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會”代表還在熱議分級診療該如何落地時,四川全省27個區縣的醫院已經悄然實現了分診、轉診。
據了解,四川衛計委與海思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正在合建“四川省遠程醫療云”,計劃將整個四川183個區縣的近7萬鄉、村、社區的衛生信息系統全面上云。這意味著四川8400萬人口大省將享受到公平的醫療資源,四川可以在全省范圍內靈活的開展分級診療和遠程醫療。
目前,項目第一期已進入試運行階段,四川全省27個區縣的遠程醫療影像系統(PACS)、檢驗系統(LIS)、合理用藥系統全部遷至云端,實現所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數據互通,鄉鎮居民在本地就可以接受省、市級醫院的診治。
家住資陽市雁江區的曹先生,就體會到了實在的便利。2個月前,曹先生因為不明胃痛就近到區醫院就診,因為病情復雜,隨即轉診到了市級醫院。醫院遠程調取了患者的影像、檢驗報告、用藥情況及時給與救治。對曹先生來說,省去了重復檢驗、自己找醫生煩惱。他感慨,“這種新的看病方式更省心,自己以后不用舍近求遠,病急亂投醫了。”
醫療互聯網化,曾有人笑談比上天難,人類都登月了,醫療信息的改革還在探索中。雖然,近幾年看病掛號、支付等流程體驗有所改善,但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未能實現分流,醫療資源分布仍不平衡。要實現首診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模式,就必須打破醫療信息系統割裂、數據孤立的現狀,讓醫生能夠全面跟蹤患者健康信息。
衛計委的做法是直接從醫療信息互通的根本動刀,由省級部門牽頭,落實到各區、縣、鄉的基層醫院,由海思達完成系統集成、應用開發,阿里云完成數據存儲、底層計算、安全等服務,三方協力建成一張覆蓋全省的醫療數據互通的大網。
四川衛計委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用數據作為整個四川醫療發展創新的基礎,讓數據‘源于民惠于民’。不光要實現醫院與醫院、醫院與患者跨區域的線上診斷閉環,還要用數據創新,建立醫療行業孵化器,讓更多開發者、創業者一起參與四川的醫療發展。”
基層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一直是國家醫改推進的重點。李克強總理在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分級診療是深化醫改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四川衛計委依靠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幫助醫院重新整合了資源,以信息技術的提升,帶動了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
該負責人說,“醫療信息化改革,離不開互聯網產業合作伙伴的共同參與。阿里云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彈性穩定的存儲環境,而且數據多重備份、同城災備,安全性更高,讓我們可以節省出精力專注業務。其實技術已經不是障礙了,關健是觀念的轉變、各級醫院和合作伙伴的配合,還有政策的支持。”
面對未來的醫療發展,四川衛計委認為,未來的醫院,就是數據的醫院,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四川要用大數據管理醫院,促進合理用藥,簡化看病流程,做疾病的預防監測,醫學實驗等。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