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天津人口老齡化程度全國第三 建社區養老新模式

    天津人口老齡化程度全國第三 建社區養老新模式

    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的提高,本市老年人口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津城60歲以上戶籍人口已達到230.37萬人,占全市戶籍總人口的22.43%,人口老齡化程度超過全國平均值,在上海、北京之后,位列全國第三。天津正在探索將互聯網技術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目前,開展智能居家養老服務的企業和機構已超過80家,其中在社區落地的有40余家,輻射社區500多個,受益人口300余萬,其中老年人達57萬。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那些社區成為社區養老的先行者吧。

    生態城成立樂齡服務社

    中新天津生態城社會局與中福老齡產業合作,借鑒新加坡社區管理先進經驗,成立了NPO非盈利組織——中福樂齡服務社。這也是新區首個專門針對老年人晚年生活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組織,為老年人免費提供包括社區運動、心理撫慰、生活幫助等在內的一站式助老服務。中福樂齡服務社的會員人數已超過6000,成立書法、京劇、乒乓球、舞蹈、太極、攝影等14個社團、5個文藝隊,開展各類活動300余場。形成樂齡沙龍、樂齡之星、中福講堂、樂齡配送站、樂福匯、樂齡之家、樂齡游等多種特色項目,極大地豐富了樂齡族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會參與需求。

    醫養結合遠程監控平臺落戶河東

    河東區民政局引入社會化養老機構,以“互聯網+”健康為特色,打造了300多平方米的東新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除了設有體檢設備的健康管理室和供老年人活動和咨詢的多功能活動室外,還配備了全市首家醫養結合遠程監控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互聯網技術,讓老年人安心在家養老。

    南開區萬興街三潭西里社區探索“居家養老+”

    隨著社會老齡化發展趨勢日益嚴峻,為了更好地為社區老年人辦好事、辦實事,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萬興街三潭西里社區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整合轄區單位資源,開展社區“居家養老+”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獲得了轄區居民的認可。成立了專門的“居家養老+”工作小組,負責調查養老需求、接待來訪咨詢、需求統計、聯系志愿者及服務單位,跟蹤需求完成情況;為使居家養老服務系統化,社區成立了以居委會為中心,集醫院、超市、美發廳、郵局、銀行、家政服務公司在內的社區老年協會,通過協商制定服務方案,采取就近原則,為轄區的老年朋友提供理發、老年課堂等生活服務。

    昆明路社區試點智慧型居家養老模式
    和平區南營門街昆明路社區利用智能手機、APP軟件、互聯網和線上服務平臺,構建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該社區也成為天津市首個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試點社區。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昆明路社區聯系相關企業為居民定制了老年人專屬的居家養老4G雙卡雙待智能手機,可實現求助呼叫、走失定位、跌倒告警、遠程監護、生理監測、視頻通話、家庭安防等多項功能。

    北辰區大力發展社區養老

    北辰區健全完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聯動互補機制,計劃建設2個社區“微型養老院”和2個農村困難老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試點,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和養老服務社會化體系建設。

    來源:天津北方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