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投資 > 深度解讀:移動醫療遇寒冬歸根結底是離不開這八個原因

    深度解讀:移動醫療遇寒冬歸根結底是離不開這八個原因

    去年,移動醫療創業普遍被投資人看好,不管從二級市場、一級市場還是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量創業者涌入進來,行業十分活躍。但是到了今年,移動醫療卻又普遍唱衰。這是為什么呢?

    以下為尋醫問藥網副總裁姜天驕關于為什么移動醫療難以商業化的觀點分享,創頭條(Ctoutiao.com)整理編輯。

    一、醫療的低頻需求屬性

    醫療的低頻需求屬性是互聯網醫療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改變低頻,主要是兩種方法:第一個就是從醫療到健康管理——醫療是有病治病,健康管理是養生保健。健康管理相比治病更高頻。第二個是轉向醫生驅動,比如在社區做的隨診,可以相對高頻。

    二、商業化選擇難題

    互聯網醫療究竟是做一個大而全的全科互聯網醫療,還是挑一些細分的病種?就醫療領域而言,一下子做太全,資源是分散的,成功概率比較低。但做垂直領域,比如慢病,往往達不到商業預期中的效果。

    以慢病中的糖尿病為例,全國有將近1.2億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數非常大。由于是慢病,需要持續用藥,所以消費需求會一直產生,并且由于并發癥較多,對醫療的剛性需求會更強,由此產生的消費金額也會更多。從商業屬性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細分領域,但目前,關于者糖尿病的創業項目,也都沒有成功,這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1、久病成醫。這也歸結于慢病的本質屬性。另外醫療咨詢在互聯網上普遍存在,通常不太需要一個特別針對性的產品。2、依從性差。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大多是因為運動或者飲食不太自律導致的,本身自律性比較弱的,對一個針對自己慢性病癥的產品一般也不會太自律,從而也不會太依賴。

    三、治病的隱私性和嚴肅性

    互聯網的創業很多時候依賴于爆發式的增長,突然的社群化口碑傳播,帶動一樣產品的火熱。但是醫療不具備這樣的屬性。我們通常看到有人把自己生病這件事在社交渠道公開,但是治好這個病是因為吃了什么藥、看了什么醫生并不會公開,這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隱私心理。另外,我們可以看到文化娛樂傳播非常快,因為他無底線,無節操,不需要嚴肅。但醫療的形象不是這樣的,因為醫療的基礎就是信任,他要有嚴肅性,然而嚴肅性的東西又恰恰很難傳播。這是一個天然存在的問題。

    四、醫療是天然缺乏粘性的服務

    病患的一旦解決了,他就不需要再在這個平臺上。這一點和婚介網站一樣,婚介網站促成的效率很高,但他的用戶也流失很快。

    五、醫療是一種成本型消費

    者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又快又便宜又好的治愈病癥。假如兩種藥都能治這個病,一種一塊錢,一種十塊錢,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一塊錢的,所以它是一個成本型的消費,這也是互聯網醫療為什么很難形成商業模式的大問題。

    六、決策、消費和支付的分離

    移動醫療在商業角度導致的一個直接的問題,叫以用戶為中心的這個策略的效果會衰減。相比于硬件產品決策、消費和支付是一個人,各方面體驗更直接,但對于患者來說,決策者開處方藥的不是他本人,是醫生;但是吃藥的,接受醫療服務治療的是他,同時支付又不完全是他,所以產品不能提供過度的醫療級的服務,因為這個服務只能由醫生提供,決策、消費和支付的分離產生的問題就此出現。

    七、無法實現核心話語權

    與互聯網其他行業不同,由于醫療的特殊性,核心話語權掌握在傳統行業人的手中,比如網售處方藥這件事,監管機構和專家說不行,即便這件事能提高客觀效率,也是不能做了的。

    八、需求間的轉化太困難

    在全品類電商網站上,有的商品叫流量款,有的叫利潤款。用戶可以在購買這間物品的時候,由于網站的智能推薦,會看到另一件商品,這之間存在著一種需求轉化。而醫療上很難實現這種轉化。

    來源:思達派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