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國家為何要推進遠程醫療

    國家為何要推進遠程醫療

     國家為何要推進遠程醫療-智醫療網

    作為移動醫療、互聯網醫療的多胞胎兄弟,遠程醫療和他們一起火了!但由于信息化載體的相似,大家其實根本搞不清楚誰是誰。

      事實上,遠程醫療服務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在航天及災難救援活動中,并且在主管部門的各種紅頭文件中頻頻出鏡!但由于相關法規的嚴格界定,使得遠程醫療一直存在于神秘的醫院二次元世界中。這直接導致了,當國家衛計委發文要推進遠程醫療服務的時候,大家還沒搞清楚這是神馬情況。

      所以,小編今天就給各位理性又八卦的分析一下,為什么國家要推進遠程醫療服務。

      遠程醫療的定義——

      關鍵詞:醫療行為 醫療資質 信息化手段

      如同上文所說,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互聯網醫療是有區別的,但大眾往往將它們混為一談。事實上,我國衛生主管部門對遠程醫療有著相當明確的定義——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4年8月發布的《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明確將遠程醫療分為兩類:

      一類是一方醫療機構運用通訊、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向另一方醫療機構的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是機構和機構之間的遠程醫療服務;

      第二類是醫療機構運用信息化技術向患者直接提供的遠程醫療服務。

      看了高大上的《意見》是不是更糊涂了?來!小編來給你分析分析!

      首先,遠程醫療得是一個醫療行為;

      其次,既然是醫療行為,那么誰作為主體來提供這個行為?必須得是由醫療機構或者具有醫療資質的人員來提供;

      第三,載體是什么?遠程醫療就是通過通信、計算機這些信息化的手段作為載體,來實現醫療的目的。而這個信息化載體,也是遠程醫療與傳統面對面醫療的最大區別。

      三個關鍵詞就可以說明遠程醫療:醫療行為、具備醫療資質、配備信息化手段,符合這三個關鍵詞的,就可以來做遠程醫療。但是從這也能看出來,遠程醫療的范圍是比較窄的。

      遠程醫療的兩個可行模式——

      關鍵詞:B2B B2C

      有手段,就不能光說不練。遠程醫療作為上世紀80年代就在為航天和緊急救援服務的手段,也有了新的實施模式。

      一種是B2B的模式,就是機構對機構,兩個不同的機構通過醫療的手段實現在醫療活動方面的一個合作;

      一種是B2C模式,醫療機構可以直接對醫療機構以外的患者提供遠程醫療的服務。

      而這兩種模式,主管部門,也就是國家衛計委是比較認同的。之所以會得出這一觀點,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從國家衛計委官網上最早可以找到的與遠程醫療有關的文件,是一份1999年發布的《關于加強遠程醫療會診管理的通知》。

      從1999年到2014年這15年當中,凡是提及發展醫療服務的文件或者通知中,多多少少都會有“發展遠程醫療服務”的字眼。到了2014年8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并對該意見進行解讀。注意措辭,是推進。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主任科員范晶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公開發言很能說明官方的態度,“這個文件主要的論調就是,我們希望把遠程醫療作為很重要的一個領域去推進,而不是我們常規的很多的醫療技術,一般發一個文件叫某某管理辦法,管理辦法政府是屬于一個中立狀態,是第三方監管。”

      而時隔15年才出臺文件,也并非毫無理由。

      目前我國在遠程醫療方面比較成熟的項目主要有: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監護、遠程視頻會診。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在于不涉及對人體的直接操作,更多的是醫生做診斷或者會診過程中的一個輔助。

      國家衛計委相關官員也透露,之所以在遠程醫療立法初期沒有直接設定對人操作,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這種遠程技術沒有普遍的開展,并且主要也是在醫院層面開展;另一方面在法規的建立上,既不能過松也不能過嚴,過松會導致一些糾紛,過嚴會阻礙其發展,“所以在監管過程中出臺規范”。

      遠程醫療的意義——

      關鍵詞:醫療資源均等化 醫療成本降低 提高診斷正確率

      那么問題來了,政府為什么要推進遠程醫療?這其中背景值得研究。

      39健康網在查詢相關資料之后了解到,決策層關于發展遠程醫療的訴求,在多個政府重量級文件中都有提及,這些文件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 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等。

      在這方面的投入和成效也是可見的,數據為證——

      2010年以來,中央財政投入8428萬元;

      支持22個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了基層遠程醫療系統;

      安排12所原衛生部部屬(管)醫院與12個西部省份建立高端遠程會診系統;

      納入12所原部屬(管)醫院、98所三級醫院、3所二級醫院和726所縣級醫院。

      根據國家衛計委2013年的統計數據,全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共計2057所。

      事實上,推進遠程醫療的發展,既有著信息化技術層面的提升,也有著國家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醫療資源均等化的考量。那么綜合考量下來,其實主要是四個意義——

      第一個意義,遠程醫療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由于我國地域之間醫療資源分布非常不均勻,大醫院集中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西部農村的優質資源是比較少的。遠程醫療的實施,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讓邊遠地區和基層老百姓能夠享受優質服務,提高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

      第二是降低醫療成本,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價格差距是非常大,除此之外還有間接的醫療成本,一個患者要從基層到大醫院就診,除了醫療費用之外,還有很多間接的醫療成本,可能比直接醫療成本更大,所以遠程醫療很大程度上解決這種間接醫療成本的問題。

      第三,促進健康管理,遠程醫療通過數字化服務,通過這些信息進行連續的記錄,對推動健康管理,包括推動病人離開醫院之后隨診管理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四是發展信息產業,有很多信息化的手段需要用很多信息化的技術。

      另外,在提高診斷正確性上,遠程醫療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據衛計委的一個試點項目的數據顯示,在該地投放遠程醫療設備之后,影像片診斷的正確率提高了40%。

      遠程醫療的三大商機——

      關鍵詞:人才儲備 非醫療機構做平臺

      從文首的遠程醫療定義,我們就能分析出,遠程醫療服務的整個提供過程中存在三方,即醫院主體、醫務人員主體、信息化載體。

      而當前的政策形勢對于這三方其實都存在著商機。

      以醫院而言,大型三甲醫院可以與下游醫院聯合,形成遠程醫療規模化的服務,包括遠程會診、遠程培訓等等內容,這樣既可以完美的實現決策層的醫療均等化策略,也可以實現儲備人才的培養;

      對醫生而言,作為有醫療資質的人員,目前而言是不允許私自開展遠程醫療服務,但一旦多點執業或是自由執業全面放開,醫務人員就成為遠程醫療的最佳提供個體。當然這方面還需要主管部門進行相應的規范化。

      從載體層面分析。在不少人看來,既然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那么非醫療機構的企業、廠商在遠程醫療上便無法發展。但事實并非如此,載體正是所有想涉足遠程醫療行業的非醫療機構最佳切入點。

      以并不從事任何產品生產加工的淘寶為例,淘寶的存在只是為所有的商品提供一個平臺。而遠程醫療的載體恰恰就是這個平臺,建立平臺正是非醫療機構的最大商機。

      另外,在遠程醫療較為普及的歐美國家,其形式更為多樣。上海市兒童醫院院長于廣軍于廣軍介紹,與我國的疑難病癥會診模式不同的是,美國的遠程醫療還有一種小病診治模式,就是在大型超市的一個房間或者村子里,配備一個護士,進行血壓、體溫等一些基本的檢查,醫生進行遠程診斷之后,可以開一些簡單的處方。

      形式的多樣化,讓遠程醫療在未來存在諸多機遇。當然,目前也還有諸多問題,如收費過低、醫保不覆蓋、遠程雙方的責任界定等等問題,但我們仍應相信,在未來的某天,遠程醫療必將與我們的醫保覆蓋一樣,覆蓋到中國90%以上的人口,屆時,醫療資源的均等化將不再是一個夢。(責任編輯:西西 來源:39健康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