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分享 > 徐洪斌:智慧健康醫療與未來經濟

    徐洪斌:智慧健康醫療與未來經濟

    2017年12月9日,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衛生政策與技術經濟評價專業委員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2017年學術年會。此次會議主題是“未來醫療與健康中國經濟”,主要圍繞健康中國建設發展背景下,探討信息技術應用與醫療衛生相結合的趨勢以及帶來的政策風險及其防控措施,并深入討論了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對于推動醫療衛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遼寧省衛生與人口信息中心主任、遼寧省醫院發展中心主任徐洪斌出席會議并做主題報告。徐洪斌:智慧健康醫療與未來經濟-智醫療網

    楊主任、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利用一點時間和大家分享一下健康醫療,也就是說我們醫療的未來以及信息化和我們醫療的未來。這當然更多的也是我個人的一些體會來和大家分享,當然我們也希望這個未來能為我們的經濟、為我們的健康帶來真正的一個變革。

    我和大家匯報三個方面,一個是健康產業的發展勢不可擋,第二個是信息產業的技術對健康產業的影響,以及我們下一步的一些思考,當然主要是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健康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勢不可擋,這個不是說我們說說,而是從上到下的一種共識,從國內到國際的一種共識。“十九大”剛結束,“十九大”報告里習近平總書記說了健康中國的戰略,剛才莊司長也一再提到,我們政府對健康的一個規劃和要求,就是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這個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實際上涵蓋了我們老百姓的一生,這個一生的范圍是很廣的,遠遠超過了我們現在注重的衛生經濟,我們現在的醫療經濟的一個方面。我們真正在醫院呆的時間,每個人都是不長的,那么提到了健康中國建設,有5個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發展健康產業的方面,這也就是我們未來的經濟與我們健康結合度最大的一個,當然我們現在的醫療和經濟,就是常常談到的衛生經濟,今天在座搞經濟的更多,搞醫院管理經濟的也挺多,我們大家這么多年來一直在關注著衛生經濟,也就是說我們醫院發生的經濟問題,我們老百姓和醫保發生的經濟問題。但是從“十九大”之后我們關心的更多的是全生命周期我們的健康與經濟所帶來的這種關系和變革。

    原來就像我說的,原來我們是在醫療產業上談經濟,我們下一步將在健康上,也就是在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的健康大會上提到了,我們第一次強調了大健康的概念,大健康的概念就是防、治、養一體化。實際上就是我們全生命周期,而這個生命周期中治療只占了其中一個部分,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衛生經濟,現在無論怎么發展,怎么投入,從未來健康的角度來說,占的份額一定不是主要的,所以我們將面臨的變革是健康經濟的一個變革。

    健康產業都涵蓋什么?我們知道最多的、最熟悉的就是醫療健康。我們現在面臨的就是醫療產品和醫療健康就是我們原來知道的最多,下一步就是保健品、營養品,健康咨詢、健康管理、休閑健身、休閑器具,所有這些都屬于健康的范疇。有些是需要處方的,大部分是不需要處方的。大部分是需要我們去教育,需要我們老百姓自己去投入、選擇的,所以這部分就是我們圍繞著醫療逐漸伸出我們的手的健康產業,這個健康產業的支撐,我覺得必然需要我們醫療行業,也就是我們衛生人才的支撐。雖然這個行業很大,我們未來的前景很多,但是這些行業一定是我們衛生界的這些人才們,以我們為基礎來發展這些行業,這才是真正需要我們走的正確的一條路。

    保羅皮爾澤曾任布什和克林頓兩屆政府的經濟顧問,他發表的一部書叫《財富第五波》,這里提到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說我們世界經濟發展,他預測到第五波的經濟飛快發展,第一個是土地革命,這是最早的。然后是工業革命、商業革命、信息網絡革命,下一步的革命將是健康保健的革命,就是說健康產業就是在世界的預測上,即使在西方,仍然把健康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在中國只能更重要,因為中國對于健康和養生,在全世界是有名的,所以我們只能比其他國家預測的更靠前。

    那么我們看第四和第五,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問題,就是信息化和健康,這兩個結合在一起,將會有一個更大的推動力推動著這個經濟的迅猛發展,從現在來看,從發達國家和地區,健康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的健康產業規模在2016年是占19.6%,實際它遠遠超過了制造業、服務業、保險、金融、房地產,也就是2016年,美國的健康產業已經在產業結構中是遙遙領先了。我國的健康產業規模,實際上和西方相比還不大,但是實際上占總盤子來說也不小,2016年我們是5.6萬億,在我們的GDP是7.5%,這個是整個健康產業的規模。從2020年我們的規劃來說8萬億,2030的規劃是16萬億。也就是說在2020年之后將超過10%的GDP,也就是說以后的規模將更大,就是我們可預測的,我們在健康上國家的總投入也會有很大的一個發展。

    這是近些年,從2009年到2016年,我國健康產業結構的一些數據,我們能看到的,這些不再說了,就是幾個方面,包括醫療、藥物、保健品、健康管理、健康養老方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來平均增長率,每年遞增的增長率都非常多。那么,我們現在來看,即使在醫療行業和醫藥行業,去年我們都知道我們行業的增長率仍然在10%,即使我們遼寧GDP去年的增長在全國倒數第一,我們的衛生總支出的增長仍然是10%,所以,各行各業都在投入醫療,都在投入健康,就是看好經濟的發展趨勢,但是這個趨勢,我們隨著醫改,我們一直在談分級診療,隨著醫改藥品加成的取消,這些必然會造成我們醫療和醫藥的支出,起碼增長的速度會大幅度的減緩,但是整體的衛生支出一定是增加的。所以這個需要我們轉變我們經濟發展的思路,當然這個發展不是說和我們衛生行業的專家,和我們的醫學專家,和我們的衛生管理專家無關,恰恰是需要我們這些人才來參與。

    信息技術到底對健康有多大的影響?我們健康中國2030年的規劃綱要里提出,要在全國建立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這個平臺的概念也就是剛才莊司長也提到的,也就是我們衛生信息這條線一起努力的全國四級平臺,國家級、省、市、縣四級平臺,互聯互通,當然這個四級平臺我們建設已經有5年了,現在雖然沒有完全建通,但是基本上各點的構架已經形成了,趨勢也已經形成了,數據雖然沒有達到我們真正互聯互通的實際要求,但是往這條路上走,我覺得我們如果努力的話,再有一年的時間,全國就會有一個明確的成果展現在我們衛生行業之前,當然我們希望展現在全體老百姓的面前。這個互聯互通的網絡和我們人有什么關系?實際上這個從國際的定義來說,要實現健康中國的云服務計劃,健康中國的云服務計劃一定不是扣在我們醫院內部的一個醫療信息就是云,它一定是云端的大數據,那么這個云服務一定是為老百姓服務才是真正的服務,所以面向老百姓、面向醫療機構或者面向第三方的服務,將是我們未來三級平臺、四級平臺所要承載的一個重要任務。所以這也是我們發展智慧醫療、智慧健康、便民、惠民的一個重要平臺,一個支撐,也就是說我們政府在這方面將有很大的動作,當然這個動作一定會直接惠及在我們在座的,和惠及到全國的老百姓。

    在這種形勢下,健康產業必然會有一個巨大的變革,我們一直在關注醫療行業,我們傳統的保健品行業是我們最了解的兩個行業,這兩個行業與信息化結合之后,必然會出現移動的醫療,現在大家已經看到了,移動醫療,我們大家都在談云計算、大數據,天天在談,但是一直沒有用上。最終我們會發生新型的健康產業的轉化,那么這是我們可預測的,雖然我們沒有見到,但是是可預測的。也就是說信息化與我們醫療健康相結合,必然會有這些變革的出現。

    2009年,google的流感趨勢預測,這個大家都聽說過。2009年網絡的這款產品,通過鍵盤敲擊來進行大數據統計,最后來預測,有人問了癥狀了,有人問疾病了,通過數據的統計,來預測H1N1流感的爆發趨勢,實際上大家非常震驚。2009年老百姓覺得這個爆發趨勢預測得很準,當然最后2012年、2013年感覺它的數據仍然不是特別準,于是google在2015年就不再發布這個數據了。但是無論它這個階段的成功與否,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大數據在我們醫療上的應用已經出現,而且google的應用完全與醫療背景無關,也就是說它根本不需要醫療專家的參與,僅僅是數據的分析來進行的預測,預測的人數和趨勢。也就是說大數據的應用,是不是真正有一天能力拋棄我們衛生行業,這個我們不敢說,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說,我們衛生行業應該積極參與到大數據中,否則的話,我們將被別人拋棄,而不是說別人愿意拋棄我們,是我們是不是拋棄這個行業?

    IBM的沃森是人工智能的疾病診斷系統,現在在世界上的名聲很大,就是它真正已經能夠做到,當然不能完全的臨床應用,但是在這些方面已經取得了明確的成果,包括它對一些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上,已經可以接近我們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它自己說可以達到96%。不管怎么樣,這種輔助的診療系統,目前來看是可應用的,那么在國內,在其他行業也有這種系統的出現,也就是真正使用大數據,使用人工智能來輔助我們醫療的一個診斷,包括我們今后的治療,我們現在包括醫院的機器人現在都需要人來操作,也許有一天,機器人對人操作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差,這都是我們不可回避的一種現實。

    馬云說,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里。馬云當然是什么話都敢說,財大氣粗什么都敢說,但是他有時候說的話,是一個商人的視野,他能夠很快的預測到錢往哪里走,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我們肯定趕不上馬云,但是他說他以后要做兩個事業,一個是做健康,一個是快樂。他這個快樂的定義,我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是要進軍健康產業。他的目標就是減少醫院,減少藥廠,他說,如果醫院不改變,我就來改變醫院。現在全國已經有400多家大型醫療機構加入了馬云的未來醫院的陣營當中,當然不知道他這個陣營可能目前還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就像我們以前一開始看到的共享一樣,我們原來可能對這個的理解,包括我們對租車、打車,現在仍然碰到了很多阻力,現在來看,信息化造成的這種不可逆轉的勢頭,實際上是誰也阻止不了的。所以馬云提到的這些,也就是說互聯網與醫療相結合以后會出現的變革,我們必須去正視,我們回避不了,我們一定會面臨這種變革。當然,也可能預測不準這種趨勢是什么。

    從經濟角度來說,我們國家的醫療信息花費的總額,2014年是200多億元,2015年是240多億元,一直到現在2020年,預計達到20.17%,也就是期間符合的增長率16.71%,這是醫療信息化的投入,也將高幅度的增加,遠遠超過我們GDP增加的數量。從這個我們也能看到,信息化與我們醫療的相結合,剛才說醫療的投入在大幅度的增加,就是衛生總投入,我們信息化的投入也在大幅度的增加。這兩個已經看出來,已經在進一步的結合了。

    那么這種結合未來會帶來什么樣的變革?第一,技術進步促進移動化,快速增長的移動互聯網,大家都在用,包括我們的智能電話的使用,現在的智能電話上傳感器越來越多,包括現在可穿戴設備的出現,這些都會造成與健康相結合的移動化的出現,這種移動設備包括各個廠家,移動應用的出現,一定會造成我們健康產業的移動化的變革。

    第二,大數據催生我們的智慧醫療。目前來看,可以說大數據還沒有真正的構建完成,就剛才說我們互聯互通的平臺建設,大數據建設目前在建設之中,但是當建設成功之后,依托大數據我們必然會產生智慧醫療。那么這個智慧醫療會出現在醫療的決策、醫藥的研發、公共衛生的管理包括流行病的管理,也包括健康的管理。醫療的決策就像剛才說到的所謂的醫療決策,可能第一步出現是輔助的,對我們依賴醫生的一種輔助的智能診療系統,所有這些都將使用到大數據,我們現在的大數據一定是區域的大數據才有真正的依托性,一個醫療機構的數據談不上是大數據。所以現在各個醫療機構自己的數據中心、自己的數據庫,目前對疾病的診斷,不僅沒有作用,偏差性可能還會非常大,因為可選擇的患者不是隨機出現的。所以以后的大數據必須依托政府建立的大數據中心和區域的大數據中心,當然這個也是可預測的,也是很快就會到來。

    那么整個的信息化變革,這兩個行業的充分的結合,一定會孕育整個系統化的組織變革,也就是說原來我們傳統感覺到的,我們衛生行業的組織構架,我們人與人的關系、人和機構的關系、患者和醫療的關系,一定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仍然勢不可擋,但是我們是不是能夠預測到這種變化是什么?一個是移動終端造成我們患者自主性的增加,我們的社交媒體整個參與到醫療與健康的評論與介紹當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們云計算和互聯網,互聯網企業在這些計算過程當中大數據的支撐過程中,會對我們行業有多大的沖擊?這個我們能夠預測到,變革一定會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什么?我覺得從我們政府,從學會、協會、行業,從社會來說,我們必然要迎接這種挑戰。第一就是基礎化、標準化的數據庫的建設,剛才說大數據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依托,也是政府看重的一個方面,包括我們這個行業。這種大數據的標準化可用性,就是我們建設的第一個重點。

    當然大數據的建設,我們任何一個醫療機構和行業都做不到,這一定是政府的任務。因為大數據,任何一個患者的數據是屬于個人的隱私,我們整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區的數據屬于國家戰略,這個都不是我們任何人可以隨便用的,所以大數據依托一定是政府主導下的可及的大數據,就是說這個大數據還要能用,還要安全,就必須依托政府。雖然說依托政府,我們各個行業一定要提出建議,如何來建設大數據中心,使大數據中心能夠讓老百姓用得到。這個是我們建立未來發展,推進我們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基礎。

    第二,質量控制和評估。也就是說以后我們的醫療將向云端轉移,當然不是說脫離機構,也不是說脫離醫生,像云端轉移之后我們的質量控制如何完成?原來我們所有的醫療過程都是在醫療機構完成的,以后的醫療過程可能依托實體醫院和真實的醫生,但是有些東西是在網絡上完成的,如何來保證質量控制?當然以后的發展會像雨后春筍一樣出現了更多的醫療機構,我們的政府也不會太多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以政府主導、行業主導,發揮更大作用,建立一個網絡指控的系統和體系,這個也是需要我們在數據庫建設之中同步要完成的一個內容。

    第三,信息安全的保證。剛才提到既是個人信息的安全,也是我們民族戰略信息的安全,因為健康數據信息,包括我們遺傳信息,我們的疾病分布信息,我們醫改人群信息,這個信息絕對是一個戰略資源,任何國家,任何一個對敵對勢力都可能非常關心這些東西,所以這些信息的安全,仍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

    要最終完成我們整體的信息化的變革,我們需要一個寬松的外部環境,就是說我們現在這個行業,我們的衛生行業向健康大行業轉變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行業中,會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包括我們信息化的產業,包括馬云同志也可能會加入到我們的行業當中,所以我們應該敞開胸懷,歡迎大家來加入。按照一定的規則,大家都來加入,都來推進我們健康中國的建設,當然就需要我們有胸懷,我們能夠為企業提供一個很好的發展環境,這個政策支持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這是我們設想的未來健康云平臺的設想,我們感覺,未來的健康云平臺一定是有一個發展階段的情況,首先來說,應該依托國家的四級平臺,這是政府建的四級平臺,我們的想法四級平臺的虛擬化,一定是云端化,一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比如在遼寧,我們現在建健康平臺的目標,實體的平臺建立在省,市、縣平臺全部虛擬,全部云端化,也就是各市、縣級平臺不需要實體化建設,來達到整個全省云端數據的完成,這個我們直接建立云端。現有的實體平臺也可以介入,也就是說介入實體平臺或者虛擬云平臺,完成各地市平臺的建設。那么這個平臺建設完之后,需要有基礎數據庫的支撐,包括各個醫療機構的醫療信息,我們健康人群的健康信息,我們全人口的數據信息,我們職業的醫療機構 的人員信息,來做整個平臺的數據支撐,由政府來完成相關數據的認證,我們將對接我們的民生機構、公安機構和第三方的服務機構來完成各種數據的認證。

    最終我們的平臺將由原來的技術平臺,變成服務平臺,這個是平臺構架整體理念的改變,就是說原來我們的平臺,原來我們的基層平臺就是為了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來做的,我們的婦幼平臺,就是為了婦女兒童保健來做的平臺。而現在的平臺,不是為了某一項業務來做的,而是為了互聯互通搭建的平臺,任何一個業務應用將可以嫁接到我們的平臺上,支持第三方應用來完成整體的平臺建設,也就是說我們未來的平臺將是一個面向患者、面向第三方企業機構、面向醫療機構的服務平臺。

    當然這都是設想,要想實現的話我們再努力,我們也希望健康中國能夠在信息化的腳步下推進,未來的智慧健康醫療一定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不僅僅是行業內的人。我感覺未來我們最后個人來說,也就是最后我們每一個老百姓來說,一定會有一個可依托機構的云端服務的這種模式的出現,就是說他通過手機就能夠獲得一個可靠的健康服務機構的一個機構。那么,將出現患者可以主動申請的云端會診的咨詢模式,就是他可以選醫生,選機構、選模式,來對他的健康和疾病來進行咨詢。他可以有更多的可穿戴的健康設備和智慧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選擇。還有無數的第三方的智慧增值服務業可以選擇。對于一個大夫來說,變革也是巨大的。一個是輔助的診斷和治療系統,我們以后一定能夠見到桌面上的有輔助的診療系統,使我們的診斷,我們的治療更加科學可靠。那遠程的、智慧的隨訪跟蹤將是我們現在的患者,我們現在的跟蹤隨訪,一直是我們頭痛的問題,那么通過智慧醫療,通過網絡,以后遠程的跟蹤,定期的隨訪,使我們得到可能。

    另外一個自助的繼續教育和模擬的訓練系統來提升我們醫生的整體職業能力,對政府來說,更多是保障我們大數據的安全,我們質量的監控以及對于人口和疾病大數據的分析和預測,也就是說政府應該承接更大的,宏觀的一個信息的問題。對于我們第三方企業來說,以后將會有無限種的智慧健康應用和可穿戴產品應用到我們整個醫療和健康的行業當中,也就是說未來智慧醫療、智慧健康惠及的是各行各業。

    最后,我們將會有一個巨大的改變,對于個人來說,我覺得以后真正能夠做到我的健康信息我擁有,我的健康我做主。它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就醫者,通過網絡完全變成一個自主的,一個主動可選擇的,尋找健康和尋找就醫的患者。對于醫生來說,我們現在的醫生只有掛靠醫療機構,選擇醫生的職業地點,未來醫生的職業將由醫生自己來作主,他不再是被動的,一個永遠在醫院門診里等著患者的醫生,他將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發展空間。

    對于醫院來說,我認為以后醫院將成為一個醫療服務的支撐場所,而不再是醫療的一個主宰,它提供基礎的服務,以后的主宰就是衛生行業、健康行業的主宰將會是老百姓自己,也將是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所以說可以預見到健康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需要各行各業,也需要我們軟件、硬件、廠商,需要第三方健康服務的企業,與我們行業組織,包括我們資本和市場共同來努力、推進。現在我們在做的都是行業內部的人,我們行業內部的人是最不容易迎接變革的,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面對這項變革,所以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大家一起來迎接這種改變,這種改變將是整個行業的,也將改變我們國家經濟的未來。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