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首屆四川“互聯網+醫療”創新創業大會在成都召開,旨在加快促進醫療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探索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在當日舉辦的“互聯網+醫療”高峰論壇上,百度移動云生態業務總經理陳首峰就“移動時代的互聯網+醫療”作主題演講。他表示,互聯網與醫療的融合,不僅是在用戶產品的入口,還需要向醫療后端輸送信息技術,實現前端產品+后端技術的協同作用。百度愿意開放技術和產品,利用自身優勢資源促進傳統醫療服務轉型升級,全面擁抱互聯網+醫療。
移動醫療成大勢所趨
由于移動端便捷、私密等特點,移動用戶發展迅速,中國已全面進入移動時代。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網民總數為6.88億,其中移動用戶5.94億,占比高達86.3%。一方面,用戶習慣于通過手機端去滿足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另一方面,生活服務也從外賣、電影等高頻服務向更傳統的醫療、教育等領域遷移。
隨著移動化時代的到來,用戶在移動端的醫療需求也不斷增加,百度移動端醫療類活躍檢索詞日均超4000萬條,用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越多,醫療后端資源的運轉效率相應也就要越高。
與用戶醫療服務強需求形成反差的是,我國目前的醫療資源分配并不合理,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醫生的資源配置也普遍不均衡。“患者經常小病看專家,疑難患者卻又獲得不了專家資源。”陳首峰表示,“醫療是個復雜的系統,需要醫療的參與者,政府、醫院、醫生、保險等體系協同才能實現高效運轉,這其中互聯網公司也能從自身的優勢角度來貢獻對醫療的價值。”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醫學和互聯網的融合已經具備了成熟的條件,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醫療服務如基因測序、癌癥篩選、遠程會診等先進醫療技術層出不窮。在陳首峰看來,醫療資源與互聯網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優化中國現有醫療機構和醫生的醫療服務水平。
百度整合優勢資源 打造“互聯網+醫療”創新模式
據了解,百度的技術創新與醫療結合方向廣泛,覆蓋醫學影像深度學習、智能分診、癌癥篩查、疾病預測與預防等多個方面。
此前,百度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北京協和醫學院結成緊密合作,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方法,為傳染病的預測、癌癥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提供科學依據。未來,百度還可以結合天氣以及污染數據,進行污染與疾病的關系分析與預測,從源頭上控制疾病傳播,助力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
2015年10月,百度宣布啟動“醫療+互聯網生態聯盟”;11月,百度與深圳市衛計委簽署共建醫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深圳地區移動醫療市場的發展。通過“直達號”方式方便深圳市民便捷獲得深圳各醫療衛生機構的在線服務。百度還將利用大數據和技術優勢,為現代醫療服務體系建立互聯網服務能力,消除醫療資源信息不對稱,從而滿足用戶多種多樣的醫療需求。
陳首峰在高峰論壇上表示,百度推動互聯網與醫療深度融合,不是單純將醫療資源平移到移動終端上,而是發揮前端產品和后端技術的共同協同作用,尤其是利用百度先進的后端技術能力為傳統醫療轉型助力,整合百度平臺的資源優勢,打造“互聯網+醫療”創新模式。
以“索引真實世界,連接3600行”為使命的百度在醫療O2O領域也早有布局。據陳首峰介紹,中國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達90%,其中實際的治療率不足10%;同時,中國的口腔醫生約合13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萬分之一,牙醫資源嚴重不足。針對移動互聯網口腔搜索需求巨大的現狀,百度整合移動搜索、直達號、百度地圖、百度錢包等核心資源上線“百度云口腔平臺”,并在成都等地初步完成區域化試點工作。“百度云口腔平臺”通過技術整合口腔醫療資源,讓百姓更加便捷地享受醫療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改變。
百度在口腔醫療O2O領域的實踐也因此被視為“互聯網+醫療”的典范。有醫療專家認為,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和互聯網產品應用的發展,網絡能力有效提升了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口腔領域與其他醫療資源一樣有著典型的區域化特征,通過整合區域分診團隊、診所、專家資源,建立區域運營模型并統一到互聯網的業務平臺,這才是醫療資源與互聯網的有效結合。”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