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海外醫療逐漸進入越來越多人的眼簾。從目前中國的市場需求來看,國際最先進的藥品、醫生精湛的醫術、更高的服務質量、規范的治療過程和更為尖端的醫療設備是國人尋求海外醫療的主要原因。然而海外醫療是否太過昂貴,是不是只屬于頂級富豪,普通人是否也可以享受海外先進的醫療資源?這些或許是每一個剛接觸海外醫療的人都會想到的問題。幸好,以春雨國際為代表的海外醫療互聯網平臺的出現,給中國患者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
這事實上是符合互聯網的內在邏輯的:即,將分散個體有序鏈接在一起。從癌癥病人自主在網絡尋求治療或靶向藥物開始,互聯網已經起到了連接C端與C端的作用;而從2015年起,海外醫療領域的互聯網專業平臺也開始出現在領域內,旨在作為B端為患者對接到海外醫療機構。
目前來看,進入領域的平臺可以分為兩類:首先是擁有移動醫療背景的互聯網平臺,對于他們而言,海外業務可以被歸做自然延伸。最早進入領域的是去年7月份即實際進入運營的春雨國際。背靠春雨醫生,春雨國際似乎天生更具有醫療基因。
截止目前,互聯網已經零散地為癌癥患者的海外求生路帶來希望,但是平臺的介入是否真的能夠完成對于就醫流程的全改造?
專業門檻會是互聯網平臺首先要克服的問題。醫療的特點之一就是高度專業化,以海外轉診為例:一個標準的海外轉診流程從接受患者的健康資料開始,平臺需要完成對患者的病情判斷,資料翻譯,同時基于對海外醫療資源的了解,將患者轉診至最擅長相關病癥的醫院與醫生手中。
可以看到,每個環節都對平臺工作人員的醫療專業度提出要求:醫療本身就是要求細化到每個個案的服務,當涉及到海外醫療這樣患者端與醫院端都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下,作為中間橋梁的平臺的作用就尤為被放大。
而是否真正能夠完成對于海外醫療的費用改造將是第二個問題。傳統中介較高的海外醫療費用將新的藥物和先進技術牢牢鎖定在一個較小的患者群內,而將一切扁平化的互聯網平臺能否從費用上將這個圈子打開則成為了關鍵。
如今,互聯網平臺所公開的價格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實現了扁平價格:以春雨國際為例,目前已上線的產品服務,50%都不超過5萬元人民幣——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這個價格是足夠合理且有吸引力的。
互聯網平臺需要克服的最后也是最大的問題則是生命周期:短平快和回報率往往是移動端創業時頻繁提及的關鍵詞,但是醫療行業,尤其海外醫療領域,周期長,投資也相對大,互聯網平臺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與資金支持以開辟這個新戰場?
現在看來,資本似乎對一些平臺展示了足夠的信心:海外醫療領域最新一筆融資就發生在今年7月份,由山行資本和華耀資本相繼投資的春雨國際完成了A輪及A+輪融資,融資額度超過5千萬人民幣。
山行資本也曾對外表示:“海外醫療興起的背后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健康服務升級,互聯網又為海外醫療注入了新的動力,山行看到了春雨國際自身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及整個市場的巨大潛力。”
從產業角度來說,立足現在來預測互聯網平臺在海外醫療的長期表現顯然為期尚早——但對于患者來說,互聯網平臺的出現已經展現除了足夠的積極意義:他們終于能夠在傳統主流體系以外多了另一個選擇。
——這樣的選擇以前曾經只屬于一小群人,而借由互聯網平臺強勢介入,價格門檻已不復存在。在確保平臺專業度前提下,現在的患者能夠借由海外技術和藥品,真真正正地完成健康的延續。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