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家衛計委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宋樹立表示互聯網醫療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遠程醫療代替了此前的遠程會診,成為互聯網醫療的主體,責任主體也正在發生變化。為了促進互聯網+醫療發展,衛計委正在修改《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未來有望推動互聯網進一步介入醫療服務領域。
當下遠程醫療天時地利人和,未來推進有望加速:“天時”,國家政策暖風頻吹,開放B2C業務、五省份試點遠程醫療納入醫保等有望解決市場空間和服務價格關鍵問題;“地利”,國內本身地域遼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遠程醫療具有良好發展土壤,此外傳輸路徑隨著4G網絡建設也逐步優化;“人和”,各方參與積極性高,國家和地方政府基于構建分級診療機制大力支持,企業基于市場趨勢和空間也積極布局。
目前來看國內遠程醫療以兩種形式推進:其一,國家層面推動型,具體會落實在邊遠和經濟發展落后省份,推動主體是國家指定醫院和省級醫院,以B2B模式為主;其二,地方政府或企業或兩者合力共同推動型,具體落實在經濟發達區域及試點區域后發展時期(試點政策一旦結束省級政府將會成為主導),以B2B、B2C模式為主。
B2B模式中醫院與醫院對接,能夠挖掘的投資主線體現在設備和軟件兩個方面:遠程醫療需要以基層的監測或者檢查數據為依據,遠程醫療的大規模開展會引發基層醫療設備采購潮,設備商有望從中受益,如魚躍醫療;遠程醫療需要以信息化為基礎,軟件或者平臺提供者如華平股份、東軟集團、東華軟件。
最具有想象空間的是第三方主導B2C模式,這也是政府和第三方未來想要達到的理想狀態。對于政府而言,一企業參與其中可緩解地方政府的醫療支出資金問題,符合當下國家鼓勵醫療領域PPP的政策導向;二企業可利用市場化思維、措施推進遠程醫療,加快遠程醫療真正落到實地,幫助政府迅速構建分級診療體系。衛計委表示正在修改相關規定,并以第三方作為主要意見征求方,由此可見政府對第三方參與遠程醫療的認可和支持。
對于企業而言,相比B2B模式只能提供硬件或者平臺,此種模式中第三方可發揮空間更大,從前端醫院到平臺建設運營,再到藥店、消費者入口終端布局以及設備,整個鏈條中第三方可參與環節眾多,能夠挖掘的利潤空間更多,其自身投資價值也就越強。
第三方主導B2C模式前景良好,但也存在實現路徑的模糊化、探索化。國家明確規定無資質者不能開展遠程醫療,也就是說遠程醫療需要具有醫療服務資格的主體來承擔,第三方面臨如何布局前端醫院難題。當前第三方普遍選擇參股、并購自我解決或者與并不是最佳的三甲醫院合作兩種形式,不過兩種形式都已經輸在關鍵因素前端醫院環節。因為對患者而言,醫院水平是第一決定因素,若前端醫院不具有競爭力,直接制約人流量增長和整體鏈條的持續發展。
在遠程醫療是必然趨勢的背景下,第三方做強自身而后吸引優質醫院資源主動上線的發展路徑更具實現性。第三方可以從縱向和橫向雙向做強自身:縱向而言,可以平臺建設和運營為切入點,并且布局相對更為容易的藥店、個人端和設備領域,除醫院端后續鏈條布局完善,競爭力日益形成,如東軟集團(瞄準遠程養老系統建設與運營,開發可穿戴設備)和運盛實業(打造遠程心血管系統診斷服務平臺,推進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APP軟件);橫向而言,第三方可以將經驗迅速復制其他地區、形成更強的影響力,如此便可獲得規模上的競爭力,東軟集團已在北京、大連多地開展健康管理中心,經驗復制能力強。
國內行業環境和制度特殊,三甲醫院資源豐富、在患者心中地位難以被撼動,第三方需要迂回發展、把握最易把握的環節。化被動為主動的發展路徑中第三方盈利點將來自于平臺運營分成和人流量經濟(包括藥品、可穿戴設備)。事實上美國遠程醫療B2C模式主要盈利依靠健康管理費用(包月、包年),未來普通病、慢性病會逐漸成為國內遠程醫療的主體,對藥品、可穿戴設備依賴性更強,因此掌握后端的第三方盈利模式會向美國靠攏,盈利空間值得期待。(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