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銀川將啟動銀川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未來,該項目將覆蓋銀川市三區二縣一市15家醫院、5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38個鄉鎮衛生院。預約掛號、社區接種疫苗、查詢醫院床位、導航醫院三維立體圖等均能通過掌上APP和電腦實現——
1月9日,本報2版刊登《“微導診”市民足不出戶掛號問診》一文后,引起市民和網友的關注,不少市民看到報道后,立刻關注公眾號,體驗掌上掛號,直呼“真方便”。也有市民咨詢,除了文中提到的兩家醫院外,我市其他醫院什么時候可以實現微信掛號?
為此,記者采訪了銀川市衛生計生委負責人。得到的好消息是:今年我市將啟動銀川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未來,該項目將覆蓋銀川市三區二縣一市15家醫院、5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38個鄉鎮衛生院。也就是說,除了預約掛號,社區接種疫苗、查詢醫院床位和藥品信息、導航醫院三維立體圖、建立個人健康管理等均能通過掌上APP和電腦實現。
網絡醫院實現共享服務
據介紹,銀川市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功能構架包括電腦、手機、微信和座機,具體有醫療機構信息服務系統、公告服務系統、預約診療系統、評價管理系統、個人健康管理、網絡醫院6大內容18個小項組成。該平臺以患者為中心,對接各大醫院、衛生計生委、衛生服務中心、健康小屋等,整合各大信息來源,組建成一套智慧、惠民、互通、高質和可規模化的醫療信息服務超市。
今年下半年,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施第一期,實現和銀川市三區市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對接,讓居民在社區享受三甲醫院的服務。第二期在現有系統及平臺基礎上,對接兩縣一市其他醫院信息及鄉鎮衛生院,實現全面醫療信息共享和服務。
預約掛號服務期限7天
對于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市民最為關心的即預約診療系統。據介紹,預約診療系統包括預約掛號、預約體檢和報告查詢。該系統支持市民通過網站和手機APP客戶端、微信/易信公眾賬號、電話呼叫平臺享受掛號、體檢、專家會診、住院等預約服務,同時可以通過移動支付實現遠程的繳費服務。市民可通過以上方式選擇就診的醫療機構、科室、專家以及希望就診的日期,預約服務期限為7天。
而對于小孩和老年人,父母或子女可代為掛號,掛號時提供就診人的個人姓名、身份證號、醫保卡號以及代理預約人的聯系方式,掛號完成后至醫院憑就診人的身份證或預約驗證碼即可取號,掛號單顯示為就診人信息。市民也可通過微信公眾號查詢醫院、專家信息,選擇想要預約的醫院、專家以及就診時間,通過綁定個人身份證或醫保卡實現預約。同時市民可以通過微信管理自己的信息和預約記錄,對未到就診日期的預約記錄可以選擇退號。
爽約3次被拉入黑名單
同時,銀川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對于預約掛號爽約也進行了規范,在黑名單管理中,對于通過平臺預約掛號卻未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取號,且未提出退號的市民記錄爽約一次,一年內爽約3次的市民將被記入黑名單,當年無法再使用預約掛號服務。對有爽約記錄的市民客服人員會進行提醒,以此保證醫療資源有效利用,黑名單將在次年1月1日清除。
據了解,實施銀川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可打破醫院之間有形與無形的障礙,讓孤立的資源流動起來,通過醫療信息化實現醫院間信息的共享,疏通有限的醫療資源提供協同服務。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把這些醫院患者就醫的信息鏈接起來,打造健康數據云平臺及網絡醫院平臺,從而大大降低患者的就醫成本,緩解病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