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數字醫院”+“互聯網醫療”:先行一步的惠民探索

    “數字醫院”+“互聯網醫療”:先行一步的惠民探索

    在“互聯網+”逆襲創新更具價值,還是“+互聯網”順勢創新更為實用這些論調炒得熱熱鬧鬧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在努力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然而在新疆醫療領域,有一個城市早就做到了“網絡融合遠程互學、醫療資源全國互聯、看病治病全國會診、健康檔案信息健全”,不僅在行業內取得自治區領先,一些項目還實現了全國領先。這個城市,就是克拉瑪依。

    “困則思變”,新疆位于祖國西北邊陲,醫療資源相對落后。克拉瑪依市曾經在“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也較為突出。為緩解看病難題,克拉瑪依市將醫療衛生事業作為“十大民生工程”之重,著手三步走,逐年推進“數字醫院”+“互聯網醫療”,步步為贏,向“打造一流醫療”這個長遠目標穩步靠近。

    一步走:遠程醫學平臺讓資源不再“遙遠”

    隨著克拉瑪依市首個國家科技惠民項目——“克拉瑪依市遠程醫學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的啟動,該項目引進整合更多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逐年提升了克拉瑪依市及北疆地區的醫療水平。

    據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信息總監、醫學網絡科科長來勇臣介紹,依托國家科技惠民項目,克拉瑪依已建成國內首創的M-1-M的遠程醫學平臺,實現了對上與北京301醫院等32家國內外知名醫院,對下與克拉瑪依區域內23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周邊地區32家綜合醫院開展點對點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教育、遠程手術指導和遠程科室托管等服務。此外,請專家到當地集中手術的模式已經常態化,這對解決偏遠地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幫助當地醫生提高醫療水平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果不是克拉瑪依市遠程醫療服務技術,我今年治病要比現在多花好幾萬元。”2015年10月2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導致哈女士小腿多段骨折。因病情嚴重,裕民縣人民醫院聯系到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骨科,通過克拉瑪依市遠程會診平臺請該市骨科專家詳細查看了哈女士的CT影像等檢查資料,在給出明確診斷后制定了細致周全的手術方案。手術后,哈女士左小腿已能夠活動。因在異地就醫要比本地就醫少報銷30%的費用,借助遠程醫學平臺這一便利,不僅讓哈女士節約近6萬元,同時還為治療提供了最佳時機。

    克拉瑪依市率先在國內開展臨床科室“點對點”遠程醫學創新應用。不單給區域內診療機構每個科室建有遠程會診室,同時每個科室配備一輛移動無線查房車,可推到重癥患者床邊。“目前,我們已將遠程醫學平臺輻射至北疆地區,下一步,借助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我們還要把先進的遠程醫學平臺輻射至中亞地區,為更多老百姓送去福音。”來勇臣說。

    遠程醫學業務受到患者及醫務人員的普遍歡迎,目前,克拉瑪依各醫療機構開展各類遠程醫學業務27000余例,來增長迅速。

    二步走:區域分級診療根治“看病難”

    因無序就診導致“看病難”一度成為醫改難題。國家開出分級診療“處方單”,立志根治“看病難”頑疾,克拉瑪依市作為國家公立醫院改革第二批試點城市和分級診療試點城市,積極探索中小型城市分級診療模式,讓綜合性醫院的重心回歸“疑、難、雜和急重癥”,讓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慢性病患者下沉至基層醫療機構就診。

    從前,克拉瑪依市社區衛生工作存在設備配置較低、人員配備不足、政策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無論大病小病,市民都喜歡“扎堆”綜合醫院。在推行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后,克拉瑪依市已建成“15分鐘就醫圈”,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100%。

    針對部分市民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專業性不高、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的擔心,克拉瑪依市規定實行轉出醫療機構負責制,對于需要轉診的患者,社區醫生主動負責預約聯系轉診事宜,做到無縫對接,方便患者。經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簽約全科醫生轉診、預約掛號的患者,可優先獲得三級醫院的門診與住院服務,二、三級醫院的門診與住院及免費的專家門診診療服務。同時規定,患者只要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就能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診查費和肌肉注射費;社區醫生擁有“大處方”權,可以為慢性病患者開一個月的藥;開展了全科服務團隊管理、中醫藥服務、關愛生命活動以及社區慢性病防治等特色服務。

    家住獨山子區的劉延華和家人已經很少去大醫院就診了,“我們家族有遺傳高血壓,因為家人平時不在一起生活,健康情況一直交由所在社區的簽約醫生負責管理。在社區醫生的指導下,我和家人都很健康。”

    “我很信任社區醫生,現在只要身體不舒服,我都會來社區看病。”53歲的趙琴家住和平小區。兩年前,她大病小病都到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就診,直到社區醫生治好了她朋友的面癱,她才對社區醫生的看法有所改觀。

    在分級診療的模式下,愿意留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的市民多了,綜合醫院的醫療資源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分級診療逐步深入人心。數據顯示,克拉瑪依市社區衛生服務人數從2010年的50.11萬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93.59萬人次;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年總收入從2010年的8634.59萬元上升到2015年的17924.8萬元。克拉瑪依市衛生局2014年開展的滿意度調查顯示,市民對提供基本衛生公共服務的整體滿意度為94.7%。

    三步走:建立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大數據庫

    “以前克拉瑪依市民看病掛號要早起排隊,如今看病掛號只需登錄“克拉瑪依市民健康網”或登錄市民健康網手機APP,足不出戶,預約掛號,查看信息,一應俱全了!”市民陳女士一邊在手機上查詢健康信息一邊說。

    建立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無論是對公立醫院改革還是對克拉瑪依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對患者來說,可以查閱區域內醫療機構的檢驗檢查報告、出院小結、門診摘要、住院記錄、健康檔案等20多項內容,還可以撥打96565以及預約掛號;對醫生來說,可以及時了解到病人的歷史就診記錄,以及為避免重復檢查和用藥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對管理者來說,為公立醫院改革提供了大數據分析和實時監測,進一步體現了克拉瑪依市數字城市帶來的智慧醫療魅力。

    據了解,早在2013年,克拉瑪依市便在西北五省率先建成了涵蓋區域內所有公立醫院的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實現了區域內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數據共享。截至目前,已構建區域慢病、分級診療、區域婦幼等系統,通過基層醫療機構與綜合醫院之間的業務協同和重點服務對象的自動推送,實現了區域內醫療就診和公共衛生管理的有效銜接,為全民健康服務提供有效的保障。

    除此之外,在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提出的“九大惠民措施”中的全民健康體檢的政治任務,結合克拉瑪依市區域醫療信息化在國內領先的基礎,正在籌建一套完整涵蓋B超、CT、核磁、放射的全民健康體檢平臺,一方面為進一步實現全市檢驗檢查互認奠定技術基礎,同時,進一步為全民健康體檢的人群健康分析提供數據支撐,從而為全市及周邊地區老百姓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工作。

    “目前,我市的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已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這主要得益于數字城市建設的要求,隨著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推進,通過信息化手段惠民生的成果將會逐步顯現。”克拉瑪依市衛生局副局長吳海燕介紹說。

    5年來,克拉瑪依醫療衛生事業各項工作先試先行,取得顯著成效。如今,克拉瑪依市正在向實現全方位接入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構建“醫教研”協同型衛生服務體系,打造疆內領先優質學科和品牌,最終全面建成北疆醫學中心和健康城市的目標穩步靠近。

    來源:?新疆日報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