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業界 > 移動醫療商業報告–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 林文斌

    移動醫療商業報告–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 林文斌

    移動醫療論壇

    演講主題:移動醫療商業報告

    演講嘉賓: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 林文斌

    林文斌:易管智庫只是專注于互聯網領域的研究,提供分析產品和服務。在座有醫療企業有醫藥企業也有大健康的企業。所以今天會從大數據的角度跟大家一起分享醫療和健康的,從行業角度看的東西。最近一個月最火的詞莫過于互聯網+,截至兩會我們百度百科的點擊率差不多只有幾萬個,最近一個月每天都有幾萬的點擊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其實是在傳統的各行各業都是非常活躍的。我們看互聯網+,+是傳統各行各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會是屬于從信息化向互聯網化過度的這么一個階段,我們生產服務行業,市場行業,我們所在的健康醫療行業,公共服務行業,會是從互聯網+現在比較活躍的階段。最新進行觸電比如說信息服務或者消費領域,已經指互聯網和傳統行業達到了融會貫通的階段。

    我們在看整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階段,根據我們檢測的數據,2014年整個移動互聯網的規模是7.3億,比2013年增長大概20%左右,這樣一個量級。我們PC用戶網是6.5個億,增長是15%。大家都說移動互聯網正在來臨,但是我們已經正在遠去。對整個互聯網交易規模的圖2014年是個一切增長外點,目前屬于比較高的一個點。移動互聯問這樣一個窗口期其實就在今年或者說最晚可以延遲到明年整個窗口期非常的短。整個再看移動互聯網整個發展趨勢,我們看到移動互聯網正在往本地的生活化這樣一個方向來發展,而醫療健康在整個的生活服務領域滲透率大家可以看到,右邊這個圖,是最低的,滲透率只有4.28%,當然這里面的話由于我們健康醫療行業所具有的特性所決定,但是相對于我們的娛樂,相對于我們的社交,這個90%的這么一個滲透率,僅僅是4.8%這樣的一個滲透情況,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是有一個很大的增長潛力。并且,隨著整個資本市場整個我們業內對整個健康醫療行業的這么一個關注度的提升,相信健康醫療和我們移動醫療,移動互聯網這樣一個結合,將會更加的緊密和活躍。

    我們再看一下整個交易規模的數據,這也是易管智庫檢測出來的數據,2014年互聯網醫療整體交易規模突破了100億,在這里面移動醫療占大概30個億,占比的話占了四分之一。但是我們一個結論是說,移動醫療將會驅動整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到2017年移動醫療將占比會超過50%,超過在線醫療這樣一個整體的交易規模。我們再看易觀這邊對于互聯網健康醫療這一塊兒整個研究體系。在這里我們分成三個大塊,一個是健康,健康是包含生理健康運動整形以及跟我們日常大健康相關的內容。醫療這邊的話,也講的比較如是尋醫問藥,遠程醫療體檢等等以及面對我們醫生或者我們的醫療機構所具有的像教育培訓,或者說我們的流程優化,醫學工具等等。現在走在比較前面或者說有一些落地的,來講模式比較成熟的會是醫藥電商這一塊兒說,隨著說處分藥的線下下手沒有放開,但是我們看到線上銷售這一塊兒我們非處方藥我們的保健品我們的醫療體系我們的用品其實線上銷售其實現在屬于比較活躍的這些品牌,傳統的醫藥制造企業,醫藥流通企業,其實也都在進行互聯網網這樣一個闡釋。這是一個簡意健康醫療生態圖大家可以看一下最左邊三列其實我們傳統的健康醫療行業最簡單的這么一個關系圖。我們患者或者說我們的健康人群通過醫院醫生進行一些健康質詢或者一些就診其中參與者包括了一些保險機構,以及前端的流通企業,和制藥企業。但是有了移動互聯網這樣一個平臺整個產業鏈非常豐富,患者與患者之間建立了一個所謂的必有社區或者我們的交流平臺。醫生和醫生之間也建立了這樣一個交流的社區。醫院和醫院和之間,或者健康機構或者健康機構也建立了這樣一個關系,整個關系是多元化的。

    看整個商業模式,對于整個移動健康醫療的商業模式我們說模式,整個盈利模式還不成熟。還沒有一個,我們還沒有得出一個非常有效的商業模式。這里我只是做了一個列舉,包括我們的精準營銷,這里會是面向,比如說醫藥制造企業進行收費這樣一個模式,還有現在落地比較多醫藥電商這種模式,這里既包括像阿里巴巴醫藥管這樣平臺模式還有我們醫藥B2B和醫藥B2C的模式,健康管理現在已經有很多的企業在進行嘗試,主要是借助我們的智能硬件還有一些云,還有我們一些實現這樣一個慢病管理。還有一個醫療服務的流程,關于醫療服務這一塊兒。因為我們大多數所有的這種醫院或者醫療的資源都掌握在線下或者醫療機構手中,我們線上或者互聯網企業要想從這里面來進行一個探索的話只能從服務流程進行切入。目前可以看到很多線上,掛號內或者說線上質詢類或者一些家庭醫生類這樣一個模式在產生,但是在這里我們看到前不久也提出說,我不允許進行線上診療,只能進行健康的質詢,在這里我們說,線上的或者我們互聯網的企業在做的事其實都是關注在醫療服務流程上面,并不涉及到線下的這種問題或者檢驗等等相關的一些環節。做的只是說服務流程的一個優化和整合。還有一些模式網絡醫院以及醫學信息服務最近提的比較多跟保險機構一些結合,但是還是處在不成熟的這樣一個階段。

    OK,我們看移動健康醫療這樣的驅動力,是雙驅動,前端由我們的用戶需求來趨同,后端由我們的大數據應用,用戶數據的應用來驅動。這里所有都觀者或者健康人群這些行為,并且通過一些不敢是看穿戴設備也好,還是終端的設備也好來進行移動的方面的布局。最終希望通過健康數據的,大數據的應約和落地,來去都整個移動醫療的,移動健康這樣的發展。主要還是比較主軸預防并且說,對治療的把控力現在并沒有那么強。

    這邊根據我們易觀智庫檢測出來,健康類占了17恩個,目前超過100個的用戶APP也只有三個,大家都是像大姨媽官家偏女性用的。還有其他的一共有12個是專門在女性健康這一塊兒,所以女性健康這個領域的發展潛力目前還有待在挖掘,雖然說用戶量很大,但是還是剛才那句話,沒有一個比較成熟的盈利模式。

    最終接下來看整個健康醫療整個用戶的目前檢測出來用戶的屬性。女性用戶占了87.3%,年輕的用戶30歲以下占了也超過30%,占一二線城市分布接近50%,這是整個基本的屬性。接著往下看,中等學歷這一塊兒占了60%,其中本科學歷是最高占了38%,學生的比例最高,接近30%,收入分布42%,看到這幾個數據的時候大家可能會不會有一種感覺,低收入人群占的太高了及在整個移動醫療健康領域用戶的付費能力是非常有限但是可以看到一個高增長的行業。高學科以及本科這樣一個人群成為未來一個付費非常重要的人群也是屬于高速增長的人群。

    再看整個移動健康的幾個活躍用戶的情況,這是根據我們這邊大健康領域一個研究,將健康領域劃分成十個細分這樣領域,我們看到孕嬰等等所占的比例都最高,剩下都沒有突破100%。從功能這個角度我們發現其實現在大家都希望通過社交或者說社群這樣的概念,來增加用戶使用的黏性,整個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大家可以看到跟社區相關有七個,都已經開始大面積的嘗試社交的功能。簡單進行健康和醫療的對比,從進入門檻來看的話因為醫療涉及到線下的醫療機構和健康機構,所以它的進入門檻肯定是會比較高的。

    用戶這個層面醫療健康已經累計了大量的用戶,但是通過APP來記錄我的生活習慣,生活行為或者說健康數據這樣一個習慣,用戶并沒有形成。我們一路醫療這一塊更多資源把握在醫療機構或者是弊端。從行業競爭來看,目前健康領域的優勢在于我已經先發,作為先發者積累大量的用戶,移動醫療這樣優勢在于積累大量的線下資源。現在我們看到行業集中度健康醫療還是屬于比較分散的局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上面一張圖,整個十健康領域細分領域廠商數量非常多,只有一兩家過了百萬的量級,行業的集中度沒有建立起來。還是屬于中等的情況。

    我剛才提到整個產品的同質現象特別嚴重,這里面總結的幾個數據。根據我們這樣的統計1月份女性健康類的APP已經超過一款,這一千款當中月活在一千個以下的這樣的APP占了60%,一千-一萬占了23%,一萬到十萬占到8%這樣一個量級超過一百萬的0.7%。所以大家從這個數據可以說雖然說APP非常多,但是產品這樣一個同質性非常非常地嚴重,并且出現嚴重的這種過剩的現象。目前面臨的剛才所說我們用戶付費能力是非常低下,所以說用戶的轉化成本非常高,留存率也會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

    大健康市場目前處于比較分散的局面,缺少一個大型的平臺。目前的話我們有硬件類有生理健康有美容整形等等這一系列的但是都各自為政,缺乏一個綜合的數據,承載這樣一個平臺。并且,通過數據的搜集,數據的應用以及數據后面的開發達到一些相關應用的價值目前這個后續商業模式還在屬于探索的階段。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個榜單,這是TOP100當中,這里沒有找健康醫療任何一個相關的APP,任何都沒有。前一百都密謀。再看后面10,有兩個,一個就是美用,一個就是懷孕管家。但是我們看到這個里面屬于大健康這個細分領域,或者更細分一點就是女性健康細分領域。所以從這個行業來看我們的健康醫療領域還是任重道遠。好,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