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衛生計生委獲悉,今后本市三級醫院全面實施預約診療服務,預約診療率不低于50%,復診預約率不低于80%,口腔、產前檢查復診預約率不低于90%,住院患者分時段預約檢查比例達到100%。
各醫院將通過網絡、手機APP、自助機具、電話、窗口、診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為患者提供便捷的預約診療服務;實現分時段預約,門診患者分時段預約就診率不低于預約就診患者的50%。合理安排預約患者就診時間,在“預約優先”的基礎上,通過精細測算就診時間,不斷提升預約就診的精確度,爭取預約時間精確到小時,預約患者候診時間得到有效縮短。探索開展實名制預約診療。加強身份識別,逐步實施注冊式管理,有效加強號源管理,遏制倒賣號源現象,患者掛號體驗有效改善。
加強臨床路徑管理推行日間手術
防止過度醫療“大處方”
本市將加快推進醫院臨床路徑管理,逐步推行日間手術,讓醫生按路徑規定進行診療,防止過度醫療。
所謂過度醫療是指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違背臨床醫學規范和倫理準則,超出病情實際需求進行的診斷治療行為,包括過度檢查、過度用藥、過度手術、過度護理等。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可從根本上解決過度醫療,即醫院從檢查、用藥、手術、住院天數等方面制定一個規范診療程序,使患者住院前基本知道治療費用、住院天數等,以避免醫生開“大處方”、亂用藥。
據悉,今后,本市將加大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力度,到今年年底,全市二、三級醫院要有50%的出院患者進入臨床路徑。在此基礎上各三級醫療機構結合本單位實際,選擇臨床路徑明確、風險較小的病種和手術,開展日間手術試點。日間手術一般指患者在一日內(24小時)入、出院完成的手術或操作。院方主動公開日間手術病種和術式清單,為患者提供公開、透明的日間手術信息。堅持患者自愿原則,在患者知情同意情況下,為患者實施日間手術。此外,以醫聯體為切入點,銜接分級診療制度,在醫聯體內部形成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建立術后患者隨訪制度,指導下級醫療機構做好患者術后康復,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通日間手術綠色通道,逐步形成手術在醫院,康復在社區的“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模式。
二級以上醫院要建住院服務中心
擴大住院無陪伴試點范圍
本市將繼續深化醫改提升醫療質量,在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建成住院服務中心,擴大住院患者無陪伴試點范圍,強化營養醫師對臨床治療的參與度。
在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中,以強化重點病種及醫療技術質量管理和費效比控制、加強平臺專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推行疾病分級診療過程中醫療質量連續化管理、加強日間手術質量管理和逐步提升基層醫療質量安全水平為重點,進一步建立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長效機制,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創新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方式方法,形成政府監管、機構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新格局,提升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健全醫院信息化標準體系
打造“智慧門診”
年內本市將啟動以電子病歷為核心醫院信息化建設三年行動,建立健全天津市醫院信息化標準體系,規范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信息化建設。
據了解,到去年底,全市城鄉居民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已達到76%,60歲以上老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80%、40%和30%。今年本市繼續推進該項目建設,到年底前,全市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將提高到80%以上,并提升老年人和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社區健康管理率。
此外,本市還將加強全市醫院智慧門診建設,逐步實現全市醫療數據信息標準統一、互聯互通、協同共享、互傳互認,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在保障患者隱私的前提下,提供診療信息、檢驗檢查結果、藥品、費用等信息自助查詢功能,讓患者享受到便捷的信息化醫療服務。
來源:天津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