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移動一個移動醫療產品及其業務模式,沒有幾年的時間去試錯、雕琢再反復改進,是很難成熟的。景聯科技基于社區醫院系統的醫、患、藥體系,也走了四五年才基本成形,開啟規模化擴張,當然,也衍生了更大的布局。醫療產品及其業務模式,沒有幾年的時間去試錯、雕琢再反復改進,是很難成熟的。景聯科技基于社區醫院系統的醫、患、藥體系,也走了四五年才基本成形,開啟規模化擴張,當然,也衍生了更大的布局。
當初:還沒有移動醫療的概念
成立于2011年的廣州景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景聯科技),其實早在2009年就開始嘗試醫療信息系統業務,不過,當時還只是母公司合立正通(成立于1999年,目前仍在做智慧家居)的業務之一而已。隨后,基于對醫療領域市場空間的考量,單獨成立公司,專注于“智慧醫療”。
在問及緣何如此先知先覺地布局移動醫療時,景聯科技副總裁楊晨掛著內斂的微笑表示,其實那時根本沒這個概念,只是看到醫療領域的機會,幸運地是,近兩三年智能手機大范圍普及,3G、4G等通信技術快速迭代,給團隊原有的設想帶來了令人驚喜的創變空間。
景聯科技自稱在智慧健康醫療領域擁有數十項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將通過“云服務平臺”把可穿戴式電子醫療產品與醫院直接聯網,為患者防病、養病、治病提供快捷、靈活、優質的居家健康醫療服務,并逐步構建和形成了面向家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智慧健康醫療云服務解決方案。
好隊友:“積貧積弱”的社區醫院
所謂的一站式智慧健康云服務,還是一個相對宏觀、空洞甚至理想化的概念。要13億多人中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萬分之一,哪怕億分之一的人粘上你,也是需要理由的。
比如,諸多只提供在線記錄、提醒、膳食監督等純APP式慢病管理,就有粘性欠缺難以落地之虞。
用合立正通董事長王炅的話來說:
當前絕大部分移動醫療領域的企業,都還停留在“互聯網+智慧醫療”1.0版本階段,主要體現在:只是基于信息化建設的移動醫療平臺。而合立正通憑借16年對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和積累,在智慧醫療領域真正實現了“云+網+端”+解決方案的總體架構,可將線上線下資源有效整合、提升智慧醫療綜合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醫療O2O平臺運營。
景聯科技的切入點,就是為“積貧積弱”的好隊友——社區醫院開發一套使用的工具,為社區醫院醫生、患者能提高診斷效率、便醫便民的移動醫療系統。
大醫院對移動醫療的冷淡態度,業界都有所聽聞。但是,社區醫院的情況就相當不一樣了。
說其積貧,是事實——患者少,主要靠財政撥款,醫護人員收入低,與三甲醫院這種土壕相距甚遠;
說其積弱,也是事實——錢少,高水平醫生少,醫療設備、信息化水平也低。
楊晨表示,若想與社區醫院達成持續性的合作,要么幫其增收,要么幫其提升效率,如果兩項同時辦到自然更好。目前景聯科技為社區醫院提供的移動醫療系統,正好能有效解決社區醫生遇到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
2013年(業務開展四年后、作為獨立公司成立兩年后),景聯科技的智慧健康醫療云服務在佛山朝陽醫院試點。當年即被評為“國家衛生部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隨后,朝陽醫院的國家級示范的典型經驗,被推廣至廣東珠海、江蘇鎮江、云南昆明、江西撫州等地。
景聯科技的醫、患、藥體系
那么,景聯科技的這一套究竟怎么玩呢?
景聯科技先是為社區醫院開發了一套遠程醫療服務的軟件系統以及相關硬件——移動診療工作站,包括電子血壓計、血糖測定儀、半自動尿液分析儀、多參數監護儀、身份證識別器等等,經過改裝后都可以自動實時上傳患者數據至云平臺。這一套下來售價大概十多萬元(楊晨表示,這是良心價)。
而社區醫院正是依靠景聯科技的這一套系統及工具,開展以家庭醫生制的社區慢病管理業務。將醫生服務延伸到社區居民家中,提供醫生上門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病床服務、慢病隨訪等服務。
十幾萬的費用對社區醫院來說也不是小數目,到底是什么打動了社區醫院使用這套設備呢?我們來看看社區醫院算的一筆賬。
以佛山禪城區為例,每家合作的社區醫院目前都積累了700名以上的患者,主要是病情較輕、易復發的慢病患者,由于人數較多,社區醫院為此還專門成立“家庭病床科”,在沒使用景聯科技的移動醫療系統之前,通常一個醫生團隊(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只能負責50—70名患者。在使用了移動醫療系統之后,病患可以在家中使用景聯科技提供的物聯醫療設備進行血壓、血糖等數據測量,測量數據馬上會同步到云端,醫生能直接在云端看到患者病情,非常便利!在減少了繁瑣的線下操作之后,醫生能騰出更多的時間關注其他患者,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移動醫療系統后,在醫生團隊人手沒有增加的基礎上,看管的患者數從原來50-70名患者提升到100-150名患者,甚至更多!此改動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減少了病患頻繁進出醫院之苦及醫院門診的壓力,可謂一舉數得。
家庭病床需配置一些設備,便宜的患者自己買,最貴的心電監護儀要幾千元,患者大多選擇租。
另一個就是在使用了移動醫療系統之后,當病患需要社區醫院上門服務時,為了能有效在現場判斷用戶病情,一般社區醫院的上門團隊是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的兩人組合,使用了移動醫療系統后,上門為患者服務的時候醫生可以通過移動醫療設備在線上完成用戶問診、病情診斷、用戶電子病歷翻查等工作,從此社區醫院的上門服務只需要護士上門即可完成,醫生能留在醫院中完成更重要的工作,而且社區醫院上門服務可以收取對應的問診費由于就是社區醫院附近的居民,距離近、居住集中、且人數有一定規模,使用移動醫療系統后,社區醫院為病患上門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社區醫院也更積極響應病患的上門診療服務。
上述兩項只是景聯科技移動醫療系統服務其中的一部分,佛山禪城區的社區醫院在使用了移動醫療系統后,能最大限度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同時社區醫院家庭病床的收入約20-30元/張/天,上門服務的收費為17.5元/次。粗略一算,醫院在減輕了人力成本的同時還能創收11萬元(150*17.5*2.4+150*20*30),若再保守一點,打個對折也超過5萬元,對于社區醫院而言,非常劃算(注:醫生團隊仍屬社區醫院編制,與景聯科技并無隸屬關系)。
上述服務價格都是經過佛山市物價局審核通過的。患者由此產生的醫療支出也可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以禪城區朝陽醫院為例,自實現智慧醫療云服務來,家庭病床科床位增加到1100余張,醫療效率提高100%以上,經濟效益提高30%以上,管理的居民健康檔案由原來的5萬人增加到14萬人,真正做到社區居民全覆蓋。
令人驚喜的就是景聯科技還順利實現了遠程電子處方。
(來源:新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