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銀醫合作為你迎來“智慧醫療”

    銀醫合作為你迎來“智慧醫療”

    提起看病這件事,最頭疼的莫過于漫長的排隊等候,讓原本就不適的身體更為疲累。好在“互聯網+”背景下,智慧醫療來到身邊,我們將享受到“線上醫療”的便捷。

    當醫療插上“智慧”的翅膀,會帶來怎樣的不可思議?

    你有沒有想過,在不久后的某一天,不必在早晨四五點鐘起床掛號,而是線上一鍵搞定;不必為了找對應的科室東奔西跑,可以通過在線導醫輕松就診;在付款時,更不用再排起長龍站到腿軟,同樣能夠在線支付,1分鐘內搞定。從預約就醫到檢查、支付的整個就醫過程都能一改如今緊張、擁擠、勞累的現狀……

    其實,這一天已經不再遙不可及。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行,“互聯網+醫療”正在全國逐步推行。

    招行上海首批銀醫項目落地

    日前,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與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醫院舉辦了“智慧醫療項目簽約儀式”,擬共同打造集預約、導診、就診、檢查、支付、互動等功能為一體的線上診療全流程服務,上海市首批銀醫合作智慧醫療項目正式落地。

    招商銀行與閔行區吳涇醫院合作的掌上移動醫療產品預計12月上線,明年市民前往吳涇醫院看病均可實現線上掛號、繳費。

    所謂“移動醫療”其實是一種針對目前醫院出現的“掛號排隊長、就診等待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等問題,通過云計算技術在手機端進行輔助醫療服務的應用,為患者提供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全流程智能診療服務。具體來說,移動醫療系統包含門診、住院及醫院辦公三大系統,主要分為預約、查詢、支付、互動等四個環節,其中支付環節可實現掛號費支付、門診費支付、押金預存、住院費支付、復診支付等。

    不僅如此,招行智慧醫療產品還已經延伸到醫院的核心業務——線上就診上。此次“徐匯云醫院”項目就是配合上海市新醫改,在線上診療領域的全新嘗試,患者通過徐匯云醫院平臺可以實現電腦端的“視頻看醫生”。而徐匯區中心醫院作為上海第一家全面開展線上就診的醫院,圍繞著個人APP和“視頻看醫生”兩個方面展開。

    為了節約患者時間,提高就診效率,徐匯區中心醫院與政府部門及養老院、學校、居委會展開合作,設立醫療服務點。這些服務點備有包括血壓計、血糖儀在內的8種常用醫療設備,患者在服務人員的指導下,通過“徐匯云醫院”平臺就可以實現電腦端“視頻看醫生”。每天8:30到16:30醫生在線診療,全年無休。

    個人APP則是“徐匯云醫院”遠程醫療“隨身化、個性化”的又一體現。通過APP,患者可以及時便捷地了解醫院信息,在線預約掛號檢查,瀏覽報告以及支付各種醫療費用。APP同時有效解決了病人診后隨訪問題。

    從2014年率先推出以移動醫療為核心的智慧醫療系列產品至今,招行已在全國范圍內簽約50多家二級及以上醫院與省市級醫療服務平臺,包含全國支付寶首單智慧醫療項目,湖北、廣西、重慶、廈門、天津等多家省市智慧醫療平臺首單。

    興業銀行推“看病法寶”

    上午10點15分,陳麗來到福建省婦幼保健院,再過10分鐘就輪到她的號了,但她一點都不著急。“醫院推出了‘看病法寶’,我已通過手機微信登錄微信掛號,參照預約時間出門,不必緊趕時間了。”陳麗說,相比以往需起個大早趕到該院掛號,掛完號還須等一個多小時才能就診,這次的體驗“前所未有”。

    陳麗所說的“看病法寶”實際就是興業銀行福州分行與福建省婦幼保健院聯合推出的“掌上婦幼”服務平臺,它包括醫院APP和微信公眾號兩項移動應用,患者足不出戶就可通過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完成預約掛號、自助充值、候診、就診引導與查看報告單和醫囑。而這也是興業銀行“銀醫通”項目的又一創新舉措。

    “這一項目的順利上線,與興業銀行福州分行提供的金融支持密不可分。”福建省婦幼保健院院長施作霖介紹說,該院每天接診近5000人,帶來了排隊耗時等就診難題,令患者煩惱。由此,興業銀行提出“掌上醫院”概念,并由福州分行與院方合作研發“掌上婦幼”,緩解了一系列“老大難”的看病問題,病人不僅能夠在家預約掛號,還能享受線上候診、智能導診等服務,實時在線上了解預約的醫生已看到幾號患者,縮減現瞅診等待時間;通過系統的主動推送提前了解到哪個診室檢查,檢查什么項目等;檢查完即可線上查詢報告單、就診記錄、費用清單、婦幼保健記錄等醫療文書。

    興業銀行福州分行企業金融現金管理部副總經理李建寧表示,目前患者可通過銀聯卡在線支付,5000元以下可不開通網銀。今后,“掌上婦幼”還將陸續開通微信、支付寶繳費功能,實時到賬,更安全、便利,并擇機“亮相”當地各大醫院。

    據我們了解,該平臺已在福建省人民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協和醫院成功上線,后續還將逐步向福建省內各大重點醫院以及公共服務和個人消費領域復制推廣。而興業銀行其他地區分行如上海分行也正在致力于推進與醫院方面的合作,未來“掌上醫院”所能覆蓋的服務范圍將更為廣泛。

    “京醫通”正式接入微信

    對北京市民或是前往北京就醫的患者來說,由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聯合北京銀行共同發起的實名制IC就診卡——“京醫通”是就醫便捷的好幫手。它與微信直接打通,以“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結合微信的移動入口,實現了一套完整、流暢的智慧服務。

    首先,患者可通過手機關注“京醫通”微信服務號并綁定本人的“京醫通”卡,即可選擇北京的醫院,接下來按照頁面提示依次選擇當天掛號或預約掛號、科室、日期、號源等,就能直接通過微信支付完成掛號費的支付。當天就診時,還可隨時隨地通過微信支付繳納檢驗費、藥費等費用,真正做到就醫支付流程短、免排隊、不必為等待退款揪心,醫院也無需額外增加對賬量。

    如此一來,不僅打破了傳統跨院診療系統不具備線上業務辦理能力的困局,實現了讓患者隨時隨地可繳費、收取就診提示、查詢就診路線等便利功能,也打通了診療信息傳遞的最后一公里障礙,將健康關懷延伸至患者指尖,如影隨形。

    考慮到社保與非社保的差別,“京醫通”在系統開發時也做了相應安排,使全部就診人群個人自付部分的醫藥費均可享受便捷的“京醫通”系統繳費服務,包括外地來京就診患者,以及北京地區新農合、公費醫療和醫保等各類患者,使項目真正實現了就診人群全覆蓋。

    自上線以來,“京醫通”已覆蓋包括北京世紀壇醫院、同仁醫院、首兒所、西苑醫院、望京醫院在內的23家三甲醫院近30個院部,累計發卡量突破300萬張。

    (來源:河南金融網)

    標簽: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