際工作中醫務工作者的診療效率和診斷準確性,特別是有助于提升基層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幫助基層患者享受到同等質量的醫療服務。他們認為,“AI+醫療”應用場景的更廣泛落地與實踐需要來自政府、產業和資本各領域力量的通力合作與積極支持,才能讓更廣泛的患者真正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阿斯利康在大會上展示了社區醫院智能語音電話隨訪、PD-L1免疫組化輔助判讀、三高共管數字療法、前列腺癌核磁共振影像輔助診斷和人工智能助力臨床受試者篩選等眾多“AI+醫療”的應用場景。
在接受藍鯨財經記者的采訪時,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徐晶分享了一個具體的AI應用案例,女性乳腺癌有一個系列的靶點變化叫HER2。HER2檢測之前使用的是病理切片,在肉眼識別的情況下只能分辨出高表達,而低表達或者無表達的情況,肉眼無法判斷,只能粗略地歸為一類。而人工智能的應用,通過數字病理對整個全片掃描可以判斷出肉眼無法判斷的低表達和無表達的情況,這部分患者可以被精準識別出來,有機會用上靶向藥。
在徐晶看來,人工智能使得以前根本不可能被篩查出來的患者可以被篩查出來,這是一個具有變革性的技術。同時她認為,人工智能對醫療的賦能方面,輔助診斷一定會先于輔助診療,因為診斷的過程一直是很難的一件事,腫瘤的研究方面還有太多科學尚未突破的東西,暫時是在人類認知范圍之外的。雖然診療的AI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診斷方面也還有諸多亟需探索,但是診斷領域在數據的完整性等方面的突破將會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