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業界 > 阿里健康否認折戟“醫藥電商”招兵買馬打通醫院

    阿里健康否認折戟“醫藥電商”招兵買馬打通醫院

    阿里健康否認折戟“醫藥電商”招兵買馬打通醫院-智醫療網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風生水起,BAT們似乎又看到了切入醫療市場的機會。從去年開始,阿里、騰訊紛紛在醫療健康領域加緊布局。不過,相比其它很多行業,傳統醫院醫療領域的“城墻”更為堅固,阿里和騰訊這兩只先頭部隊,誰能率先打開真正的缺口呢?

    阿里巴巴旗下醫療健康上市平臺阿里健康近日發布了截至2015年3月31日年度出現重大虧損的業績預告。“滴滴打車”模式能否能在醫療健康領域得以復制,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據阿里健康介紹,公司此次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的業務投入。外界也據此將焦點集中在阿里健康于2014年大規模推出的醫藥電商計劃。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健康在石家莊的試點已停止補貼,導致使用阿里健康APP平臺用戶量急劇減少,這也使得外界傳出阿里健康推出的醫藥電商計劃已經“暫時擱置”。

    對于此事,阿里健康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已經宣布將天貓醫藥館注入阿里健康,而股權交割將于今年9月份完成。公司的醫藥電商業務并沒有停止。購藥補貼只是公司宣傳營銷的一個手段,未來公司將采取更多元化的市場營銷手段,希望外界不要有太多猜測。

    “阿里健康進軍醫藥電商的初衷很好,但是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位醫藥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阿里健康也尋求全面的布局,從藥開始轉向醫院、醫生方面的合作。

    對于阿里健康的未來的規劃,阿里健康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暫時還沒有最新進展對外公布。

    阿里健康預虧

    據公開披露的信息,阿里健康前身是中信21世紀,公司的兩大主要業務是阿里健康APP;藥品電子監管碼。其中阿里健康APP最初的目標是通過藥品與APP的結合、電子處方的流轉,線下藥店競價,患者確定單數并配送。

    阿里健康今年5月底發布了《盈利警告》,預計集團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年度收入將出現重大虧損。對于虧損的主要原因,阿里健康解釋稱,因為發生在該財務年度第四季度的員工成本、銷售、市場營銷費用大幅增加。

    阿里健康表示,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公司推出多個項目并拓展新業務領域,如搭建醫院平臺、促進醫療處方的社會化流轉,并與多家醫療保健市場參與者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無形資產核銷導致的虧損及壞賬撥備也是出現重大虧損的原因。公司預計,重大虧損金額截至2014年3月31日為3460萬港元,而2015年3月31日虧損額將增加大約200%。

    對于阿里健康所指向的“該財務年度第四季度的員工成本、銷售、市場營銷費用大幅增加”一事,外界再次將目光集中在2014年11月份于石家莊試水的阿里健康APP。

    “當時的影響很大,巨額的補貼吸引了全國的目光。”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據了解,彼時阿里健康在石家莊推出購藥滿30元送20元/10元/5元的補貼政策。

    但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實地走訪石家莊時,卻發現了另外一番光景。據了解,國藥樂仁堂、神威大藥房、新興藥房石家莊排名靠前的連鎖藥店,也是阿里健康的首批合作伙伴。記者在多家藥店詢問時,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在阿里健康APP推出之時,由于有補貼,很多人參與。但是在今年4月份,阿里健康停止了購藥補貼,現在使用這款產品購藥的人越來越少,“幾乎沒有人再用了”。

    對于此事,外界認為阿里健康的醫藥電商業務存在暫停的危險,對于此事,阿里健康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沒有停止醫藥電商業務。天貓醫藥館即將在今年9月份注入阿里健康,現在仍是在股權交割階段。未來公司會整合天貓醫藥館和現有的APP平臺資源,但現在還不方便透露相關信息。

    此外,其還向記者表示,補貼是公司打開市場的手段,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確實起到了這樣的效果。但公司不可能一直用補貼這種方式,未來公司也會選擇多元化的方式營銷。

    處方戰

    醫藥分離”一直是醫改的重要話題。國務院辦公廳在今年5月份下發的《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試點》中指出,城市所有公立醫院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賣藥是醫院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國家沒有徹底改變以藥養醫模式之前,企業欲以自身的力量推進醫藥分開,可謂是以卵擊石”。上述行業醫藥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很多醫院都在采取措施防止處方外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健康推出類似“滴滴打車”的購藥模式之初,就飽受質疑。質疑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抓住“核心”。“醫院和醫生的合作才是關鍵”。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阿里健康最初的做法,完全是在與醫院搶飯碗。

    《證券日報》記者在石家莊的某家醫院里也看到了這樣的場景。記者隨機跟隨一位前來就診的李女士參與了其看病的過程。

    李女士拿著石家莊市衛生局監制的居民健康卡,這張卡可以在多家醫院使用。來到醫院,李女士先在該卡里充值。

    據了解,在北京等地,患者可以拿到自己就診時醫生開出的紙質處方,然后再去繳費。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可以拿著處方選擇是在醫院或者去附近的藥店購買藥品。然而,石家莊市卻不同。

    “目前石家莊的大多數醫院實行的是電子化治療過程,居民健康卡記錄了患者過去的就醫、開藥歷程”。李女士告訴記者,“與此同時,醫生開出的處方也是電子處方,只有通過醫院的平臺才能看到,而患者只有在結費、取藥之后才能了解到自己購買的藥品。但電子處方、結費的方式好處就是不用再去重復排隊。”

    記者在這家醫院里看到,每個醫生的就診室沒有打印機。當醫生對李女士的病情做出診斷后,在電腦上打出了電子處方,并直接在李女士的居民健康卡上扣費。

    針對這一現象,有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醫院這樣的做法避免了患者選擇其它地方購藥的可能。其向記者表示,這樣的現象石家莊市并不是個例。“很多省、市級醫院都采取措施防止處方外流,阿里健康面臨的難題,也是其它試圖進軍醫藥電商領域企業和資本所面臨的”。

    對于醫院存在的防止處方外流的現象,阿里健康上述人士并未進行直接回復。但其表示,國家有關部門放開處方藥網售的信號越來越強烈,公司也時刻關注此事并在積極地做出準備。

    此外,網售處方藥放開之后,實現與醫保對接是藥品銷售放量的關鍵之一。對于此事,阿里健康上述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公司目前在通過一定的手段介入這一領域,但是不方便透露相關的細節。

    轉戰醫院?

    外界認為,在意識到醫療機構對于售藥的阻礙時,阿里健康開始轉戰醫療機構,發力搶醫生環節。

    但阿里健康上述人士表示,公司是希望打造一個聯系中國醫療保健市場參與者在線社區,醫療機構和醫生是我們這個產業鏈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不是為了“搶醫生”。

    據了解,目前在阿里健康的APP平臺上,記者看到已經增加了咨詢醫生、智能導診、預約掛號、門診加號、健康自測等多項功能。然而,阿里健康的野心還不僅僅如此。阿里健康還與多家第三方公司合作,尋求將其納入產業閉環。據了解,在A股上市公司中,阿里健康已經與迪安診斷、華潤萬東和魚躍醫療的控股股東魚躍科技、衛寧軟件、白云山等建立了合作關系,試圖打造云醫院。

    據了解,云醫院定位于“整合醫療全體系、全鏈條資源,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的網絡平臺”,業務涵蓋范圍包括醫生、醫療機構、患者、醫療保險、檢驗與影像診斷、健康管理、云藥房等一系列環節。在大力吸引基層醫療機構的同時,也將積極發展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合作,成為分級醫療機構間的轉診平臺。為了打造相關環節,阿里健康開始了一系列的布局。

    在檢查領域,公司與迪安診斷建立合作,合作的重點是:迪安診斷旗艦店進駐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基于該平臺,迪安診斷為其提供“一攬子”、“一站式”的互聯網檢驗服務,并根據云醫院平臺的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推出各種量身定制的獨立檢驗機構互聯網模式下的綜合服務方案。

    在醫療器械領域,公司與魚躍科技建立合作,尋求華潤萬東與阿里健康在醫療影像、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的全面合作:華潤萬東醫學影像旗艦店進駐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雙方將探索建立獨立醫學影像機構互聯網運作模式。華潤萬東將協助阿里健康向醫療機構推廣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華潤萬東將利用其醫療資源,提供醫學影像讀片分析服務,為阿里健康云醫院的需求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此外,阿里健康與衛寧軟件在醫療支付、在藥品流通和監管方面等領域建立合作;與白云山探索在醫藥電商等方面的合作,具體內容為利用阿里健康的平臺及技術資源與白云山醫藥的豐富藥品產品、龐大的零售網絡和成熟的藥房托管系統,共同探索及開發藥品“線上到線下”或“O2O”營銷模式。

    對于與第三方的合作,阿里健康表示,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公司也希望提供互聯網技術給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支持,實現雙方的共同發展。

    但有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阿里健康描述的畫面很美,其構建的是一個生態系統,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醫療機構及醫生在這個環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體制性難題未解決的今年,企業啃下這個骨頭需要很大力氣。(來源:證券日報)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