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練現場,醫護人員正在對“傷者”進行搶救。
“因連續多天暴雨,博羅縣觀音閣鎮發生泥石流災害,大量房屋倒塌,人員被困、被埋,傷亡人數眾多。博羅縣120接到報警,立即調派縣120救護車出動,并迅速向市120請求增援。”這不是現實事故而是醫療演練,沒有預案中的“暴雨”而是烈日灼身,19日上午的博羅縣觀音閣鎮一處開闊地,依舊充滿“大戰”來臨前的緊張氛圍。
跋涉80公里趕赴現場
接到博羅縣120急救指揮中心請求增援的消息,市120中心領導立即上報情況,并趕赴現場指揮急救。
隨著現場總指揮“出發”一聲令下,10家醫院醫療救援隊、12輛救護車、1車消防車共60名救援隊員,最遠經過近80公里的長途跋涉到達現場。
人雖多,行程雖遠,救援不能亂。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中隊首先進入現場,消防隊員進行現場安全評估,開展被困人員搜救。接著,博羅縣120救護車趕到現場,由現場最高職稱醫生作為現場臨時指揮員,組織開展檢傷分類工作。
隨后,市120指揮人員攜帶應急救援物資到達現場,迅速開設現場指揮所。博羅縣120醫生向現場指揮員報告現場傷亡情況,移交臨時指揮權,市120中心領導擔任現場指揮員,指揮現場救援工作。現場指揮所工作人員迅速鋪設檢傷分類毯,指揮車輛停放,維持現場秩序等。
“通過檢傷分類,此次泥石流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2人危重傷、6人重傷、5人輕傷。”現場總指揮宣布:啟動Ⅳ級響應,開展醫療救援,并立即調派市中心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及各縣區公立醫院趕往現場。
按顏色辨傷情先救命后治傷
在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重大突發事件傷病員的現場處理原則是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為了方便救援人員迅速識別,用顏色代表檢傷分類的標準:紅色代表危重傷、黃色代表重傷、綠色代表輕傷、黑色代表死亡。
現場的紅色區域內,市中心人民醫院醫生正在迅速檢查傷員病情,初步判斷為脊柱損傷,固定傷員頭部避免二次損傷后,醫生再用頸托固定頸部、脊柱板后轉運。黃色區域內,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醫生正在搶救1名右肩部傷并右上肢肱骨開放性骨折的“重傷員”清創、止血、加壓包扎,用大手掛將上肢固定在胸前。綠色區域內的龍門縣人民醫院、博羅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正在給多名“輕傷員”進行清創、止血包扎。
約15分鐘后,現場救治基本完成,市120組織轉運傷病員,有序將傷員轉運到有能力的醫院進一步救治,到場的殯儀車將2名“死亡遺體”轉走并將現場清理干凈。穿著統一防護裝備的消殺隊員趕到事故現場開展消毒工作。
“搭建帳篷、營地消殺”一個不能少
此次遠程醫療演練與以往類似演練不同的地方,可不只是在距離上。就在此前一天,演練的工作人員還在演練場地附近安排多個相關項目。18日下午到晚上,參演人員根據分工進行營地消殺和建設、共搭建28頂帳篷。演練指揮組將營區劃分為車輛區、工作區、宿營區、觀摩區四個功能區,并豎立標志。宿營區除了搭設帳篷,還安裝照明裝備。
當晚,市120急救指揮中心還組織進行駕駛員技能考核,深圳登山協會會長雷東風現場講授野外生存的課程,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國標和中大惠亞醫院急診科主任曾漢講授野外醫療救援課程,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張富強主任講述重大突發事件醫療救援流程。
張富強表示,這是惠州近10年來首次開展遠程醫療救援演練,希望借演練的機會貫徹落實《惠州市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提高惠州醫療救援隊遠程野外救援能力。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