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遠程醫療的擴張,圍繞著問診所展開的產業鏈發生了新的變化。整個鏈條大致可以分為前端技術,中端交流,后端服務三塊。
前端的技術領域涉及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硬件上,遠程醫療讓醫療服務的地理局限性縮小了。只要設立一個遠程醫療服務亭,配備必要的食品通話、電子傳送、打印等功能,就可以接受服務了。比如傳統行業的施樂(Xerox)戰略投資了一家專門作遠程醫療服務亭的企業HealthSpot,未來會把服務亭放置在藥店、急診室等地。未來這種服務亭還可能進入公司,方便雇主為員工提供日常醫療服務的工具。
遠程醫療還會帶動支付支持類和傳送支持類軟件的發展。遠程醫療未來可能被越來越多的商業保險納入報銷范圍,而電子帳單拆分非常重要。遠程醫療平臺可能面對來自不同保險公司的會員,報銷比例和規則可能不同,因此將來對帳單拆分的要求和難度會變大。而傳輸類需求也會增加,電子報告快速傳輸、病人信息和電子病歷整合,這些都是支持遠程醫療發展所必需的,在服務人數較少的時候可能比較容易,但未來服務人數和次數增加,對快速整合數據,讓醫生快速了解病人會成為競爭點之一。
在中端,遠程醫療帶來交流和評價需求。遠程醫療的好處是讓病人和醫生交流變得更簡單,各類輔助的工具也會應運而生。在線下看病的年代,評論和交流停留在病人和病人之間的分享,醫生缺乏動力去和病人進行互聯網溝通,因為這并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收入。而病人雖然也愿意看一些對醫生的評論,但畢竟有地理位置的局限,大部分病人可以選擇的醫生和醫院就那么幾家,除非是復雜病癥,病人也沒有太大的動力和需求去閱讀對醫生的評論。
可遠程醫療改變了這種狀況。醫生多了一條獲得病人的通道,支付方愿意買單的話,醫生就直接增加了收入。而病人也多了新的選擇,可以選擇沒有見過面,但被大家認可的醫生。所以醫生點評網站就乘勢興起。在美國,醫生點評網站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排名前三的分別是Healthgrades、RateMDs和Vitals,這幾家目前都獲得了巨額的投資。病人通過對醫生的點評來選擇,能改變之前被動選擇的狀況,也有助于醫生展開競爭,提高醫療服務的能力。
后端是做起來最難,投入時間最長的。不可否認遠程醫療是有局限的,更適合小病和穩定期的慢性病,因此,針對這兩者的落地服務主要是全科醫生和藥品管理。但這在美國已經相當成熟,后端的服務能力強是美國遠程醫療能夠快速鋪開的主要原因。在這一端,美國需要的創新并不多。因此,在美國,遠程醫療主要帶動的是前端和中端的服務。
但是,對中國來說,后端洽洽是最難的,也是嚴重制約前端和中端發展的主要原因。遠程醫療的本質是醫療,醫療的核心是服務。當服務無法保證的時候,任何基于其上的創新都將受到很大的制約。所以,中國的遠程醫療要發展,必須對后端的線下服務進行創新,這是最難的一環,但也是能保證自身競爭力的最有力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