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數字中國健康峰會】國家衛生健康委解讀國家醫療信息化建設如何布局

    【數字中國健康峰會】國家衛生健康委解讀國家醫療信息化建設如何布局

    國家醫療信息化建設有何規劃?“互聯網+醫療健康”有哪些具體內涵?又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4月24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舉辦第二次政策發布活動,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相應領域的政策。

    【數字中國健康峰會】國家衛生健康委解讀國家醫療信息化建設如何布局-智醫療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與信息司副司長劉文先在發布活動上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并對目前醫院信息化建設現狀,以及對未來5年~10年全國醫院信息化應用發展提出建設要求。計劃到2020年,實現全國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的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等線上服務。

    他透露,近年來,我國數字健康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截至去年底,國家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平臺基本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平臺聯通全覆蓋,與委屬(管)醫院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及時報送,跨省就醫結算取得歷史性突破。我國還先后在福建等5個省開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試點,探索健康醫療的新模式,培育經濟發展新業態。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通過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支撐體系,強化監管體系,大力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融合發展,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

    一是加強立標立規,著力完善頂層設計。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出臺了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突出健康醫療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規范開放和應用發展。今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突出了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政策導向,明確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鮮明態度和重點領域。在規劃部署方面,我委先后制訂出臺“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安全規劃,以夯實基礎、深化運用、創新發展為主線,著力打造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引擎。在健全標準方面,制訂實施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省統籌區域平臺和醫院信息平臺應用功能指引,推進病案首頁書寫規范、疾病分類與代碼、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醫學名詞術語“四統一”。在安全保障方面,研究擬訂健康醫療大數據安全標準管理服務辦法、居民健康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安全審查辦法和臺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網絡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制,確保網絡信息安全。

    二是推進互聯互通,著力破除信息孤島。啟動實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加快建設權威統一、互聯互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投資3.4億元建設國家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平臺,強化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等應用系統數據集成和業務協同,印發省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總體方案,安排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大力支持各省按填平補齊原則開展區域信息平臺建設,推動所有公立醫院逐步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依托平臺推動不同醫療機構之間診療信息互認共享。截至2017年底基本實現國家、省、市、縣平臺聯通全覆蓋,國家平臺與委屬(管)醫院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及時報送,新農合國家平臺建成使用,跨省就醫結算實現歷史性突破。同時,建立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制定分級分類分域開放應用政策規范,穩步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2016年10月福建、江蘇率先啟動國家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2017年10月進一步推進山東、安徽、貴州擴大試點,探索應用大數據改善醫療健康管理服務,推進大數據中心產業園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是立足便民惠民,著力強化應用服務。按照“整合是原則、孤網是例外”的要求,我委將分散獨立的信息系統整合為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統。在應用管理方面,制訂出臺委內數據資源管理服務辦法,加強委內數據資源規范管理,統一信息采集,優化服務流程,強化共享應用,保障數據安全。在決策支撐方面,研究開發委內信息系統可視化終端,推進各類業務協同體系建設,加強居民健康狀況等重要數據精準統計和預測評價,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預警和決策服務應用,以數據資源的可視化推動行業決策的科學化。在政務辦理方面,注重“互聯網+政務服務”落地應用,完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加快信息資源互認共享,推動服務事項跨地區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積極參與構建便民服務“一張網”。在創新服務方面,全國三級醫院全面實現基于電子病歷的信息化,部分醫院開始探索互聯網健康咨詢、預約就診、診間結算、醫保聯網、移動支付等,有效緩解“三長一短”問題。全國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了所有地級市和所有國家級貧困縣,有力促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下一步,我們將以國務院這次審議出臺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為契機,圍繞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數字健康建設步伐,大力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融合發展,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

    一要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從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藥品供應保障、醫保及時結算、醫學教育科普、人工智能應用等7方面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服務融合發展。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更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臺,開展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和管理服務。大力發展遠程醫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效率。鼓勵網上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線提供健康咨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和延伸處方等服務。鼓勵推進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加速構建新型服務業態。鼓勵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地區、偏遠邊疆地區因地制宜,積極實踐探索。

    二要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系。從加快實現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提高醫院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提升醫療機構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及時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等5個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舉措。特別是要完善醫生多點執業政策,鼓勵執業醫師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進一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收費、醫保支付等政策,健全利益分配機制。同時,還明確提出要推進遠程醫療專網建設,提升醫療機構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便民服務水平,實現2020年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

    三要強化“互聯網+醫療健康”監管體系。出于對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負責,在強化醫療質量監管和保障數據信息安全兩個方面提出規范性監管措施。及時出臺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管理辦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進網絡可信體系建設,防范和化解醫療風險,確保“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產生的數據全程留痕,可查詢、可追溯,滿足行業監管需求。研究制定健康醫療大數據確權、開放、流通、交易和產權保護的法規,嚴格執行信息安全和醫療健康數據保密規定,對非法買賣、泄露信息行為依法依規予以懲處,保障數據信息安全。

    來源:健康報新聞頻道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