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首家醫用機器人模擬培訓中心——Mimic醫用智能機器人亞洲培訓中心總部正式落戶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除幫助全國臨床醫生熟練掌握醫用機器人的操縱技術外,中心還將在聯合研究院籌建國家級醫用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開展醫用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孵化工作。近期,該中心將致力于推動遠程醫療機器人在中東呼吸綜合征防控領域的運用。
智能機器人“幫忙” 醫護人員可在3米外進行檢查
一款名為“衛護”的遠程醫療智能機器人,在全球醫生組織中國辦事處總代表時占祥博士的操作下,為記者進行了心率和體溫的測量。“咱們現在做的是近距離遠程診斷,適用于傳染病的疑似病例觀察期的看護,可以有效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率。比如,眼下的MERS,即中東呼吸綜合征,醫護人員的感染率達到了27%。如果采用這款設備,醫護人員可以在3米外對疑似病例患者進行基礎項目的檢查,有效降低感染率。”時博士表示,正在實驗的機器人,可以準確測量體溫、血壓、心率和脈搏,落戶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后,醫用智能機器人培訓中心將首先開始這項工作的推動。
“目前,我們已經在北京佑安醫院設置了‘衛護’,用于中東呼吸綜合征的臨床運用實驗,將來這款機器人也可以用于其他類似的傳染病。”時博士表示,Mimic醫用智能機器人亞洲培訓中心總部落戶聯合研究院,將為天津引進成熟的智能化醫用機器人產品、前沿核心技術以及國際一流研發隊伍,不僅可以解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及醫院臨床實踐過程中出現的遠程移動醫療問題及醫療資源不均問題,還可助力相關產業的發展。
模擬各種手術環境 幫助醫生提高相關專業技術
Mimic醫用智能機器人亞洲培訓中心先期面積約為800平方米,將引進20臺造價約150萬美元的醫用機器人設備,能夠模擬包括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以及婦產外科等所有外科手術。“Mimic醫用智能機器人亞洲培訓中心總部落戶聯合研究院,將可以解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及醫院臨床實踐過程中出現的遠程移動醫療問題及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全球醫生組織中國辦事處總代表時占祥表示,醫用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廣闊,不僅是遠程醫療,在臨床手術、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運用也開始普及。
“建立醫用機器人模擬培訓中心只是合作的第一步,可以讓外科醫院領導和主刀醫生及其團隊更加熟悉和掌握醫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相關專業技術,接下來,我們將在濱海新區建設智能機器人的制造基地。”聯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未來幾年里,醫用智能機器人亞洲培訓中心和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將進一步整合資源,籌備建立國家級醫用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進行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醫療機器人研發工作,并實現醫用智能機器人在濱海新區的產業化。(來源: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