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衛生政策與技術經濟評價專業委員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2017年學術年會。此次會議主題是“未來醫療與健康中國經濟”,主要圍繞健康中國建設發展背景下,探討信息技術應用與醫療衛生相結合的趨勢以及帶來的政策風險及其防控措施,并深入討論了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對于推動醫療衛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界首市人民醫院院長曾慶勝做《信息化支撐下的家庭醫生簽約縣域醫療經驗總結》主題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我是一個來自于我們縣級醫院的院長,今天學習了幾位領導授課的內容,感覺到受益匪淺。應大會的要求,我匯報一下我們基層醫院經營的思路,各位專家和領導可以通過對縣級醫院目前經營模式的了解和透視,看看我們大醫院在目前大健康的背景形勢下,應該如何作為,希望各位有所啟示。
今天我匯報的內容就是我們界首市人民醫院,界首市是一個縣級市,在我們市內做的一個信息化支撐下的家庭醫生簽約模式,我們稱它為界首市的醫防融合模式。醫防融合的實質,醫就是治病、防病,這個醫實際上指的是合理診治,醫防融合在我們界首這塊兒,是通過限于醫公體內治保支付政策的改革來實現的。醫防融合的目的是培養老百姓良好的生活、就醫習慣,實現我們國家提出的90%不出縣的目標。實際上90%不出縣也好,或者大病不出現也好,實際上這個提法在今年全國的院長年會上,也有很多人提出質疑,大病怎么可能不出縣?90%不出縣應該也是不可能的,不是不可能實現,這個提法就不對,應該是養成老百姓良好的就醫習慣,該上哪兒治上哪兒治。安徽省是我們全國醫改的試點省,安徽省教導實施了醫共體建設。在界首這塊兒,醫保是按人頭付費的,這樣就給我們界首這塊兒醫防融合奠定了基礎。目前醫防融合模式在安徽省正逐步推廣,可能成為我們安徽這塊兒縣級醫院主導的經營模式。
當時我們也沒提出這個模式那個模式,當時我們只是在我們的醫共體內,怎么把病人留住,怎么把資金省下來。結果我們安徽省衛計委的領導到界首看過以后,他說這個模式值得推廣,就讓安徽省16個地市,80多個縣,100多個區都到界首參觀,后來逐步界首這種醫防融合模式在省內就推廣了。大型醫院如何應對這個政策的變化,改變經營思路,幫扶基層醫院實現共贏。界首市人民醫院,界首是一個80萬人口的縣級市,界首市人民醫院大概現在是1300多張床位,去年門診量大概是50萬人次,住院病人大概6萬人次,去年業務量大概是14.4個億。
今天給各位領導專家匯報的內容主要三部分。也請各位領導這三個標題認真的也讀一下。我們認為實現醫防融合是國家各項政策落地的關鍵,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是實現醫防融合的鑰匙。城鄉一體化的信息化建設,是做實簽約履約的保證。應該說醫防融合也不是個信念概念了,早在2015年上海對糖尿病管理這塊兒實現了醫防融合,廈門2016年提出三師共管,醫防融合,2017年7月,深圳羅湖提出一個大社防(音)中心,都是醫防融合這個理念。但是他們實施的地點都是在社區,主體基本上都是全科醫生。而在界首實施的地點就是在縣鄉村,實施的主體就是縣鄉村的醫生。
醫防融合的背景是這樣的,現在醫改實施了大概十幾年了,近二十年了,病人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30%的人口消耗了70%的醫保資金,這個30%的人口主要是指一些慢性病。國家重視公衛,但是有幾個人真正的去搞公共衛生,可以說就連居民健康檔案都可能是造假的,有的人根本沒見過社區醫生。自然生命增多了,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一些慢性病增多了,現在甚至成為爆發的趨勢。但是隨著醫院的增多,醫療造病也不可否認的也在增多,讓醫生去防病,醫院希望老百姓不生病,但醫院吃什么,這都是矛盾的。如果這個矛盾解決不了,病人還會越來越多。我們認為只有實現醫防融合,讓治病跟防病相結合,才能讓老百姓受益,政府受益,醫院也受益。老百姓受益這塊兒好理解,政府受益這塊兒好理解,醫院這塊兒怎么受益?病人越來越少。實際上把醫保資金交給一個縣,就是醫共體牽頭單位來管,按人頭付費,這個錢省下來總比花出去強。而且在你的醫共體內,你自己花總比別人花掉強,所以誰先實施,誰先取到市場先機。在這中間,公共衛生同醫療這塊兒要融合在一起,這就是醫防融合,老百姓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實惠。
界首的醫防融合就是在限于醫共體建設的框架下,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簽約服務為抓手,以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為重點,以醫保支付政策改革為依托,及醫療預防為一體的一種模式。匯報一下我們的主要做法,實際上我們就是四個融合,一個是職責融合,服務融合,資金融合、信息融合。職責融合跟服務融合,實際上就是縣鄉村三級醫生,組成一個簽約的團隊,又叫團隊簽約,團隊履約。這個資金融合是醫防融合的核心內容,我們說的簡單一些,就是在簽約服務中,收老百姓一百塊錢,這一百塊錢實際上也就是一個藥引子,如果你不收100塊錢,他得了病,他可以任意選擇地方就醫,他交了100塊錢,他就會問你要服務。
那么我們從這個醫保資金里面再配套200塊錢,那加在一起就是300塊錢,這300塊錢不是給老百姓看病的,就是一個履約經費。我們怎么分的呢,就是這個履約經費40%給老百姓做健康體檢,就是120塊錢做健康體檢。那也就是他交了100塊錢,就有120塊錢健康體檢。然后10%交給村醫防病,做家庭醫生簽約,健康宣傳這塊兒。50%就是給鄉醫,讓他做資金的守門人。說白了這50%是相當于150塊錢,一些慢性病大家都知道,一些慢性病并不需要住院,比如高血壓、糖尿病。但是現在醫院越來越多了,這個錢大家都想花,高血壓、糖尿病可能叫他做一些CT、彩超,把錢花掉,然后再在國醫堂那邊,甚至再做一些推拿按摩,把錢就給花掉了。那150塊錢給他們以后,他就要合理診治,不該花的錢不要花,這個錢如果他不住院,這150塊錢就是他的,這樣他把慢性病能夠防下來20%,他自己的收入就非常可觀了。這就是我們從醫保資金里切出來一塊兒,作為防病經費,實際上就是將醫保資金強制為防病經費。然后節約的醫保資金,如果醫保資金節余下來,30%分給村醫,其實這是村醫的主要收入,然后40%給鄉鎮衛生院,然后30%給縣醫院的去參加、去加入這個1+1團隊服務,組織簽約服務的醫生,這樣30%、40%、30%,這是節余資金的分配。所以資金融合是醫防融合的核心內容。當然要做到這塊兒,要有一個正像一體化的信息化建設,縣鄉村要形成一個醫療體系。它的公共衛生包括它的居民健康檔案,它的所有的衛生信息,在哪個醫院看病的所有的病歷,化驗單,包括影象片子,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調閱這個信息,互聯互通。
這樣我們醫防融合其實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個就是先抓的是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等。第二要求醫生主動去防病,把他原來的收入變成他的成本,你防的好你就得的多,你防的不好就得的少,把錢花完了就沒有了,讓他從原來的他自己的醫療收入變成他的成本。因為病人如果少了或者花的錢少了,他省下來的錢就多了,分的錢就多了,這樣把他的收入變成他的成本。不然的話誰都想花錢,不但花錢,還搶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是一個抓手,簽了約了老百姓才找你服務,這樣一個抓手。然后要有信息化,將醫保資金遷至為防病經費,打破醫生靠看病吃飯的怪圈,使醫療回歸本色。
醫防融合這么好,怎么能做到醫防融合,就是剛才我說的要靠家庭醫生模式,家庭醫生簽約模式最好。只有讓家庭醫生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醫保資金的守門人,才能讓老百姓少得病,小病基層治,大病少出現,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醫防融合。
下面就匯報家庭醫生簽約。我們家庭醫生簽約全國都在搞,但是我們的體會,我們的簽約模式有三個特點。第一個是我們是團隊簽約,像廈門、深圳、上海都在搞家庭簽約,簽約的基本上都是全科醫生。而一般的縣鄉村,簽約基本上都是村醫簽,我們就是團隊簽,就是縣鄉村三級醫生簽約。如果是村醫去簽約,可能老百姓根本就不相信他的服務,不會跟他簽,這樣團隊簽約,團隊履約,村醫簽了約了,履約的是縣鄉村三級醫生,特別是縣級醫院參與進來以后,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履約的真實性,也就是服務的理念在團隊履約的情況下提升了服務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縣鄉村三級以上必須建立一個考核分配機制,就是履約的過程中間,健康宣傳、義診、遠程門診這塊兒,誰做的多少都有一個詳細的分配方案。這樣的話,就跟工分似的,誰掙多少分,然后履約金,節余資金就能分多少錢。沒有一個好的分配制度,根本就無法實施下去。
還有簽約,我們簽約老百姓,享受那個八項優惠政策,這個在簽約服務里面,其它的地方簽約好像這個特點沒有。我們的八項優惠政策,就是老百姓簽約以后,可以享受遠程門診,隨時可以得到縣醫院醫生遠程門診,然后這個門診費用增加一倍,報銷提高10%,住院報銷提高5%。如果出現,可以享受幫你找專家,免費的車接車送,老百姓享受八項優惠政策。另外門診費也是,在各級醫院住院一次性門診費。這個家庭簽約的核心問題,第一個是要建立在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有牽頭單位實施。為什么一定要建立在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醫共體,就談上1+1+1的團隊服務。因為我們沒有全科醫生,鄉村的全科醫生很少,你去培養也來不及,鄉村級醫生的服務不行。只有在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團隊履約,這個必須在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
還有一個從資金分配上來說,形成了醫共體,醫保資金就按人頭付費,交給你管理了,這樣才有意義。說白了,你就管錢,手里根本沒有錢給你管,讓你去防病,你防的再好,節約的資金跟你沒有關系,你防的再好也沒用。這樣就必須建立在醫共體的基礎上,這樣的話醫防融合才有實質作用。簽約要解決幾個問題,一個是簽約問題,老百姓不相信怎么辦,團隊簽約,讓老百姓享受到八項優惠政策,超值的服務,交100塊錢,他享受那么多優惠的條件,所以現在老百姓簽約的積極性非常高。然后解決的是簽約包的管理問題,因為簽約包的類型比較多,普通包,個性包,貧困人口等等,這個包非常多,沒有信息化這塊兒,服務包的管理是成問題的。
另外履約問題,1+1+1,原來是國家提出來的,有一個叫百名醫生下鄉,但是這些國家的政策很難落地,百名醫生想要下得去,大家都知道下不去,也留不住。但是在信息化支撐的情況下,這個就能夠實現了,因為醫生他幫扶,只要他技術下鄉,他的服務下鄉,他未必必須要下鄉,他隨時都可能通過遠程門診,得到縣級醫院醫生服務的情況下,醫生未必要下鄉,這樣就下得去、留得住、用得著,這樣1+1+1就實現了,就落地了。建立一個考核分配機制,另外老百姓享受到八項優惠政策,必須在支付政策上面給予體現。去年我們界首市有兩個醫共體,一個是界首市人民醫院帶了十個鄉鎮衛生院,然后還有一個中醫院,帶了八家鄉鎮衛生院。在市人民醫院這個鄉鎮衛生院,我們對鄉鎮衛生院的幫扶應該是通力幫扶。沒手術室我給你建手術室,房間裝修、設備包括人力資源的幫扶,應該是通力幫扶,信息化,全部都是人民醫院花的錢。另外資源下沉,將一些小的疾病,闌尾、疝氣常見的一些小的慢性病,下沉到基層,這方面我們也進行了人員培訓,這是我們幫扶過的村衛生室,建設的村衛生室,還有給他們建立了中心藥房,這是村醫的工作站。這個醫共體的特色,一個是人才物通力的幫扶,第二個就是團隊幫扶,去年的時候2016年我們幫扶的時候,就派醫生,硬碰硬的下去,下去其實也沒多大作用,他自己也不愿意下去,下去一個婦產科醫生,他那根本就沒有婦產科,實際上沒用。今年我們改變方式,就是團隊幫扶,哪個科最強,我們就把這個科包給我們市醫院的哪個科,你這個科的醫生護士都下去,他的收入也歸你,這樣實行團隊幫扶,幫它建立一個重點科室,也就是他經濟上面重點支撐的科室,把一個科室打造好,以點帶滿幫扶,然后建設了城鄉一體化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了簽約服務,信息化支撐下的遠程門診。這個遠程門診應該是去幫扶的核心內容,如果實現不了遠程門診,可能還是要醫生全部要下鄉,這個團隊幫扶就很難做到。
另外大病醫療體系轉診,我們現在界首市人民醫院跟當地的一些大醫院,像阜陽市人民醫院,安一附院(00:20:54)附院,我們建立了醫聯體關系。我們跟它簽合同。比如一個肺癌的病人在你們安一附院,如果老百姓非要到省級醫院看病,那如果在你那花三萬塊錢,我就跟你簽三萬塊錢,你不能超過這個數字,不能超的太多,大致是這個數字。如果超得多了,我就不給你往那邊送了。原來縣級醫院像跟大醫院簽這樣的合同,它是不愿意簽的。現在基層壓力都非常大,現在它都找你簽,它愿意按照他們醫院的單病種付費的方式跟你簽約,它知道它如果不簽的話,可能你跟其它醫院簽,它就沒病人了。然后我們這個醫共體規定,節余的資金全部流入鄉鎮,我剛才跟大家匯報了,就是節余的資金30%給村醫,40%給鄉鎮衛生院,30%給區服務的縣級醫院的醫生。這樣村醫的收入,村醫鄉醫的收入從根本上得到了保證。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基層缺醫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其實國家很重視,前一段時間開會的時候搞了周轉池,周轉池能解決問題嗎?我覺得解決不了問題。就是解決了他編制的問題,村醫要給他一個村醫鄉醫,你要給他一個好的平臺,給他一個好的收入,給他有一些指望,這樣他才愿意留在村里。像原來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到鄉鎮,大專畢業生也不愿意到村室,所以現在村醫非常缺,有的一個村室連一個村醫都沒有,有的赤腳醫生都60多歲退休了還在那撐著干,所以基層的血必須換。這樣的話,村醫鄉醫的收入得到保證,大學畢業生才愿意到鄉里。現在在我們界首,鄉醫的收入,鄉鎮衛生院醫生的收入超過市醫院醫生的收入,他也不一定愿意到市醫院工作,這樣從根本上解決了鄉醫缺醫的問題。家庭醫生簽約我們就是預期的效果,是構建多層次簽約的服務模式,引導醫生轉變服務理念,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還有良好的就醫習慣,提升基層的服務能力。實際上這個得到收益最大的還是基層醫院。因為基層的資源下沉以后,技術下沉了,病人下沉了,他的服務能力提高,這是顯而易見的。這方面實際上村鄉醫確實得到了實惠。
從去年我們國家家庭醫生簽約集中下沉以后,可以講各個鄉鎮他的手術量、門診量都在增加,可以講現在鄉鎮衛生院原來根本沒人看病。在我們安徽皖南地區,有的鄉鎮衛生院幾乎就關門了,說實在話就搞公共衛生。來了病人就賣給民營醫院,現在在我們界首,鄉鎮衛生院幾乎是一床難求,分級診療。這樣我們明確了縣鄉村各級醫生的職責,分工非常明確,一開始搞的時候,大家不知道干什么,現在誰去做什么,什么時間做,做到什么程度非常清楚,然后給一個工分似的考核,明確大家的職能。然后老百姓享受到八項優惠政策,交了100塊錢,還有交150的,交150的就是說所謂的老高糖,老年性的高血壓、糖尿病交150塊錢,像高血壓、糖尿病老年人是100塊錢,他享受一年120塊錢的健康體檢,最重要的是他享受了遠程門診,他隨時可以在村室里面享受到縣級醫院醫生的幫扶。他在非正常工作時間也可以通過手機app享受到縣醫院的幫扶,這樣醫生下鄉是真正的下鄉了,不一定非要人下鄉,只要技術服務下鄉就是下鄉了。然后老百姓門診費用多百分之百,報銷提高10%。門診費用為什么給提高一倍,因為很多慢性病,他經常到門診看病,如果他的錢花完了,他可能就要住院,他一住院花的錢就多了。那我們把門診費用提高一倍以后,他的花費相對來說在門診有時候就解決問題了,住院就少了,把住院(00:26:25)提高5%,出縣享受一站式服務。如果確實縣級醫院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幫他找專家,車接車送。
在這種模式下,像村醫鄉醫他的收入是增加的,特別是村醫這塊兒,他原來就是40%的公共衛生經費,現在公共衛生經費給它60%。然后它原來靠賣點藥甚至賣點病人過日子,現在它就不用了,用于防病,防下來以后,介余資金給它30%。鄉醫這塊兒也一樣,它有50%的履約補償金。我們算了一下帳。看我們一般鄉鎮衛生院5、600人,大概一個鄉醫要簽約大概2000人左右,2000人左右的話,一個人就是150塊錢履約服務費在他的手里面,那一年他有30萬的履約服務費在他手里。這30萬的履約服務費假如他能防下來1/3,就是1/3的慢性病不住院的話,他一年光簽約服務就能得10萬塊錢,履約服務這塊兒他就能得10萬塊錢。再加上他的績效,加他的工資,一般來說,鄉醫的收入每年大概在20萬左右。這樣大學畢業生你讓他到鄉鎮工作他愿意。
這樣我們建立了一個完善的考核機制,我們考核最主要的內容就是一個體力就診率。比如說縣醫院他人下沉了,他又掏錢掏設備,資源集成,節余的資金它又一分錢不要,那么縣醫院不就傻了嗎?所以當時推行這一塊兒的時候,我們醫院包括班子成員都是基本上反對的,我們的職工也不理解。但是簽約過以后,大病出現的就少了,大病都到縣醫院來了,縣醫院從大病這個身上得到收入,也有一個好的經濟收入,然后技術水平也提高了。所以我跟我們的職工說,我們就是棄低端要高端,所以現在大家得到實惠了,都明白了。我們的危重病人三四類手術明顯提高。原來我們縣醫院做不了的手術,現在請專家過來,現在好多手術都能自己做了。
那么在這種模式下,醫保資金切除了200塊錢,能不能承受,我們也算了一個帳。因為重點人群占30%,每個人出資是600塊錢,你切除了200塊錢,也是30%,所以用于履約服務費的是30%的30%,其實就是醫保資金的9%,這個醫保資金完全可以承受,而且節余的資金遠遠大于補償金,這個9%實際上也不是完全給醫生。因為有的病人肯定要住院,住院他就拿不到那個錢了。算了一下大概是6%,整個全縣我們算了一下,我們拿出來防病的經費就從醫保資金切出來大概一年是1600萬,我們算了一下,假如有20%的慢性病人不住院了,可以節省9000萬,就是你拿出來1600萬去防病,醫保資金可以節約9000萬,這是我們做家庭醫生簽約這塊兒的宣傳手冊。這是簽約的現場,非常火爆。
家庭醫生簽約必須在信息化支撐下才能夠完成,第三個跟大家匯報的信息化,我們信息化這塊兒,界首的信息化可以說有四個特點,一個是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城鄉一體化的數字醫院體系。所有的電子病歷在縣鄉村完全是一致的。居民刷卡過以后,就醫卡刷過以后,在縣鄉村,他所有的醫療信息都是互聯互通的。當時我到界首市人民醫院,當我去了之后,我問一個專家,怎么能把農村的病人病歷跟縣醫院互聯互通,那么專家就告訴我一句話,他說給農村人,給鄉里人做一份電子病歷,我就理解這個電子病歷就是他的一個信息,必須跟縣醫院一樣,不然所謂的一體化就根本實現不了,因為你的信息不通。信息不通,路就不通。這個信息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一個遠程門診,你就是讓病人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都能夠享受到縣級醫院的門診服務,這樣老百姓才能相信,他在村室,他在鄉鎮衛生院,他都能看到他自己的病歷,他自己的化驗單,他自己的CT片,這樣這個遠程門診就能實現了。而且通過這個手機app,在非正常工作時間,哪怕這個簽約服務1+1+1,最后縣醫院的醫生不在家,他出差了,同樣也能夠給他提供服務。這樣這個1+1+1就真正達到目的了。
同時我們為了避免公共衛生造假,因為現在公共衛生這塊兒,很多都是造假的。有的居民不在家,他隨便填個血壓,現在很多都是造假的。我們增加了一個可穿戴設備,他的血壓,建立這個居民健康檔案的時候,他要錄進去兩個東西,一個照一個相,把他的照片頭像輸進去,另外要把他電話號碼留下來。這有兩個目的,他必須是他量血壓,不是這個人量血壓,他根本就輸不進去,錄不上去,所以必須是他。然后這樣來的話,村醫有時候有一種抵觸情緒,他說我用了你這個以后,我這個居民健康檔案造不了假了,我的收入就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在分配的時候,你只要能夠達到60%,我們都算你過關了。因為有的確實找不到這個居民,他去打工了,或者今天去找他找不到,他今天下地了,要達到60%,這樣相對來說,居民健康檔案他的造假行為就給控制了。然后他的醫保支付政策這塊兒必須嵌入到這個信息化里邊。他住院的時候,他享受到政策,就可以及時結算,不然的話他就不相信。
現在在我們界首市就建立了這樣一個平臺,通過居民的健康卡,在市醫院、鄉鎮衛生院、村室,所有的醫療信息,包括公共衛生信息,全部要互聯互通,這是村醫工作站上面顯示的非常清楚,這個村室有多少人簽約了,這個上面今天有多少人住院了,在什么地方住院,門診多少,住院多少,包括公共衛生信息,這個平臺上是一個集成的模塊。這個就是它的(00:34:43英文)系統,影像系統在縣鄉村都能夠看到,這個是電子病歷系統,這個是遠程門診,這是一個村醫,這是縣醫院的醫生。通過非正常工作時間,通過手機app都能看到,都能幫扶,雙向轉診這塊兒必須填一個轉診單子,這樣履約這塊兒,這上面就是一個高血壓的病人,他錄進去這個電話號碼以后,他今天量血壓,比如高血壓病人,一個月量兩次,一年24次,他這一次量了以后,15天以后他就自動回撥了,因為他簽約了2000個病人,他要打2000個電話,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這種信息化自動就回撥了,撥不通明天還撥,上面顯示哪個打失敗了,哪個還沒打,清清楚楚,這樣信息化的支撐下,這個履約就變得比較真實了,他想作假也作不了,這是履約的執行單,這個就是人臉識別系統。
另外就是網上醫院,居民自己在家也可以預約掛號呼叫120包括收費充值這塊兒,選擇醫生都可以。我們體會國家的許多衛生政策都比較好,比如1+1+1,百名醫生下鄉,90%不出縣,實際上90%不出縣,能剝奪老百姓就醫,選擇醫院的權利嗎?包括一些同病同價,內容都很棒,但是落地都很難,不能說你就是硬性的去管。現在這個醫療機構按照國家的衛生政策就是被管的感覺,但實際上這些政策還不是那么容易落地。但是在這種模式下,在信息化支撐下的家庭醫生簽約模式下,根本不需要管。就是把這些事都理順了,他不會讓他的錢白花,浪費掉,他也不想讓他的病人出現。你不讓他下鄉他也得下鄉,因為跟他的收入有關系。所以這些事順過以后,他就不需要管。
以前認為都是醫改這塊兒認為是政策的投入,每次開國家的年會特別大醫院的院長都希望國家多投入一些。今天上午我看我們那個主任講達到6.1%了,有的人認為醫保監管有問題,不該花的錢花了,浪費掉了。像一個闌尾炎可能在縣醫院做手術就4000塊錢,下了鄉鎮2000塊錢,他跑到我們省級醫院1萬塊錢,跑到北京1萬5千塊錢。為什么2000塊錢、4000塊錢能解決問題,他偏要跑到北京來的?而且能跑到北京來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有頭有臉的人就應該更多的占用我們的資源嗎?我覺得不應該。我們就把資金交給基層醫生管理,你讓他去省錢,不把錢交給他管肯定不行。然后交給他管,你得解決他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國外的家庭醫生,比如說在美國11年才出一個全科醫生,他那個能力肯定沒問題。在我們現在基層有多少全科醫生?但是縣鄉村有縣級醫生幫扶的情況下很容易,把錢交給他管,解決他能的問題,我覺得所有問題就解決了。不是政府投入不足,也不是醫保監管不行。所以我們認為醫防融合是國家各項政策落地的關鍵,信息化的家庭醫生簽約是國家各項政策落地的法寶。
實際上我們對界首市健康營養這塊兒非常重視,在市政府的督導下,界首市人民醫院在我們開發區建立了營養健康科普基地,應該說是一個高規格的,清光電一體的,就是做一個防病,跟健康這些科普知識的宣傳。這個科普館元月1號之前正式開館,這是效果圖。剛才實際上我講這個醫防融合詮釋了一下縣域醫共體的醫保資金的支付方式,就是這個醫保資金在縣級里邊是怎么分配的。但是這個醫保資金在醫聯體,實際上就是醫共體,縣級醫保資金對市級、省級、部級醫院應該怎么結算,所以我們現在界首市又做了第二步嘗試,以后有機會跟大家匯報。就是我們醫聯體內轉診就實行同病同價,我們政府就敢說不字。當時我跟我們市長說,闌尾炎到北京你敢不敢跟他說我在市醫院4000塊錢就解決問題,他跑到北京,你就給他4000塊錢,你敢不敢說?他說我敢,你敢就可以,那就是同病同價。有的病你解決不了,你縣級醫院解決不了,轉到部級醫院、省級醫院,好多醫院是按照疾病診斷付費,就是DRS(音)這塊兒。那么我們就按照它的疾病診斷付費,你跑到大醫院解決不了,就按照疾病診斷付費,你敢不敢說?他說敢,那就這么干,所以界首這塊兒,就準備對出縣的病人,醫聯體內轉診,準備實行同病同價的支付方式,謝謝各位。
薄濤(主持人):時間關系,答疑全部講完以后我們再集中答疑吧。剛才曾院長給我們當前醫改目前這十大改革目標任務給了一個非常好的答案。我覺得這個答案解決了幾個問題。一個家庭醫生簽約,醫防融合,我們整個醫生的優質資源的下沉,特別是醫保資金,我們的效率。實際上剛才講我們的錢不少了,但是我們的效率是低的,通過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界首模式。我最近也在做,要給國家統戰部門寫一個關于醫保支付,和我們原來公共衛生基本經費,我們的效率實際上都是不高的。我今天聽了曾院長的報告,我覺得給我一個非常明確的理念。我們在縣域醫共體到底怎么發展,縣域醫療醫共體當中它的樞紐和整個骨干的作用怎么更好的發揮,這樣我們整個基層的醫務人員能力如何提高,老百姓的滿意度怎么提高,PCIC,也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的一體化服務,通過醫防融合這把鑰匙,通過信息化這條高速公路,把我們的醫保支付前移,將來再后移,前邊到防,后邊再到康養,我想區域內醫保的整個資金效率,肯定會極大的提高。謝謝曾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