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智能3D導航地圖
很多人在大醫院都有這樣的就診經歷:掛號、交費窗口長長的隊伍,候診時擁擠的人群,就診時往往幾分鐘就被打發了。看病“三長一短”長期被患者所詬病,往往看個“小病”就要用去大半天的時間。然而,市民王女士近期在深圳市中醫院的一次就診體驗讓她完全顛覆了過往的就診印象。隨著該院信息化建設的提速,這里一站式的“智能”就診體系不僅能讓她輕松地看病,時間也比過去縮短了一半。
指尖完成預約繳費全流程
為了讓市民就診更舒適、更人性化,有效解決市民就診時遇到的“三長一短”的難題,市中醫院以“無所不在”的網絡,打造“無所不有”“無所不能”的智慧醫療,帶來便捷就診體驗。
掛號不用排隊,選候診不需等待,費用在線繳,報告隨時查……這些在市中醫院已經不是夢。記者了解到,通過該院的微信公眾號,已經可以實現預約當日號,就診時段可精確到半小時以內,患者只需要按照預約的時間稍微提前一些到院即可。看完門診后,檢查費、藥費、治療費等各項費用也均可在線通過微信或支付寶來完成繳納。
3D導診讓你輕松了解醫院路線
到市中醫院就診不用再擔心找不到科室了!只需在該院門診大廳的大型觸摸屏上劃劃手指,就診患者就可以了解到醫院的全貌以及各樓層布局、各功能科室相關信息,甚至是具體的就醫流程,都能在3D影像中顯示。
記者了解到,院內3D智能地圖是該院獨立設計研發的一款電子地圖系統,主要包含院區查看、位置標示、自助導航、觸摸查詢、信息發布和智能導診等功能。在電子屏幕的下放,有一個掃碼區域,患者只需將掛號單上的條碼在此掃一掃,地圖就會顯示出前往該診室的路線,引導用戶從當前的位置行走到目的地,有效地解決了以往病人看病過程中來回尋找就診科室遇到的麻煩問題。
對于醫院來說,可省去大量的人工引導和講解,節約成本;對于患者來說,可以提前了解醫院和就醫方法,省去大量的就醫時間。
開發中醫藥知識庫提高用藥安全
對于中醫師來說,一天面對上百個人開出不同的中藥處方,稍微一疏忽就容易出錯。為了方便醫生查詢中藥,防止出現不必要的差錯,市中醫院計算機中心自主開發了中醫藥知識庫,將中藥的經典方、古方、湯劑、中醫理論知識錄入其中,其內容涵蓋了過敏人群及老人兒童用藥等特殊人群用藥、特定診斷(糖尿病等)提示禁忌用藥、劑量超標提醒、18反和19畏等其他配伍禁忌提醒、有無相互作用等方面。
據了解,藥品數量每15年左右翻一番,對于醫療人員來說,藥學信息量以幾何級數增長,人的大腦難以很好地容納處理這些信息,從而增加了臨床合理使用藥品的難度。正是基于這些考慮,市中醫院去年上半年開發了這套知識庫,主要為臨床醫生提供便利的中醫藥知識查詢,讓醫生在工作中學習提高,同時由于增加了中醫藥規則如配伍、禁忌等提示,也提高了臨床用藥安全。
護士站電子住院一覽表
住院患者佩戴腕表實現智能管理
在市中醫院的住院部,患者入院后,會在住院登記處分配一個腕表,并綁定患者記錄進行初始化。別小看這個小小的腕表,它可是集患者信息記錄、吃藥提醒、輸液提醒、醫囑、呼叫等于一身。當患者佩戴腕表后,將得到各種人性化的智能提示,而且該系統與醫院HIS同步,醫生與護士也隨時查看病人情況。當患者出現不適癥狀或需要更換藥物,按呼叫按鈕就可以通知護士站的護士。另外,腕表還有定位、測量脈搏心率等功能,還能顯示患者的醫生叮囑和飲食護理等。
記者在住院部看到,在每個病房的病床床頭,原始的紙質記錄卡已被平板顯示屏所取代,顯示屏上有該床患者的姓名、年齡、病史、醫囑等信息。每天固定的時間段,顯示屏還會播放院方的疾病防治宣講、溫馨提示等。而且,此套護理信息屏系統還連接到護士站的護理記事欄,極大的方便了護士的工作,把護士從原先繁瑣的記錄、查詢中解放出來,將護士還給患者。
(來源:深圳晚報)