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了《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報告指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國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具體數據表現為農村44.6%、城市42.51%。由此可見,心血管病的疾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而據有關調查預測,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心血管病只是慢病危害的一隅,繼心血管病之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也在持續增長中。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計生委等機構聯合發布中國醫改聯合研究報告指出,全國現有慢性病患者近3億,慢性病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們應該重視慢性病對個人及家庭健康的嚴峻威脅,并且認識到慢性病大多數是因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對此,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平安好醫生創始人王濤表示,在推行“健康中國”和倡導全民健身的今天,人們應改變傳統慢性病防控觀念,充分利用移動醫療的便捷性優勢,將觀念盡快從過去的“疾病治療為主”轉移到“健康預防為主”上來。
移動醫療在慢病管理領域將大有作為
目前國內的慢病管理主要依靠公眾健康教育和社區人群防治。但公眾健康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十分依賴于大眾的自覺性;社區人群防治雖然采用了電子檔案、實時傳輸健康數據等新的防治手段,但目前依舊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僅僅在個別試點試行,尚未推廣,無法讓大部分人受益。
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指出,正是因為目前我國慢病管理的系統、執行等方面尚未完善,移動醫療風潮興起時,在慢病管理領域才沖進來大量創業者,試圖改變這一現狀。有業內人士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借助技術優勢可實現為患者輕松建立一個完整的個人健康檔案信息。通過互聯網或者大數據,能夠很輕易的將個人信息匯集到一起,形成一套可延續、可轉移的個人健康檔案,進而讓慢病管理實現各系統之間的無縫銜接。這一步完成后,用戶對于互聯網醫療的依賴和粘性將會大幅增加,這一步也將成為移動醫療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對于慢病管理而言,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是最為重要的第一步。平安好醫生負責人認為,“慢病管理的生態基本圍繞慢病患者的生活狀態展開,包括生活狀態記錄、飲食、運動、藥物等。因此,慢病管理生態的建立,需要多方的協作,包括醫院、社保體系、互聯網企業等,進而從患者的生活狀態延伸到整個社會生態。”而回顧平安好醫生的業務組成,似乎也是同理所在,在移動醫療上兼顧醫生互動與硬件科技,同時與醫院進行合作,以服務為基礎,以數據為核心,打通線上線下雙向渠道,聯合家庭醫生聯動解決慢病帶來的實際問題。
從平安好醫生的探索實踐來看,未來移動醫療在慢病管理領域將具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效果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多渠道布局慢病管理 平安好醫生引領行業發展
傳統的慢病管理基于面對面交流或者電話溝通,例如美國醫療保險企業常常有龐大的呼叫中心,通過護士以及疾病管理程序(algorithm)來管理數量龐大的慢性病病人,成本不菲。而移動互聯網,則為慢病管理帶來了新的可能。
平安好醫生作為移動醫療領域的領頭羊,已經提前意識到移動醫療在慢病管理領域的天然優勢,并逐漸展開了其在慢病管理領域的相關探索。截至目前,平安好醫生已經成功上線了慢病關愛卡、健康到家卡等多種利于慢病管理的健康卡業。其中,慢病關愛卡是通過家庭醫生模式持續了解用戶的健康狀況,根據個人狀況定制個性化的血壓管理目標和方案,同時定期回訪、提供治療建議等,親屬也可隨身、隨時遠程觀察病患的健康數據,省時高效、便捷放心;而健康到家則是通過醫生上門體檢、看病、對用戶進行慢病管理和健康指導。此外,平安好醫生還聯合重慶西南醫院共同建立創新型互聯網醫院,通過聯系線上線下,從而實現慢病數據的統一存儲。而更令人期待的是,平安好醫生目前正在研制無創可穿戴血糖儀,希望能在穿戴設備上為用戶提供慢病管理的更多便利。
綜合看來,移動醫療因符合慢病治療需要持續觀察和治療的特點,將在未來成為慢病治療領域不可或缺的手段支持,而慢病管理也會因其用戶粘性成為移動醫療領域舉足輕重的一環,目前中國移動慢病管理服務市場尚處于市場啟動階段,整個市場格局尚未十分清晰,至于未來,還有待平安好醫生們堅持不懈努力探索。
來源:飛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