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搶灘”互聯網醫療 多方問題考量政府

    “搶灘”互聯網醫療 多方問題考量政府

     “搶灘”互聯網醫療 多方問題考量政府-智醫療網

      “除了醫療機構提供的遠程醫療外,其他涉及醫學診治的工作不允許在互聯網上開展,僅允許做健康方面的咨詢。”近日,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的這段話,被業內視作是出于安全性考慮提高了互聯網問診的準入資質,也是對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醫療緊急調整。然而,《IT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這次所強調的重點政策,給互聯網醫療平臺、醫院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反響。

    醫學診斷or健康咨詢?

    “第三方網絡平臺開展遠程醫療問診中,患者跟平臺、醫生之間法律責任、醫療責任的界定,將會是個突出問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于明德對《IT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互聯網公司不斷介入醫療行業后,將會帶來新類型醫患關系,也給監管帶來新的難題,這也可能是導致衛計委重申第三方平臺不得進行問診的原因之一。

    在衛計委重申中,格外強調開展遠程醫療的主體應該是具備相應專科資質、執業資質的醫療機構,“互聯網平臺不允許涉及醫學類診斷治療,只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詢。”

    在這輪緊急剎車中,好大夫、掛號網、春雨醫生,包括BAT所推動的遠程智慧醫療,都成為受該政策影響的焦點。盡管這些互聯網醫療平臺,都表示禁止醫生下決定性結論、開具處方藥單或治療方案,來規避醫療風險。“互聯網醫療平臺,更應該做的是導診、掛號等診前服務,以及在線復診、患者管理的診后服務。”面對這一緊急叫停,掛號網總裁廖志遠如此表態。今年3月掛號網推出主打診前、診后服務的“微醫”平臺。

    然而,事實上,健康咨詢和醫學診斷這兩者之間,在業界很難給出一個非常明確的界限。

    一位長期在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提供服務的腸胃專科醫師告訴記者,在網絡上與患者溝通病情的治療準備工作時,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問診,“患者會來問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能不能吃某些藥,如何治療,吃了處方藥后產生的癥狀是否正常等,這些常見的問題很難區分是問診還是咨詢。特別是有些普遍性的癥狀,像腹瀉、胃脹等簡單疾病,在得到患者提供的詳細檢查信息后,完全可以進行遠程診斷。即便是去門診,這些疾病也是兩三分鐘時間就診斷完畢。”

    “目前很難對健康咨詢和醫療問診下清晰歸類和定義。特別是在網絡平臺上,患者對醫生的選擇權,以及開藥和診斷、咨詢結果的一致性,都會是雙方的多元化選擇,而不是傳統醫療中的專人負責,這也要求監管政策必須與時俱進,不能簡單的一刀切。”于明德表示。

    醫院進軍遠程醫療

    今年1月份,國家衛計委和國家發改委同意在寧夏、云南等五省區開展遠程醫療政策試點,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和中日友好醫院,要面向五省區放開全部的優質醫療資源,這意味著政策開始向醫院等正規醫療機構傾斜。

    在這輪醫院進軍互聯網醫療的浪潮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走在了前面。從去年開始,華山醫院便在內部推動移動醫生工作站、遠程預約掛號、模板化初步診斷的智能平臺。

    “目前移動工作站等終端已經在醫院內部測試,很多功能都是根據醫生、患者的需求開發,可以說是互聯網化的輔助醫療工具。”華山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黃虹告訴《IT時報》記者,在不久后的一整套診治流程中,患者可以直接在手機端選擇治療醫生,掛號時可以率先輸入體溫、血糖、病癥等一系列信息,給醫生提供更準確的判斷依據,也提高了問診效率。手術時可以向家屬通知生命特征和進展信息,術后還能直接在手機端通知進食、恢復等注意事項和醫囑。

    “在將來的遠程醫療中,一些小規模的專科和簡單癥狀,可以直接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診斷,從而事先分流出一部分輕度患者,把醫療資源留給真正有問診需要的用戶,避免出現以往患者在門外排起長隊,而醫生精力難以全面顧及、就診時間短的問題,提升問診效率和質量。”黃虹表示。

    醫生希望靠互聯網自由執業

    事實上,在這波由醫院發起的遠程醫療進程中,來自醫生內部的呼聲甚至更加激進。有不少人士認為,隨著遠程醫療的進一步發展,醫院的物理壁壘將會被完全打破,日后將會是以互聯網和醫院合作的云平臺+檢查中心+自由執業醫生的新型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遠程問診。

    以阿里系為代表的未來醫院已經邁出了這一步。繼連續簽下北京軍區總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機構后,4月2日,阿里健康又同迪安診斷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探索“獨立診斷機構互聯網運作模式”。這套體系下的問診流程將會變為——用戶在阿里健康App上預約入住醫院、醫生進行掛號,并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上門采集所需的健康數據信息,由醫生遠程開具電子處方后,患者再根據電子處方在線下單,由周邊藥店搶單后配送,直接完成足不出戶求診的閉環體系。

    但在這種未來醫療的體系之中,醫院方的態度成了關鍵問題。

    “這種模式設想,很早前我們內部就有提出,但它只能局限在一些簡單科目中。”黃虹指出,“尤其是檢查、診斷等一整套體系還屬于經驗科學,一些復雜癥狀無法通過遠程診斷得出結論。”

    黃虹認為,隨著互聯網醫療的逐漸推進,醫院作為主體方一定要和BAT等巨頭合作,“但雙方的界限一定要劃清楚,由互聯網公司提供平臺,醫院提供醫療服務與資源,醫院不能將核心數據直接開放,互聯網平臺也不能越俎代庖去進行診斷。”(責任編輯:西西 來源:IT時報)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