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天津市衛生計生委獲悉,今年本市將進一步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包括完成160萬名兒童“居民健康卡”發放工作,完成社區、婦幼信息系統與市級數據中心的連接,實現對社區醫生的績效考核;啟動“智慧健康”衛生視聯系統試點,逐步實現視頻會議、遠程會診和遠程培訓功能。未來,天津將加快醫療信息化建設,改善市民就醫條件,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引導患者錯峰就診,并逐步在天津二級甲等以上醫療機構構建免費無線網絡環境。
二甲以上醫療機構建設無線網絡平臺
按照《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實施方案(2015-2017年)》,市衛生計生委將配合市工信委“i-Tianjin”公共免費WiFi項目,逐步在天津二級甲等以上醫療機構,建設無線網絡服務平臺,并選取部分試點地區及醫院,開展移動自助就醫App項目。今年上半年,“i-Tianjin”公共免費WiFi項目已在天津醫大總醫院開通上線。下一步,醫大口腔醫院、代謝病醫院、西青醫院等也將陸續開通免費WiFi。據介紹,公共免費WiFi項目,就是通過云存儲終端管理系統,為市民的移動互聯設備提供接入端口,滿足市民在公共區域上網需求。使用手機號登錄,并進行實名認證,保證了上網的安全性。同時,后臺有一個總的服務器對網民上網進行實時記錄。
據悉,今后,天津將進一步加快醫院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改善醫療服務,利用新媒體、微平臺等途徑告知醫院就診時段分布信息,引導患者錯峰就診;對門診等候、預約診療、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手術前后的患者,將通過新媒體、微平臺、告知單等多種形式提供提示服務;通過診室內記賬、診間結算、手機等移動設備支付,減少患者排隊次數,縮短掛號、繳費、取藥排隊時間。
此外,推行電子病歷,建立互聯互通大數據信息庫,提供診療信息、費用結算、信息查詢等服務,在有條件的藥房推行自動化設備,降低用藥錯誤。在保障患者隱私的前提下,提供自助打印、手機信息、電話告知、網絡查詢等多種形式的檢查檢驗結果查詢服務。到明年底,構建面向公眾的人口健康信息查詢平臺,完善“市-區-社區”三級網絡體系,在部分試點區縣開展區縣級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影像、檢驗檢查等信息的互傳互認。
醫藥采購平臺與醫院藥企等對接
據了解,目前天津將“集醫藥產品集中采購實施、政府監管與決策支持、醫藥采購供應鏈相關方信息服務等多項功能于一體”作為本市醫藥采購應用管理綜合平臺總體建設目標,堅持以“服務人性化、監管精細化、信息標準化、互聯便利化”作為醫藥采購應用管理綜合平臺的總體技術要求,與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的《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建設規范》相契合。
去年,本市醫藥采購中心將試運行的歷時一年多研發的“天津市醫藥采購應用管理綜合平臺”,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通了藥品生產及經營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信息通道。在醫改提速背景下,建立兼容性及服務性的醫藥集中采購平臺,是不斷調整的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政策的必然要求。
據了解,目前市醫藥采購應用管理綜合平臺已經完成了與河西區、河東區和西青區所屬基層醫院和天津市人民醫院HIS系統的對接;完成了與國藥控股、太平醫藥、華潤控股等7個醫藥配送企業ERP系統的對接;完成了與天津天士力集團ERP系統的對接,實現了醫療機構采購和企業發貨過程的自動化銜接,提高了采購效率。
通過試點驗證了市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與藥品供應鏈相關方橫向對接的技術可行性,為日后政府相關部門實現藥品采購供應全程監管打下堅實技術基礎,確保實現采購數量精準性、采購質量可溯源性和采購財務數據真實性的監管要求。
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由藥品生產企業、經營企業、零售商(醫療機構)和消費者(患者)組成,藥品供應鏈信息化建設可以保證供應鏈上的信息公開透明,可以實現對醫生處方行為和藥品購銷流通全過程的實時監管,能有效防止和發現商業賄賂行為,阻斷醫藥間的利益聯結,維護患者利益和市場競爭秩序。
14歲以下兒童憑健康卡便利就醫
去年起,本市已啟動14歲以下兒童健康卡發放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學校已開始陸續發卡,幼兒園兒童的發卡工作近期也將啟動,第三季度末將啟動散居兒童的發卡工作。據介紹,健康卡具備健康體檢、預防接種、疾病篩查、預約掛號、個人健康信息查詢、體檢優惠等衛生功能。隨著全市160萬14歲以下兒童獲得專屬健康卡,就醫時將解決缺乏統一身份標識、無法形成連貫個人健康檔案、醫療機構間信息不能共享等問題。
兒童健康卡發放對象是天津市戶籍和常住人口14周歲以下少年兒童,具有醫療保健、金融保險等功能。持卡可進行兒童健康體檢、預防接種,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還可以實現兒科實名預約掛號。此次發放的兒童健康卡采用容量為64K的芯片,具備高度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今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兒童定期體檢和預防接種時,須攜帶健康卡和兒童保健預防接種手冊,體檢情況和預防接種情況除了會打印在手冊上,還會通過健康卡記錄為電子信息,存儲在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在市婦兒中心和各區縣婦幼保健機構進行兒童疾病篩查時,須攜帶健康卡和兒童保健預防接種手冊,疾病篩查情況除打印在手冊上外,還會通過健康卡記錄為電子信息,存儲在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在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的歷次體檢和預防接種信息,家長可以登錄天津婦幼網址進行查詢。
此外,家長帶孩子到醫療機構就醫可以通過健康卡預約掛號,就診時攜帶并出示健康卡,醫生可以查詢既往的健康狀況和就診情況作為參考;就診過程中可以便捷支付掛號費、檢查費、藥費等各項費用,減少中間環節,節約就診時間。同時,就診情況將通過健康卡記錄為電子信息,存儲在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目前,本市已開通以上功能的醫院包括一中心醫院、醫大二院、五中心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寧河縣醫院、腫瘤醫院,今年年內還將開通第二兒童醫院、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西青醫院、武清中醫醫院、薊縣人民醫院。今后將在全市所有區縣的250余家社區衛生機構和二、三級醫院兒科逐漸實現健康卡的各項功能。
此外,該健康卡還將儲存兒童的血型、過敏史、接種史等基本信息,市衛生計生委建設的信息中心可將兒童歷次就診、保健體檢、預防接種、生長發育等信息集中儲存,形成完整的個人健康檔案。各醫院與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已實現聯網,就診時醫生可以快速了解就診兒童的血型、過敏史等重要信息,并了解既往病史和最近就診情況及結果,為醫生提供更多的診療依據。健康檔案今后還可供兒童和家長自行查詢,同時基于歷史的、縱向的健康檔案,衛生部門可以主動提供生長發育監測、健康狀況分析、疾病預測、健康指導咨詢等進一步的服務。(來源:渤海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