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四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開幕,AI如何造福人類再度成為市民和業界熱議的話題。東方網記者注意到,在今年人工智能產品展覽中,最受公眾歡迎的依然是那些“AI+醫療”的展品、設備。如果說2年前,這些設備還只停留在概念階段,還只是人們對未來看病模式的展望。現在這些設想已經變為產品,進入醫療機構,并在臨床診療上發揮出越來越實際的作用。
數字“魔方”底座支撐傳統醫院數字化轉型
病人一早現場掛號,等到中午甚至下午才看上病;病人一連看幾個科室,每個科都要重新掛號、問診、拍片,如此情況并不少見。傳統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病人住院信息、拍片影像數據等,不同的業務對應的系統有幾十個,對應的平臺和數據庫也有幾十個,互相之間存在壁壘,難以打通。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示區域現場,基于星環科技數、云、智一體化的智能醫療云平臺方案為醫院提供了一種“一站式”服務。只需要一套數據平臺,就可以應對所有的業務場景,給醫院傳統的IT架構來了個更新換代,也滿足了大多數醫療機構集約化轉型需求。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上海多家醫院投入使用。星環科技售前與解決方案總經理高俊杰告訴記者,無論是結構化的數據、電子文檔數據、醫療影像的數據,各種多模態易構的數據都能夠在平臺上得到支撐。
有了這一套功能強大的數據基礎軟件,醫院能夠建立起快速覆蓋就診全流程的自動化用戶系統:診前的居家預診分診、預約掛號可以將患者需求、時間與醫生資源精準匹配;診中的數據互聯診室服務、自助體征檢測、診室內信息推送、檢驗報告解讀、診間結算;診后遠程隨訪、復診預約、用藥管家。自動化、主動式的服務讓患者告別焦急等待,就診效果、效率、安全均能大幅提升。
提升診療效率AI輔助篩查120萬例肺癌病例
“在醫學領域,人工智能被認為在快速審閱大量相似的醫學影像方面非常強大,對于肺部結節的患者來說尤為明顯。”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GE醫療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相比以往人眼辨別,AI的檢出率接近百分之百。”此次帶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愛迪生魔盒系統,從2020年3月至今,這套AI輔診系統已完成120萬例肺癌篩查。
對2毫米以上的結節,人工智能的檢出率可以達到98%以上。但人眼辨別時,不僅費時間,而且容易漏診。當醫生一直坐在電腦前閱片時,他的診斷準確程度與用眼疲勞程度呈反相關,時間越長越易疲勞,讀片的準確率就會呈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AI卻不會,它可以保證每一分鐘準確性都是同質的。同時它還具備自我學習能力,當工作人員把遇到的結節病理輸入以后,AI再次碰到類似結節,其診斷就有了既往印象。
如今這套系統通過與某三甲醫院進行合作,已協助醫院進行胸部CT檢測分析工作近兩萬例。在大規模數量的影像檢查工作中,胸部CT智能分析系統有效提升了肺結節篩查效率,減輕了大量醫生的工作負擔。
科技惠民:社區醫院智能語音電話隨訪
在新藥開發階段,將人工智能與化工自動化相結合,可使得原本需要數月才能研制完成的先導分子現在只需數周即可完成,而且無需人工干預。在臨床研發階段,可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患者分類,加速識別、選擇、試驗實施和數據采集,從而提高臨床試驗效率。
人工智能已運用到包括從藥品研發、藥品生產、疾病篩查和診斷、疾病治療和患者管理的全流程。上海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高地,也是阿斯利康探索醫療人工智能領域創新的重要基地。阿斯利康正從傳統制藥企業轉型成為一家創新型平臺企業,為患者創造覆蓋教育、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康復等所有環節的全病程管理解決方案。
由阿斯利康支持的移動篩查車項目利用人工智能自動分割功能,協助篩查和分析肺部CT圖像,該項目可以幫助影像醫生提高判讀效率。到2021年底,這一項目預計將惠及1萬多名偏遠鄉鎮的群眾。
此外,在已經開始試點的社區醫院智能語音電話隨訪項目中,醫院工作人員只需明確隨訪內容和目標患者,使用聊天機器人進行隨訪,可成功實現80%的隨訪響應率。AI智能語音系統還可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結構化數據和圖表。該試點項目已覆蓋5000多名慢病患者進行院外隨訪,未來將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推廣。
東方網記者解敏、汪偉秋7月9日報道:隨著第四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開幕,AI如何造福人類再度成為市民和業界熱議的話題。東方網記者注意到,在今年人工智能產品展覽中,最受公眾歡迎的依然是那些“AI+醫療”的展品、設備。如果說2年前,這些設備還只停留在概念階段,還只是人們對未來看病模式的展望。現在這些設想已經變為產品,進入醫療機構,并在臨床診療上發揮出越來越實際的作用。
數字“魔方”底座支撐傳統醫院數字化轉型
病人一早現場掛號,等到中午甚至下午才看上病;病人一連看幾個科室,每個科都要重新掛號、問診、拍片,如此情況并不少見。傳統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病人住院信息、拍片影像數據等,不同的業務對應的系統有幾十個,對應的平臺和數據庫也有幾十個,互相之間存在壁壘,難以打通。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示區域現場,基于星環科技數、云、智一體化的智能醫療云平臺方案為醫院提供了一種“一站式”服務。只需要一套數據平臺,就可以應對所有的業務場景,給醫院傳統的IT架構來了個更新換代,也滿足了大多數醫療機構集約化轉型需求。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上海多家醫院投入使用。星環科技售前與解決方案總經理高俊杰告訴記者,無論是結構化的數據、電子文檔數據、醫療影像的數據,各種多模態易構的數據都能夠在平臺上得到支撐。
有了這一套功能強大的數據基礎軟件,醫院能夠建立起快速覆蓋就診全流程的自動化用戶系統:診前的居家預診分診、預約掛號可以將患者需求、時間與醫生資源精準匹配;診中的數據互聯診室服務、自助體征檢測、診室內信息推送、檢驗報告解讀、診間結算;診后遠程隨訪、復診預約、用藥管家。自動化、主動式的服務讓患者告別焦急等待,就診效果、效率、安全均能大幅提升。
提升診療效率AI輔助篩查120萬例肺癌病例
“在醫學領域,人工智能被認為在快速審閱大量相似的醫學影像方面非常強大,對于肺部結節的患者來說尤為明顯。”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GE醫療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相比以往人眼辨別,AI的檢出率接近百分之百。”此次帶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愛迪生魔盒系統,從2020年3月至今,這套AI輔診系統已完成120萬例肺癌篩查。
對2毫米以上的結節,人工智能的檢出率可以達到98%以上。但人眼辨別時,不僅費時間,而且容易漏診。當醫生一直坐在電腦前閱片時,他的診斷準確程度與用眼疲勞程度呈反相關,時間越長越易疲勞,讀片的準確率就會呈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AI卻不會,它可以保證每一分鐘準確性都是同質的。同時它還具備自我學習能力,當工作人員把遇到的結節病理輸入以后,AI再次碰到類似結節,其診斷就有了既往印象。
如今這套系統通過與某三甲醫院進行合作,已協助醫院進行胸部CT檢測分析工作近兩萬例。在大規模數量的影像檢查工作中,胸部CT智能分析系統有效提升了肺結節篩查效率,減輕了大量醫生的工作負擔。
科技惠民:社區醫院智能語音電話隨訪
在新藥開發階段,將人工智能與化工自動化相結合,可使得原本需要數月才能研制完成的先導分子現在只需數周即可完成,而且無需人工干預。在臨床研發階段,可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患者分類,加速識別、選擇、試驗實施和數據采集,從而提高臨床試驗效率。
人工智能已運用到包括從藥品研發、藥品生產、疾病篩查和診斷、疾病治療和患者管理的全流程。上海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高地,也是阿斯利康探索醫療人工智能領域創新的重要基地。阿斯利康正從傳統制藥企業轉型成為一家創新型平臺企業,為患者創造覆蓋教育、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康復等所有環節的全病程管理解決方案。
由阿斯利康支持的移動篩查車項目利用人工智能自動分割功能,協助篩查和分析肺部CT圖像,該項目可以幫助影像醫生提高判讀效率。到2021年底,這一項目預計將惠及1萬多名偏遠鄉鎮的群眾。
此外,在已經開始試點的社區醫院智能語音電話隨訪項目中,醫院工作人員只需明確隨訪內容和目標患者,使用聊天機器人進行隨訪,可成功實現80%的隨訪響應率。AI智能語音系統還可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結構化數據和圖表。該試點項目已覆蓋5000多名慢病患者進行院外隨訪,未來將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推廣。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