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先行先試的病理、超聲、影像、核醫學等領域外,人工智能也可重點布局在心血管病中心和肝癌中心兩大學科。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健康高峰論壇將于7月9日在上海召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組委會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將出席本次健康高峰論壇,暢聊“智”慧醫院的變革之路。
數字技術賦能醫療健康已是大勢所趨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持續向實體經濟領域融合滲透,產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2021年,中共中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工信部也提出將持續加強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創新突破和輻射滲透,立足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等“新基建”的支撐能力,促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數字技術賦能下的醫療健康產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國務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保局等部門紛紛出臺政策,鼓勵開展“互聯網+”相關的創新應用和醫療數字化創新業態,遠程診療、輔助診斷、健康管理等方向蓬勃發展。圍繞人的全流程就診需求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衛生健康服務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規范化建設,已是大勢所趨。
新基建布局是未來醫院智慧化轉型的強大支撐
近年來,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設施和解決方案與醫療場景加速結合。人工智能賦能醫療健康深刻改變了醫療手段、醫療模式,為醫療健康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科技創新與變革。各大醫院也正通過數字化建設推動臨床診療規范、合理用藥,提升病理分析能力、醫學研究能力等。樊嘉院士表示,除了先行先試的病理、超聲、影像、核醫學等領域外,人工智能也可重點布局在心血管病中心和肝癌中心兩大學科,進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開發應用和研究,全面打造“AI智慧醫院”。
醫療數字化時代,醫院信息化建設正在解決目前醫院管理、臨床研究、患者就醫體驗等很多方面的痛點。近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等七部門聯合制定的《上海市“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中精準預約、智能預問診、醫療付費“一件事”、醫保電子就醫冊、核酸檢測、智慧急救及互聯互通互認七大應用場景的建設正是運用人工智能、5G等數字化技術賦能應用,優化就醫服務流程,提升群眾就醫體驗。同時,醫院數字化轉型還需要完成醫院業務的數據沉淀,形成醫院數據中心,加快臨床場景挖掘和專病效果論證,加速專科布局和科研能力。“好的醫生不能只低頭看病,還要潛心研究;好的醫院也不能只做好臨床,還要通過科研提升技術水平。”新基建的布局、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的深度融合,正是臨床成果轉化、輔助診療、醫院管理等方面數字化轉型的強大支撐。
“現在跟醫療相關的一切活動,還有一些醫療行為,我們都可以利用大數據捕獲,之后怎么辦?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來分析。”樊嘉表示。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