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姜梅:
再次感謝李海花女士。第八位講者是王漢亮先生,有請!
王漢亮:
感謝大家,今天跟大家在這里基于大數據慢病管理應用這么一個話題進行分享。
我們為什么要做慢性病?慢性病發生率非常高,在我們國家慢性病人達到4—5億,這樣的數字不僅對國民健康帶來了嚴重的損害,同時給國家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這里面因為慢性病主要是60%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這樣的話實際上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機會,如果我們通過生活方式能夠把慢性病發病率降下來,或者已經患慢性病的病人通過飲食運動非藥物治療手段,把慢性病并發癥發病率降下來,這個是非常需要也是非常現實的一件事情。目前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首先慢性病我們目前沒有辦法用疫苗等手段來預防,但是我們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慢性病主要導致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吃得太多!我們運動不足,這兩個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主要成因,我們只要改變我們生活方式就可以避免慢性病的發生。
有一件事情跟大家分享,尤其我們很多年輕的人員我們經常交流,大家也一個認識,就是說運動,我沒有時間!平時不運動!一到運動的時候呢可能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搞劇烈運動!到健身房,或者去長跑,實際上這種方法很不科學,道理很簡單,就像一個機器,你平時老不開,但是你一開就馬上到最高速讓它運行,短期內可能沒有什么不良風險產生,但是久而久之,這個機器的壽命必定會大大的減少,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我在這里跟在座的各位分享,我們要改變這種運動方式,我們堅持每天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運動時間,而且運動以走路是最好的,國際上已經公認,越來越多的專家已經發表論文專著,走路是對健康改善是最有效的,走路不僅經濟,所謂經濟是沒有成本,另外便捷,比如說我們到健身房去,晚上回來健身房關門了,你要去游泳也沒有這個條件,但是我們可以在小區內走,另外更重要的是安全!這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通過這個發現,在通過我們16年來的運作,今天大會的主題是移動醫療健康產業,這個產業我跟很多有關的人員也在交流,移動醫療這個產業到底本質是什么?我個人認為不一定對,我認為本質是醫療,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解決在醫療服務中用什么方法對人的健康能夠改善?對我們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但是由于人對人的服務,它的成本比較高,效率比較低,因此我們有沒有可能記住移動醫療的方法來改變它?改變它不是改變醫療服務的內容,而是改變這種服務的形式,也就是說讓我們一人能夠更多的提供對人服務的數量,然后通過移動醫療能夠使這種服務更便捷的給大家提供。實際上移動醫療,移動是一種表現形式,是為了更好的為醫療服務,節省成本,提高效率。
我們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做了16年,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搞了一個能量建設儀,大家講的是可穿戴設備,因為我們要解決慢性病的防護問題,首先人吃的過多,運動不足,因此我們要解決的是怎么樣解決能源平衡?而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我們每天吃多少合理?它的基本前提是在于我們每天消耗了多少熱量!我們要從消耗能量中基于這個數實行能源平衡,是因為人的能量有三部分組成;第一是基礎消耗;第二是食物特殊功率。第三,運動能耗銷量。前面兩個部分能量消耗有公式可以推導出來,唯獨運動能量消耗是一個變量,每天都不一樣,我們很多人每天都不動,但是有的時候一天到周末一起跑10公里20公里消耗能量很大,這樣我們不能說你按照平時的能量消耗來吃飯,及時有效運動,我們過去傳統的說法是有氧運動,不是所有的有氧運動對疾病治療是有好處的。通過我們的移動可傳統設備,采集的能量的數值,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可穿戴系統,剛才講的是醫療器械,我們要讓醫生對糖尿病病人進行治療,用了這個工具,但是醫生沒有這么長時間幫你做服務,因此為了簡化服務,我們把它做成了專家,把采集的數據我們怎么樣提供服務,提供服務以后,我們根據它的指標,再提出對他飲食進行調整,就是這么一次次的數據的交換,對我們采集到的數據提出我們要改變這種數據的措施。然后我們再搜集數據,再提出整改措施,這樣反復循序漸進,最后形成最終的數據。
我們講可穿戴設備的時候講大數據,大數據很有意義,但是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體檢中心所產生的體檢數據是不是大數據?是,但是,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我們感覺現在體檢中心所累積的大數據價值已經不大了,是因為在過去我們沒有健康體檢的時候中國人的健康狀況到底如何?不知道。在那個需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我們來搜集,來看看中國人健康狀況怎么樣?發病狀況怎么樣!但是隨著健康體檢的發展,我們累積數據越來越多,通過這些數據每年年復一年最后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怎么辦呢?在座的各位大家都做體檢,誰告訴你在這種體檢結果的情況下你該怎么辦?第一,你得病了告訴你吃藥,到醫院看病,但是有很多人沒有達到疾病診斷的狀況,他在高風險的狀況下,怎么辦?沒人管。最后總有一天你也變成病人了,然后去吃藥。
實際上這樣的數據我們說它不能對國家對我們每況愈下的國民健康狀況如何進行有效的整改提出政策制度措施?這樣的話,這種數據雖然是大數據,但是這種數據已經從我個人認識的角度來看,它的價值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但是反過來說,如果說我們今天得到了這個數據,我們提出指導意見,一個糖尿病人血糖很高,我們告訴他要吃藥同時要運用飲食調理,往常醫生跟病人說你要回去少吃點,多運動,下次這個病人到醫院看病,發現這個人血糖又升高,醫生說我告訴你少吃、多運動你做了嗎?他說我做了!醫生得到的是完全模糊的數據。今天我們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告訴他怎么吃怎么動,他回去動了,按照這個做了,這時候發現他血糖依然升高,我們調整我們的方案,第一,飲食量怎么調整?藥量怎么調整?這么一次次找到這個人,通過什么方法把他血糖血壓控制住了?這樣產生的數據為我們臨床對慢性病發病率的降低,對慢性病人進行有效的治療提供了非常好的臨床經驗和數據。這樣形成的數據是真正意義的大數據。
我們有了這個以后,我們從03年開始跟北京醫院合作,承擔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課題,一直到今天做了10幾年,通過這個研究,北京醫院給我們證明糖尿病發病率可以降低60%,重度發病風險降低48.1%,代謝綜合癥可以下降60%,我們05年跟北京市衛生局合作在北京社區進行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的措施進行防控,最后得出結論:一,高血壓糖尿病通過飲食運動非藥物治療加藥物治療綜合療法,血糖血壓控制達標率分別比單純用藥物治療可以提高40—45百分點,第三,降低醫療費用。第四,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客戶滿意度上升。這給我們國家制訂政策部門提供了相應的依據。(視頻)過去這么做是面對面服務,醫生效率比較低下,因此對我們提出要求,希望我們能不能幫他提高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走入了移動醫療這個領域。我們通過手機端建檔,通過手機實現中西結合對客戶進行健康管理服務。我們給定出一個目標,你每天應該怎么做,這么一來,我們西城區已經把我們這套跟醫院歷史系統對接了,第二我們跟保險公司和重大疾病險對接,形成非常好的商業模式。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講了,非常感謝各位!
主持人姜梅:
感謝王漢亮先生,給大家做了一個很好的展示。今天下午我們有八位報告者,來自健康管理領域和信息通訊領域,圍繞移動醫療談了各自的實踐,給了大家大量的信息,感謝各位報告者和大家耐心的聆聽! 進入21世紀在大健康的引領下,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兩撥財富相遇形成健康服務管理產業將是給人類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